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卷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卷1/5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郭嵩焘反对“严夷夏之大防”,痛斥士大夫“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主张“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功”。这反映了郭嵩焘A.坚持传统的“夷夏之辨”B.具有近代民族主义观念C.倡导“中体西用”思想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答案】B2.1936年,中德签订合同,德国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中国可随时用之于购买德国工业产品及其他产品,并规定贷款除南京资源委员会提取小部分用于购买工矿设备和技术合作外,其余绝大部分由南京用来购买德国军火和兵工设备。中国签订该合同的目的是A.借助德国力量牵制日本B.体现两国政权的密切合作C.夯实中国备战物质基础D.发展有利抗日的国际环境【答案】C3.下表为1912-1920年中国主要民营工业发展速度表。该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民背产业行业项目1912年1920年年平均增长率(%)棉纱面纱产量指数100.0422.417.4面粉面粉产量指教100.0516.922.8卷烟资本额137.81680.436.7A.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B.得益于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C.受“因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D.快速、均衡的发展【答案】B4.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卷2/5A.城市化进程推动B.工业化水平提高C.国际市场的扩大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A5.19世纪80年代,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棉布、棉花、毛织品、五金器材等,出口货物种类大量增多,主要有豆类、花生、桐油、锡、猪鬃等。这折射出当时中国A.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已取代自然经济C.经济结构趋于平衡D.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方【答案】D6、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年代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上表为晚清两个不同年份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对此表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增多B.“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C.政府调整工商业政策D.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答案】D7.鸦片战争前后,国内用棉还靠印度输入补充,但六十年代以后棉花出口剧增,从1868年的58万两激增到1895年的1000余万两。这一变化反映了A.自然经济基本让位于商品经济B.传统手工纺纱业的衰落C.政府放宽对棉花出口的限制D.传统小农经济蓬勃发展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卷3/5【答案】B8.下面表格为清末学堂奖励出身情况一览表。清朝末年实行奖励身制度,通过奖励方法来指定学生的出身。这反映了当时学堂种类出身第一级分科大学(含通儒院)进士第二级高等学堂、政法学堂、高等实业学堂、优级师范学堂举人第三级中等实业学堂、初级师范学堂、中学堂等贡生(优、拔、岁等)第四级高等小学堂廪生、增生、附生A.科举考试内容发生了变化B.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C.清朝教育学制的重大改变D.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答案】D9.阅读下表:1927-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A.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B.国民政府对反侵略有所准备C.官僚资本掌控了国家经济命脉D.内战政策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答案】B10.据统计,从1913年到1920年,中国市场上外国资本总额增加1/3以上,本国资本总额则翻了一倍多,外国资本所占比重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列强放弃了对中国侵略B.中国民族资本得到发展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卷4/5C.外国资本优势地位丧失D.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实业【答案】B11.1937年7月后东部大量工厂内迁,西部地区根据地理条件就地办起很多厂矿,如广西有色金属、甘肃玉门油田,时任资源调查委员会主任翁文灏先生所说“今日正应利用抗战机会,充分开发西南及西北各省”,并自行设计和仿造一些机器设备,成立很多研究室和实验工厂。材料中措施反映了A.官僚资本迅速扩张B.民族经济深受打击C.战略资源有所保障D.工业布局合理调整【答案】C12.1873年,船政大臣沈葆桢改变福建船政局的经营方针,增加其商业性,将部分军舰改造为商船,这一计划得到总理衙门的同意并实施。这一举措旨在A.使军事建设服务于社会经济B.增强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能力C.缓解生产经营费用不足的局面D.推动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转型【答案】C13.关于洋务运动的史学评价,有人认为它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的自救运动,有人则认为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史观影响史学结论B.史学研究要服务现实C.阶级立场影响史学结论D.历史认识无客观标准【答案】A14.据统计,1865—1894年中国共有商办新式企业139家,创业总资本约455万两,其中上海有29家,广东有95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244.5万两,广东为184.2万两。这表明当时A.新式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C.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D.广东是全国经济贸易的中心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卷5/5【答案】A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晚清重大历史事件简表时间政治经济思想19世纪上半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也受到西方影响。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魏源编撰《海国图志》19世纪下半期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兴起。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派的“商战”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断思想发展。20世纪初期(至1912年清朝结束)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同盟会成立;清末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爆发。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开始起步;清末新政。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历史年表》从表中提取各领域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论题:晚清时期中国社会近代化起步并全面发展。阐述:经济上: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得以产生和初步发展,这些均推进了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思想上: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派主张商战和实行君主立宪,康有为代表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孙中山代表的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这些均有利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政治上:维新变法运动开始进行制度变革的尝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本文标题: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74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