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的古代建筑源远流长,从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到西安的半坡村遗址,可以考证的实物已可上溯至7000年前。当然,战国以前,建筑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岁月,秦汉以降,随着生产的发展,国家的统一,经济实力的提升,建筑的技术和规模与时俱进,建筑艺术水平也显著提高。及至盛唐、明清的千余年间,建筑发展高峰迭起,建筑类型异彩纷呈,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制作,从构造做法到用料色调,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放异彩,独树一帜。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除了文字典籍和出土文物,最能震撼民族心灵的是建筑。今天的炎黄子孙伫立景山之巅,眺望金光灿烂雄伟壮丽的紫禁城,谁不产生民族自豪之情!晚霞初起,凝视护城河边的故宫角楼,谁不感叹先人的巧夺天工。中国坛庙建筑的起源在于祭祀。当古代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发现了许多无法解释的事情以及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于是产生了神灵鬼魂之说。而祭拜这些神灵鬼魂的活动就统称为祭祀。根据考古学考证,最早的祭祀活动出现在旧石器时代后期,而有祭祀迹象的最多在10余万年前。伴随着祭祀活动产生的场所和构筑物就称之为坛庙。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因此可以看出,不论是石器时代的先民还是封建时期的帝王,都把祭祀看成头等大事。特别是在封建时期,祭祀被当作国家大事之首列。京城里是否有坛庙是立国合法与否的标准之一,这就要求古代帝王在设立首都营造自己的宫殿的同时还要建造合乎礼法的坛庙。《礼记·王制》中写道:“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尤其是祭天这一活动完全是皇帝的特权。现在我们都把坛庙一词合用。但是在古代“坛”和“庙”则是分别形容两种不同用途的建筑。“坛”是指在祭祀天,地,日,月,星辰,社稷,五岳,四渎等自然之神时候台型的“坛”;而“庙”指祭祀祖宗,先圣先师以及山川神灵的庙。总的说来,“庙”的出现就是为了祭祀祖先的庙祭有别于祭祀天神地祗的坛祭。因为祖先生前是住在房屋里面的,因此死后也应该在房屋里面祭享。打开北京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坛类建筑之多和天坛面积之大,这就说明了“坛”在礼制性建筑中的地位突出。坛庙建筑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祭祀自然神的。即天地日月星辰社稷先农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如何解释呢?祭天刚才已经说过,是皇帝的专利,这无非是强调皇帝是“受命于天”的“天子”之地位,古代有天圆地方之说,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天坛和地坛正是建成圆坛和方坛。而祭坛的方位也有说法:祭天于南,祭地于北,祭日于东,祭月于西。社稷也是古代分开的两个词现代合用。“社”指五土之神,“稷”指五谷之神。四海四渎指的是水神。第二类是祭祀祖先。帝王家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者祠堂。第三类是先贤祠庙。如孔子庙,诸葛武侯祠等。北京的其他坛庙建筑地坛又名方泽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地神的地方。它的位置与天坛正好相反,天坛位于内城正南方,地坛位于内城东北方安定门外。地坛建于明嘉靖九年,比天坛晚了一百多年,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祭台是一座用汉白玉砌筑的两层方坛,每层高6尺,上层面积为60平方尺,下层面积为66平方尺,祭台的尺寸和建制(如台阶数等)都是偶数,而且大都与“六”这个数字有关,正如天坛圜丘坛的尺寸和建制都是奇数,而且大多与“九”这个数字有关一样,具有某种特定的含意。祭台的北面有一个贮水池,台南有皇祗室、斋宫、神库、神厨、宰牲亭、钟楼等建筑。地坛的占地面积比天坛小得多,仅一百亩,为一个正方形,1925年改为京兆公园。1928年改称“市民公园”后荒废,1957年恢复公园称“地坛公园”,1981年以来,国家投资对古建筑进行了复原整修日坛又名朝日坛,位于北京城东边朝阳门外东南方,是每年春分时皇帝祭祀太阳的地方。为一层的方台,每边长五丈,高五尺九寸。四面各有九级台阶,中心坛面砌有方砖,方台外围着高墙,四面各开一座石棂星门。此外还有具服殿,是皇帝祭祀时更衣休息的场所,位于祭台北方。日坛东北方还有神库、神厨各三间,宰牲亭、井亭各一座。月坛又名夕月坛,位于北京城西边阜成门外西南方,是皇帝每年秋分时祭月亮和天上诸星宿的地方。它是一层方形祭坛,有四丈见方,高为四尺六寸。四面各有六级台阶,四周有围墙,四面各设有一座白石棂星门。北门外有钟楼,南门外有神库、神厨、宰牲亭、祭器库,东北角有具服殿。月坛的建筑与日坛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日坛在城东,朝西,月坛在城西,朝东。与天坛、地坛一同形成“天南地北,日东月西”的布局。老北京有“九坛八庙”的说法,其中的“九坛”是指“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太岁坛、先蚕坛、祈谷坛”。祈谷坛位于皇穹宇的北边,先蚕坛位于西苑的东北角,是清王室后妃祭祀蚕神、躬身桑蚕的场所。这些坛庙构成了北京城自然神只坛庙的主体,而且大多设立于内城以外,因为古代的祭祀也称为“郊祀”,是要在城外设坛祭祀的。北京城内还有一个特殊的神庙名叫堂子。满族人信奉萨满教,认为天上有一位威灵天神可以保佑人间的祸福。清军入关进入北京城以后,就在长安左门外御河桥建立了一所堂子,在堂子内供奉“天神”,像如来、观音、关帝,以及满洲诸神。每当遇到大事和元旦、春秋大祭、4月8日浴佛节都要予以祭祀。堂子内的主要建筑有飨殿、圆殿(又称亭式殿)、神杆处,飨殿位于堂子院内正北方,春秋大祭时在此祭祀如来、观音、炎帝,圆殿在飨殿南边,春秋大祭时在此殿内设立满洲诸神神位。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则诸神均恭列于飨殿,皇帝及王公在圆殿祭拜。圆殿南边有神杆处,共有杆座73个,帝后的杆座在中央,左右两边各有6行杆座,每行6根,皇子及王公贵族依爵位排列。每逢春秋大祭,在此地举行祭天仪式。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堂子被焚毁。后在御河东重建。辛亥革命之后堂子已不存在了。老北京城内外,还有一些自然神祗的庙宇,像五岳庙、城隍庙、黑龙潭的龙神庙、地安门外的火神庙、玉泉山的龙神庙,加上九坛配祭的云雨风雷、山川、星辰,北京地区的自然神只坛庙可谓多矣。在北海静心斋的东边,有清代皇后祭蚕神的场所先蚕坛。先蚕坛建于乾隆七年,坛内有先蚕、瘗坎两坛,坛的三面种有桑树,坛的东边有一个观蚕台,台前是桑园,台后是亲蚕殿,殿后是浴蚕池。池北边是后殿。在亲蚕殿东边有一条浴蚕河,河上有两座木桥,南边的桥东边是先蚕神殿,北边的桥东边是蚕所。如今的先蚕坛只有亲蚕殿保留下来,院中的桑树只剩下一棵,即今天的北海幼儿园所在地。古代皇帝多诏令皇后养蚕,谓之亲蚕。皇后养蚕只是摆摆样子,表明皇后对养蚕的关心和重视。皇后亲蚕于先蚕坛和皇帝躬耕于先农坛一样,表示帝王农蚕并举的意思。中国古代就有“帝亲耕后亲蚕,以劝天下”的记载。在紫禁城内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的交泰殿里,每年春天皇后也要别喂养一些蚕,以此作为养蚕妇女的榜样。孔庙也叫文庙,是皇帝举行祀孔典礼的地方。北京的孔庙位于国子监的东侧,以此构成“左庙右学”的建制。从西汉以来,孔子的学说被奉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历代统治者将他尊为圣人。北京的孔庙建于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五年之后孔庙建成,后来又经过多次扩建。孔庙有三进院落,主体建筑依次是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大成殿是孔庙中的主殿,是一座重檐庑殿顶建筑,铺设黄色琉璃瓦,建筑规模是最高的。大成殿和大成门之间有14个祭功碑亭,为黄色琉璃瓦歇山重檐顶。在先师门和大成门的东、西两侧有198块元、明、清三朝进士的题名碑,上边共刻有51624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北京地区的祭祀建筑还有许多,像祭祀风神的风神庙、祭祀云神的凝和庙,祭祀雷公的昭显庙,祭祀雨神的时应宫。还有供奉城隍爷的城隍庙,供奉土地爷的土地庙,供奉山神的东岳庙,供奉太岁的太岁庙,供奉龙王的龙王庙,供奉药王的药王庙,供奉花神的花神庙,供奉天后的天后宫等。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的一块肉,剥去一块城砖像剥去我的一层皮。——梁思成梁思成为保护古建筑所做的努力也曾经为他带来几次胜利,其中之一就是对北海团城的保护。团城曾是古代帝王的观景台,登上团城,旧京白塔碧湖,绿树红墙的景色被称为天下第一美景。团城脚下的金鳌玉蝀桥及两侧牌坊,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此时,为了贯通阜成门至朝阳门的东西马路,一些工程负责人在讨论会上提出了拆掉团城和金鳌玉蝀桥的决定。梁思成当年的愤怒,林洙今天仍记忆犹新:“他特别特别生气,站起来指着对方的鼻子说,既然你们认为一定要这样修一条笔直的马路,那还有什么可讨论的?不必讨论了,就把团城拆掉,把金鳌玉蝀桥拆掉,修一条笔直的马路通过去好了!然后他就不再讨论了,直奔中南海,找到周总理,跟总理说这个团城为什么一定要保护下来。总理亲自带着苏联专家,视察了一下团城,最后决定团城不再拆除。”团城就这样保留下来了。
本文标题:坛庙建筑(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79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