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中的形象课件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考点队列1、诗歌形象的特点(客观性、抒情性、感染性)及其分类(事物景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2、鉴赏作品中的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3、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温馨提示答题方法鉴赏形象,应从形象的三个特点入手,可分三步:第一步,感受客观生活图景。(1)看物象的性质:乌鸦象征着凄凉,喜鹊象征着喜庆;柳和送别有关,浮云象征着游子等等。通过看物象的性质把握诗人的感情主旨。(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联系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客观生活图景的性质。颜色往往与心情有关。(3)分析写景用了哪些技巧,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是粗线条白描还是浓墨重彩、精雕细刻,有没有铺垫、衬托等。答题方法第二步,体会感情(1)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的基调是“乐情”还是“哀情”,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格调是高昂还是低沉,对事物是褒还是贬。(2)具体抒发了什么感情,为什么。(3)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第三步,体会形象对读者的感染作用。是轻松愉悦、心旷神怡,还是惊心动魄、热血沸腾,慷慨悲歌、勇气倍增等。高考真题1、(20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高考真题1、解析: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答案:(1)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飘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喧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答案(2)同意:是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尚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考点:第一问:考对诗歌的形象的分析;第二问: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个性解读。2、(2008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答:————————————————(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答:————————————————答案2、(1)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2)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3、(2009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高考真题3解析《折桂令˙问秦淮》出自孔尚任的《哀江南》,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教材所选的七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坤生游南京的综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出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而试题材料选自第四支曲子【折桂令】,写苏坤生重访秦淮的所见所感,突出南京荒凉残败的景象,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概。(2)第一问:“黄花”指菊花,“红叶”是树叶经秋霜染成,再看有“嫩、新”的暗示,所以应该是写的初秋景象。第二问:“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写出了江山依旧,人事不存,黄花、红叶无人赏的冷清寂寞。既然是重访,对比以前灯红酒绿、游人如织的秦淮河,歌唱者自然会心生昔盛今衰的感慨。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有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本文标题: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中的形象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867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