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20151121基于选课走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选课走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任学宝zjrxb@126.com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全省24.9万名考生,参加首次学考选考。参加学考有57.5万课次,参加选考的有1.7万课次。浙江省首考(2015.10.30-11.1)首考情况:陪考家长很少,考点门口清静;学生、家长紧张、焦虑情绪降低;社会评价积极。浙江省首考(2015.10.30-11.1)为什么要进行选课走班教学?如何进行选课走班教学?如何解决选课走班过程遇到的问题?汇报提纲为什么要进行选课走班教学?“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浙江从2006年秋季开始就启动高中新课改。如何真正让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一直是改革的目标和关注重点。改革逐步深入,问题也一点点凸现出来:以往中学都是平行式分班,几十个学生编入一个班级,每天学同样的课程、做同样的作业、考同样的试卷,但是这些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对学科感兴趣程度都不一样,“十个指头有长短”是普遍现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就好比老师带着学生‘齐步走’,往往是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程度一般的学生‘吃不好’,程度较差的学生又‘吃不了’。”杭师大附中校长任学宝说,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老师难以兼顾、只能折中,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也很难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培养人?适合的教育?适合的课程?培养什么人?在要求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同时,突出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育人人的差异性教育的选择性适合的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共同基础差异发展个性特长(适性发展)(人人成才)核心理念: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理论依据:梅耶有效学习的分析框架学生愿意全身心学习;有效教学的要素及作用。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适性发展、人人成才)学生差异: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性向学习基础、水平、能力、习惯课程:与多样化、选择性的距离学习现状:被动、消极显性:提升学业成绩并缩小差距隐性:主体意识责任感健全人格多样性(课程)适切性(教学)主动性(学生)过程性(管理)选课走班教学如何进行选课走班教学?把班级打散,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路径走班选课,就是把学习程度相近的学生聚在一起,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层级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造,针对不同层级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路径和方式。杭师大附中把原先高一年级的12个班全都“打散”,学生分成人文、科学两大学习部;每门必修课程分别开出4至12个教学班,460多名学生按自己的意愿与学习成绩,划入ABC三个不同的学习层次。其中,A层教学强调知识的落实,C层教学关注思维的提升,B层则两者兼而有之。一段时间磨合下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对走班选课这种“跳一跳就够得着”的教学特点有了更深体会。2013年12月26日参加浙江省必修课程走班试点学校研讨会。2013年12月27日学校召开会议研讨必修走班试点工作的可行性和操作性。2014年1月6日教学处研究必修走班的相关问题,同时召开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联席会议,商讨走班年级、学科的选择等相关问题。2014年1月16日必修课走班方案(第一稿)出台。同日召开高一年级班主任会议,征求对方案的意见。2014年1月17日下午召开高一年级家委会,解读并征求对方案的意见。2014年1月20日下午召开高一年级全体学生会议,解读方案并对必修课走班进行问卷调查。2014年1月21日上午部分家长座谈会,对必修课走班可能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沟通。中午召开备课组长、班主任会议,继续征求对走班方案的修改意见。22日中午召开全体高一教师大会,统一认识,布置分层后不同层次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的研究工作。2014年1月23日-29日,分层方案的修订完善、学生分层工作完毕。2014年2月7日始至13日学校必修走班管理平台研发并调试完成。我们的经历2014年2月15日全体教师大会,宣传走班相关工作。然后进行高一年级教师走班相关工作的培训。2014年2月15日“高一年级致家长书”与“高一年级必修课分层走班方案”在校园网公布。2月16日全体高一年级学生大会,对分层走班提出要求。2014年2月17日分层走班正式实施。2014年2月15日、18日教学处分别召开走班事宜协调会。2014年2月19日至26日进行调层工作。有131门必修换层申请,51门课程成功换层。2014年2月21日自主选择导师工作完毕(网络)。2014年2月27日召开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会议,反馈分层走班的教学阶段情况。2014年2月27日召开全体导师会议,明确导师职责,落实具体工作。2014年3月3日第一次学生与成长导师见面交流。2014年3月6日中午班主任会议,关于走班过程出现问题的反馈及协调。2014年4月10日,高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我们的经历5月6日,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走班的各项意见。5月7日中午,召开备课组长会议,反馈学生座谈会提出的问题,进行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研讨教学策略调整,确定各科目期末复习计划。5月7日下午,召开班主任会议,分析各班期中考试成绩。5月7日下班前,收集关于走班的家长意见。5月8日中午,召开导师考核会议,反馈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导师制的意见、建议。5月8日下午,公布调层公告,调层工作开始。6月29日下午召开了部分家长座谈会,听取了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6月30日召开了班主任座谈会,听取了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6月30日召开了部分导师座谈会,听取了导师们的意见和建议。7月4日上午召开了部分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我们的经历2014年1月17日下午召开了由家长代表、部分班主任共同参予的高一年级“深化课改”座谈会。家长们踊跃发言,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从中我们了解到家长们的焦虑主要来自于对走班制的陌生。作为高中课程改革推进中实质性的一步,走班制对许多家长甚至教师来说仍然属于一种“新事物”。而如何使这一“新事物”在实施过程中能够行之有效,让家长放心,学校用心,教师热心,学生醉心,成为座谈会讨论的焦点。全校共设立了451个教学班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走班”的课间。资料图片《中国教育报》选课走班学生对分层走班教学认识:选课走班让我独立自主(20140521)教师对分层走班教学认识:可贵的是学生学会了选择(20140521)对分层走班教学的态度满意76%无所谓15%不满意9%对编入的教学班的满意度满意,正好是孩子所选层次47%满意,比较合适自己,但比想去的低33%满意,比较合适自己,但比想去的高5%不满意,应该去更高层次15%家长对分层走班教学认识:适合的是是最好的对2014级学生家长的调查(2014年9月26日)如何解决选课走班过程遇到的问题?如何从校本课程体系转向学校课程体系(在尊重学生的选择权的基础上如何将四类课程与七选三课程对接?)如何从分层教学转向分层级课程和分类别课程(编写学生课程手册)必修课程与选考学考的有效对接(必修课程的校本化改造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课程体系与学校文化如何相融(显隐性课程如何对接、资源如何配置、学校硬件改造)问题1基于新型育人模式的学校课程体系如何完善?七选三学科(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何时选择合适?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如何选择时间?第一次选考科目何时考试合适?问题2如何合理有效安排三年教学时间?高中生的生涯危机或不知道奋斗的出路,或不知道奋斗的理由;或有梦想,但只是空想,或有理想,却不懂追求。为什么升学?如何升学?升什么学?新高考(选考)新课改(选课)学会选择问题3如何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唤醒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问题4如何进一步对走班过程班主任与导师制的完善?实施“选课走班教学”给原先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班主任而言,“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难以落到实处对成长导师而言,从任课教师到成长导师需要适应期对学生来说,“班主任负责制”的惯性让他们难以适应“双轨制”对学校来说,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难以落实问题5如何实施选课走班教学?选课走班教学后,行政班有没有必要保留?学科走班教学课程如何分层分类?依据?任课教师如何配备?问题6如何提升学生在走班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并减少过程的趋同现象?如何确立选课走班的核心?关注教的效率转变为关注学的效率如何凸显学习的责任主体?学生如何解决选课走班突出的问题?教学的趋同现象(难度确立、思维训练)问题7如何进行学生过程性评价?各学科教学质量监控;协调发展;挖掘学生潜能;监控方法构建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问题8如何进行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问题?评价的专业化水平;教师评价中粗细问题的把握;选修课程教师评价;学考选考教学评价;教学班质量评价;学生发展过程中,教师综合作用的评价;教师评价的普遍适应性。问题9如何对教师进行有效评价?行政班教学班(圈养式)(散养式)制度的结构性变化管理机制教学水平德育能力保障系统思维方式进一步思考问题自2014年2月24日至今已有30家媒体报道学校分层走班情况有50多个地区或学校来校交流分层走班情况。核心理念: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适性发展、人人成才)路径:如何培养人?策略:寻找适合教育的行为?目标:培养什么人?自信的个体、成功的学习者、负责任的现代公民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育人机制再造:小班化、选课制、走班制、导师制、生涯规划制和学程制等学科方案重构: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内容标准、机会标准和质量标准的匹配度课堂形态转型:分层、分类、分项我们心怀梦想,我们脚踏实地谢谢聆听,敬请指导!
本文标题:20151121基于选课走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874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