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7高三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考纲展示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核心考点概念及原理方法论记忆与提问:1、核心概念:物质、运动、规律2、核心原理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3、核心原理考点二:物质和运动关系原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原理4、核心原理考点三: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5、附加: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核心原理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物质体系社会物质性核心原理考点二、物质的运动原理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①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和存在方式。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绝对运动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2)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变化过程固有的根本属性承担者不变论相对主义诡辩论核心原理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原理及方法论1.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世界观原理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普遍性:规律是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固有本质必然稳定人的意志普遍(2)方法论要求①不可随心所欲:必须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尊重条件和形式基础整合基础梳理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哲学的物质概念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唯一特性/实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考点突破精讲考点典题例练哲学的物质概念考点一考点透析1.正确理解物质的概念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哲学上的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联系(1)物质是从各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2)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考点透析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原理内容理解强调误区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都离不开一定的运动,它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载体。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方法论要求我们既不能脱离物质谈运动,也不能脱离运动谈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特别提示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绝对)运动(相对)静止区别含义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性质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考点透析1.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1)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二是指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时,规律就必然起作用。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时,规律就不起作用。(2)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在起作用的规律。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3)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规律是一种必然联系,说明它是铁的法则,具有强制性。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否则,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不可违抗性有力地证明了规律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2.正确理解规律具有普遍性(1)含义:是指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2)主要表现:自然界的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的思维的发展是有规律的。3.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人们对规律的利用体现在两方面:(1)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2)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1)规律是客观的,本身无好坏之分,只有其作用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不按规律办事的人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规律具有条件性,人们可以改变条件、创造必要条件使规律发挥的作用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3)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律在不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产生不同的效果。人不能改变规律本身,但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效果有利于人类。特别提示网络构建易错辨析1.(2014年广东文综,34A)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辨析:雾和霾都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所说的物质,是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2.哲学上的物质即具体科学中物质的总和。辨析: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科学中讲的物质也就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非整体和部分的关系。3.人们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人们的思想也是物质的。辨析:“客观存在”不等于“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存在的东西未必是物质现象。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世界的物质性高考扫描: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Ⅱ,21,选;2014年广东,34,选;2014年江苏,28,选。典例导引(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Ⅱ,21,4分)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和规律的可知性。从“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可以看出①④当选。②错在“无条件的、必然的”上,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③说法错误,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答案为B。技法指导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这一道理适用于一切领域。无生命物质与生命物质的转变也是有条件的。易错辨析1.“客观实在性”是指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辨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2.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有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绝对的。辨析: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3.静止就是没有运动变化的状态。辨析: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命题探究命题角度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高考扫描:2014年江苏,28,选;2011年浙江,27,选。典例导引(2011年浙江文综,27,4分)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知识。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是相对静止状态,但每天新的盐分的注入和跑掉,又体现运动的绝对性,③④正确,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①②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技法指导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包括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运动的主体两方面。解题时认真理解题意,理解材料是否包含上述两点,并作出符合题意的选择。命题角度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高考扫描:2014年江苏,22,选;2014年福建,34,选;2012年江苏,27,选。典例导引(2014年江苏政治,22,2分)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LED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①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②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④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等知识。由设问关键信息“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可知传统文化因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③正确;“老工艺”与“新诠释”体现了④;①中“淡化”表述不正确;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②错误。答案为D。易错辨析1.(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Ⅱ,21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辨析:任何事物的变化与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但不同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不同,即使同一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效果也不同。2.规律有好坏之分。辨析: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作用,会给人带来积极或消极影响,但这不能说明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3.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辨析: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否认规律是客观的,是唯心主义的体现;认为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则是形而上学的表现。4.规律是可以改变的。辨析: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和效果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而变化。即:规律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但不能改变、消灭、创造规律。命题探究命题角度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高考扫描:2014年重庆,10,选;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Ⅰ,21
本文标题:2017高三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90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