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概述主讲教师:陈怡•第一章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总论•第一节少数民族概论•第二节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体系划分•第三节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形式与体裁•第四节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分组及分类方法•第五节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和展望•第二章源远流长的新疆西域乐舞•第一节西域乐舞勃兴与发展•第二节西域乐舞鼎盛•第三节西域乐舞东渐•第四节西域乐舞融合•第五节西域乐舞变异•第三章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概述•第一节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音乐•第二节阿尔泰语系蒙古族音乐•第三节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第四节汉藏语系•第五节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和斯拉夫语族目录第三章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概述•第一节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音乐•第二节阿尔泰语系蒙古族音乐•第三节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第四节汉藏语系•第五节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和斯拉夫语族第一节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音乐•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儿族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简介•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维吾尔族简介•服饰•民居•待客习俗•婚俗•食俗•节庆服饰维吾尔族男子通常内着衬衣,外穿宽袖对襟、无领无扣的长袍,俗称“袷袢”,下穿长裤,束腰带。妇女内着长及膝的各色衬衣,外穿宽袖连衣裙。图片服饰维吾尔族男女外出时,尤其在节日、歌舞时必须戴绣花小帽。这种小帽俗称“朵帕”,不仅是装饰品,还是贵重礼物。图片维吾尔族居民维吾尔族传统民居风格独特。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室内凿壁龛,并饰以各种花纹图案。旧式房屋多系土木结构,窗子较小,房顶开一个窗,通风采光差;室内进门有一灶土炕,用来做饭取暖。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住房质量逐渐提高,有的住进了楼房。即便是自建的平房,一般也比较宽敞明亮通风。厅室布置整洁朴雅,四壁呈白色泛蓝,挂的壁毯,靠墙置床,被褥均展铺于床罩或毛毯之下,床上只摆设一对镂花方枕。室中央置长桌或圆桌,家具及陈设品多遮盖有钩花图案的装饰巾,门窗挂丝绒或绸类的落地式垂帘,并衬饰网眼针织品。地面多装饰民族图案。维吾尔族人喜欢在庭院中种植花卉、果树和葡萄,整个环境显得雅静、清新。图片待客习俗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婚俗男女青年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码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图片食俗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图片节庆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封斋1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维吾尔族古典音乐•维吾尔族宗教音乐•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民间音乐•民间歌曲•民间说唱•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民间歌曲种类维吾尔族民间歌曲的内容丰富、多彩多样。依其地域特征来划分可分为:伊犁民歌、喀什民歌、和田民歌、库车民歌、阿图希民歌、哈密民歌、吐鲁番民歌、罗布民歌、刀郎民歌等几类。依内容和社会功能划分,维吾尔族民歌的代表性体裁有爱情歌曲、劳动歌曲、历史歌曲、习俗歌曲等四大类。民间歌曲民间歌曲•爱情歌曲是维吾尔族民歌的主体,一般反映青年男女忠贞爱情,也有反抗封建婚姻制度。代表曲目有《莱丽古丽》、《牡丹汗》、《天上有没有月亮》等。•劳动歌曲,一部分伴随劳动而歌唱,不具有明显的劳动节奏,其曲调多属散版性质,无固定节拍;另一些劳动歌曲属民谣体,曲调简短,有固定节拍。常见的有:打场歌、采棉歌、收割歌等。•历史歌曲,即反映某些历史事件的歌,如《迫迁歌》、《英雄萨迪尔》、《驱逐日寇,拯救祖国》、《开放吧,红花》等。•习俗歌曲,即反映民间习俗或在民俗活动中唱的歌曲,常见的有:婚礼歌、摇篮歌曲、迎春歌、迎雪歌、送葬歌、哀悼歌等。婚礼习俗歌曲新娘到婆家时,婆家门前要点燃一堆“驱鬼避邪”的神火,由客人取一点火在新娘的头上绕三圈,新娘向所有的客人赠送礼物,之后要绕火堆转一圈,才能进入新房。唱完喜歌之后,便请客人入席吃喜宴。在吃喜宴之前,先是请客人喝茶、吃喜糖、吃干果和点心,之后是馕、抓羊肉和抓饭。在客人们饱餐之后,又开始唱歌跳舞。有的地方跳传统的维吾尔民间舞蹈,大家相互邀请,个个起舞。现代城市的维吾尔族大都举行交际舞会,以示庆贺。维吾尔族的婚礼举行方式,由于地区的不同,举行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城市和农村也不一样,有的地方还保留新娘进屋要跳火盆,或由舅舅抱着新娘上车等习俗,但城市里的这些婚俗已简化,增添了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新郎新娘进入新房后,女方客人在左,男方客人在右,大家一起作“都瓦”(祈祷),男方的一位客人(或新郎)将新娘头上的盖头揭开,众人歌舞开始,婚礼进入高潮。婚礼习俗歌曲--哭嫁歌当新娘离家出门时,要和家人分别,并流下喜悦激动的泪水。这时女方的歌手模仿新娘母亲的口气唱起告别歌。歌词大意是请多多关照我的女儿,愿青年夫妻和睦相处等。唱完歌之后,同新郎来迎亲的小伙子便打起手鼓,弹起独塔尔和小提琴等乐器,唱着喜歌走在前面,新郎和新娘分乘彩车随在后面。婚礼习俗歌曲--喜歌迎亲的队伍来到男方家之后,亲友宾客要来看新娘。在揭新娘面纱时,要唱揭面纱的歌。喜歌没有固定的曲调和歌词,要即兴编唱,触景生情,出口成章。一般选择唱喜歌的人都是经过挑选的,歌词的大意是赞美新娘的美丽、贤惠和祝福新生活。歌词幽默谈谐引人人胜,逗人发笑。伊犁民歌伊犁民歌具有与其他地方的民间歌曲不同的特点,即它是成套的大型歌曲。现在伊犁地区的维吾尔人在各种麦西莱甫或亲友欢聚活动中演唱的套曲民歌有12套,即“吾斯坦”、“古莱木汗”、“收割”、“库恰”、“汗莱仑”、“代尔迪亚满”、“啊,情人”、“都两天了”、“插花的是我的情人”、“瓦代里哈”、“吾热格莱”、“莱仑”。‘民间歌曲的特征维吾尔族民歌的唱词大都不固定,歌手喜欢选用能够套用民歌曲调的民谣入歌。每段唱词出2句或4句正词及若干衬词组成,正词每句7-12个音节,其中,7音节词是最普遍的。衬词长短不拘,具有加强语气、渲染气氛等作用。唱词多采用比兴手法,有很强的文学性。一些叙事性、抒情性较强的歌曲常由“那黑夏其”(歌手)在家庭欢聚场合演唱,节奏性强、含有舞蹈性格的歌曲由“乃额米其”(歌舞乐手)在歌舞场面边舞边唱。维吾尔族民歌的节拍形态十分丰富,常见的有4/4拍、2/4拍、5/8拍、7/8拍、散板等。它们的节奏也是多种多样,特别是由于语言重音而造成的切分音,随时可见。民间说唱•苛夏克•埃依提希西•达斯坦苛夏克结构短小,歌词多为上下句组成双行诗,除反映爱情故事外,大多由苛夏克其即景生情。演唱时手拉独它尔或热瓦甫乐器。埃提希西一两人边说边唱带有诙谐嘲讽性的故事。有的还有简单情节和人物,形式活泼,结构简单,近似苛夏克。所以又称“苛夏克埃依提希西”。有时两人演唱,提问和对答的辩论性和强。一般不用乐器伴奏。有的只用手鼓、萨巴依和石片相随。达斯坦维吾尔语中,达斯坦(dastan)是叙事长诗或叙事歌的意思,是一种以连说带唱的形式来表现一定故事内容的曲艺艺术品种。从事说唱达斯坦的艺人称谓“达斯坦其”。根据表现内容的不同,有爱情达斯坦、英雄达斯坦、历史达斯坦、神话达斯坦、宗教达斯坦等。按篇幅又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其唱词大多为每句中音节数相同的押韵律诗。常以单人或者三五人为一组,都塔尔、弹布尔、热瓦甫、艾捷克、达普等乐器自弹自唱。每部达斯坦有完整故事情节和贯穿人物。多在茶馆、饭馆、富人馆以及音乐性聚会场所演唱。民间歌舞•赛乃姆•莱派尔•纳孜尔库姆•萨玛•夏地亚纳•道具舞•刀郎舞•麦希莱甫赛乃木简介《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流传于天山南北各绿洲。在喜庆佳节以及举行婚礼、麦希莱甫和平常亲友欢聚时,维吾尔人都要跳。《赛乃木》表演形式自由活泼,属于自乐性民间歌舞。舞者不歌,歌者不舞,在乐队与伴唱着以及群众的环围之下舞者一人,双人或集体随着鼓乐和歌唱起舞,舞蹈没有固定程式的要求,舞者即兴表表演。舞姿有着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赛乃木》音乐各地不同,但节奏较为一致。莱派尔简介带有演唱性质的双人歌舞或单人歌舞。双人表演时一问一答,边唱边跳,歌词诙谐,曲调活泼。纳孜尔库姆《纳孜尔库姆》为新疆东部地区广为流行的民间自娱性舞蹈。它源于吐鲁番盆地,流行于鄯善、托克逊、哈密一带。《纳孜尔库姆》多在维吾尔族婚礼与喜庆节日时献演,表演者多为须眉男子,动作自由、风趣、幽默接着是相互模拟动作,前后一高一低尾随亮技。原初《纳孜尔库姆》的表演动作充满了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又因其舞蹈诙谐幽默的调,机智地嘲弄王公贵族,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与欢迎后来逐渐由自娱性的歌舞游戏发展为表演性很强的民间舞蹈,并由东疆流传至南北疆各地。萨玛舞简介萨玛舞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有些学者认为萨玛舞来源于萨满教跳神作法的舞蹈。还有些学者认为萨玛舞与萨满教毫无联系,而与伊斯兰教苏菲派的神秘宗教仪式有关,后来融入维吾尔族古尔邦节与肉孜节盛大宗教节日的公共娱乐活动中,并逐渐演变为维吾尔族喜闻乐见的民俗艺术形式。不管哪一种观点,萨玛舞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是值得认真探讨的学术问题。萨玛舞具有素狂豪放的气派,质朴的风格以及明快而强烈的节奏。多在清真寺外广场上集体跳。用唢呐、铁鼓伴奏。夏地亚纳舞简介维吾尔语意为“欢乐的”,也是深受维吾尔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蹈。舞者人数多少不限,基本步伐以小跳步为主,两臂上举,手掌内外快速抖动,给人以欢乐、轻快之感。这种舞蹈在民间很普及,每逢节日和盛大集会维吾尔人聚集在一起,合着唢呐、纳格拉的音乐的节奏,跳这种欢乐、明快的舞蹈,以尽情抒发欢乐的心情。道具舞——碗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是维吾尔族古老的民间舞蹈之一,产生于古老的库车,流行于新疆库车、喀什、伊犁、乌鲁木齐、麦盖提等地。属于女性抒情舞蹈,动作婀娜多姿,优美动人。舞者头上顶碗,双手各拿一个小盘子和筷子,指挟竹筷,随着音乐的节拍,用筷子敲击盘子,随之起舞。跳舞时除手上击打盘子外,有的在头上顶的碗里倒上茶水,有的则是用嘴里叼着的勺把击打头上的碗。还有的头顶一维吾尔族式茶壶、壶上放二、三只碗。这种舞蹈有一定的难度,并带有杂技的色彩。道具舞—山羊舞“山羊舞”,表演者用简单的道具扮成山羊,悄悄地来到围坐在地毯上群众的后面,先“咩-、咩-”地叫唤两声,然后和着乐曲蹦跳进场,表演吃草、喝水、磨角,又去用角顶人等,总会引起小的骚动和欢笑。道具舞—手鼓舞手鼓舞是一种表演性民族舞蹈。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舞蹈形式,流行于新疆各地。表演多由一女子在手鼓的伴奏下进行。舞蹈的特点是动作敏捷、节奏多变,多用高难度的旋转与腰部技巧。刀郎舞简介在叶尔羌河畔的麦盖提、巴楚、莎车、阿瓦提等地,还盛行着富有地方色彩的“刀朗舞”,伴奏音乐有“刀朗赛乃姆”、“刀郎木卡姆”。这种舞蹈带有维吾尔族过去草原游牧生活的浓厚气息,保持着狩猎
本文标题:维吾尔族传统音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941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