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按章节修正版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epidemiology: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研究方法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理论流行病学理论性研究流行病学方法研究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群体角度宏观观察事物的动态变化是流病最显著特点之一;②比较的观点:流病分析的核心是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③概率论的观点:危险度和各种率是对概率参数的估计值,而不是绝对值;④社会医学的观点:生物社会心理生态环境模式;⑤多病因论的观点:疾病的病因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和各种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5.伦理原则:尊重,公正,不伤害博闻—博学—: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比是一个值。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率=k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k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罹患率=k同期暴露人口数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患病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患病率=k同期观察人口数病新旧病例数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时点患病率按观察时间期间患病率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患病率升高患病率降低病程延长病程缩短患者寿命的延长病死率增高新病例增加(发病率增高)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病例迁入病例迁出健康者迁出健康者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治愈率提高报告率提高★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区别和联系: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发病率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概率,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发病率是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概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③患病率常用于病程长的慢性病调查,发病率常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调查,④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发病率患病率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概率,动态指标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概率,静态指标反应人群发病的危险概率反应人群中某种病人存在的多少,疾病危害的严重程度急性病慢性病进行病因学研究的主要工具,推断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疾病的发生及影响程度反应人群对某疾病负担程度,但难以判断疾病和可能归因的前后关系续发率SARsecondaryattackrate:家庭二代发病率,指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出现的百分率。续发率=%100家庭中易感接触者总数二代病例数家庭中易感接触者中的死亡指标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死亡率=k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死亡专率:按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或种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粗死亡率: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未经过调整的死亡率。病死率:表示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病死率=%100同期患某病的人数人数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疾病的流行强度散发: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大流行:有时某病的流行在短期内可越过省界波及全国甚至超出国界、洲界,形成大流行。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疾病的分布一、地区分布地方病:指疾病经常局限于某些特定区内某一特定人群中发生,不需自外地输入。地方性自然地方性:自然环境统计地方性:生活习惯、卫生条件或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的不同自然疫源性:病原体在野生动物间传播输入性或外来性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1.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类人群中的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2.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3.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可能发病,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相似;4.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倾向;5.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可能发生类似疾病。二、时间分布季节性: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发病频率升高的现象。1.严格的季节性:节肢动物媒介传播的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2.季节性升高: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3.无季节性:如艾滋病周期性: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通常每隔1、2年或几年后发生一次流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改变疾病的周期性规律长期趋势:又称长期变异,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变、医疗技术的进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三、人群分布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方法————最易影响1.横断面分析:常用于描述传染病等急性病的年龄分布特征。但该法不适用于恶性肿瘤、高血压及冠心病等慢性病年龄分布的研究。2.出生队列分析:致病因子和年龄之间的关系:对同一年代出生的人群在不同年龄阶段某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进行分析,以了解发病或死亡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和不同出生队列的暴露特点对发病或死亡的影响四、疾病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migrantepidemiology: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居民和原居住地人群间的某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的关系。是一种综合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的方法。移民流行病学研究的原则1.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同,而接近于移居地当地人群的率,则该病可能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移民≠原住≈当地2.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近,而不同于移居地当地人群的率,则该病可能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移民≈原住≠当地第三章病因与病因推断病因:就是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当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中这种疾病发病概率会下降。流行病学一般将病因称为危险因素riskfactor,是疾病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必要病因:指引起某种疾病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旦该因素缺乏,疾病就不会发生。促成病因:指某因素存在时可能导致某病发生的概率增加,但该病发生时并非一定具有该因素。除了必要病因外,其他任何能引起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都可以认为是促成病因。充分病因:指有该病因存在,必定(概率为100%)导致疾病发生。病因模型三角模型:疾病的发生是宿主、环境、动因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轮状模型:强调宿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病因网模型病因链:指不同的致病因素与疾病间构成不同的连接方式。环境社会环境理化环境遗传内核宿主宿主动因生物环境流行病学三角疾病发生的轮状模型病因可分为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病因研究的方法:描述流行病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假设演绎法的整个推论过程为:从假设演绎地推出具体的证据,然后用观察或实验检验这个宿主证据,如果证据成立,则假设亦成立。推理形式为:①因为假设H,所以推出证据E(演绎推理)。②因为获得证据E,所以反推假设H(归纳推理)。Mill准则Mill准则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类推法和排除法。求同法:指在不同事件中寻求其共同点求异法:指在相似的事件之间寻求不同点共变法:该因素很可能是该病的病因,二者间往往呈剂量—反应关系类推法:指所研究的某种疾病的病因和分布特征与另一种病因已知的疾病分布特征相似,那么可以推测这两种疾病的病因可能相同排除法:指通过对假设的排除而建立假设的方法因果关联的判断标准:1.关联的强度一般而言,关联的强度越大,该关联为因果的可能性就越大。常以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表示。某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联强度越大,二者间虚假关联和间接关联可能性越小,因果关联可能性越大。2.关联的时间顺序先因后果3.关联的特异性一般只适用于传染病,病因与疾病有严格的对应关系,某种因素只能引起某种特定的疾病,某种疾病也只能由某因素引起。4.关联的可重复性指关联可以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研究者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均可获得相同的研究成果。5.剂量—反应关系随着某因素暴露计量的增加,人群中发生某疾病的概率随之增加,因果关系的强度增加6.因素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暴露因素与疾病二者分布相符合,提示可能存在因果关系7.关联的生物学合理性应符合疾病自然史和生物学原理8.相似性如果已知某化学物有致病作用,当发现另一种类似的化学物和疾病有联系时,两者因果成立的可能性大第四章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study:利用已有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既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也是其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个例调查caseinvestigation:又称个案调查或病家调查,是指对个别发生的病例、病例的家庭及周围环境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个例调查的目的:①对病例调查,调查患者发病的“来龙去脉”,从而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或减少类似病例的发生。②总结疾病分布特征,握当地疫情,为疾病监测提供资料病例报告casereport:是临床上对某种罕见病的单个病例或少数病例进行研究的主要形式。对单个或5个以下病例的病情诊断治疗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或经验教训等相近的临床报告。病例分析:临床医生最为熟悉的临床研究方法,是对一组相同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属于回顾性研究范畴。病例分析目的和用途1.分析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特征2.评价某种治疗、预防措施的效果3.促使临床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新的病因假设和探索方向现况调查prevalencesurvey:指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特定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当时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与疾病有关的因素。故又称之为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study。以个体为单位现况调查特点1.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不设立对照2.现况研究在时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3.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4.一般不用于病程比较短的疾病现况调查目的描述特定时间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发现病因线索,适用于疾病二级预防,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用于疾病监测,为研究和决策提供基础性资料现况调查研究类型1.普查:指为了了解某人群健康状况或某疾病的患病率,或制定某生物学检验标准,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每一成员所做的调查或检查。普查的优缺点优点:①能早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早发现、早诊断疾病;②全面地描述普查地区人群总体的情况以及分布与特征;③比较容易为公众所介绍缺点:①工作量大;②不适用于患病率很低和现场诊断技术比较复
本文标题: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按章节修正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004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