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双师型”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双师型”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双师型”教师认识不统一,缺乏明确的认定标准虽然“双师型”职教教师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在有关的政策文件中都明确提出了“双师型”职教教师建设的目标,但绝大部分都是从数量上作了规定,而对“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还没有达成一致,国家也没有拿山一个法定的标牌因此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规格、质量仍是大家研究争论的焦点,甚至于在职前培养中,各个学校也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实施培养方案。由于认识不统一,导致各个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大不相同。对于在职教师而言,各个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是五花八门。因此,虽然各种评比检查对“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都很重视,但事实上各个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状况不仅导致教师管理中的混乱,也让许多教师无所适从,对其专业发展极为不利。主要原因一对‘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研究不够,缺少科学的培养培训方法虽然近年来对“双师型”教师的研究很多,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实践过程中,对“双师型”教师有各种各样的规定与解释。但是这些研究仅仅停留在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素质、标淮等静态的描述与研究上,而对“双师型”职教教师的成长规律、形成机制、发展阶段、心理基础等却置若阁闻,人们似乎忘记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是一砌而就、一次培养成功的,而是要依靠长期培养培训以及教师个人的努力,逐渐形成的。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双师型”如何形成、怎样促进职教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也缺少深入的探究与有效的作为,主要是从宏观的政策层面、管理层面等提出一些建议或对策,而缺少符合“双师型”成长规律的、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培养培训方法与策略。主要原因二“双师型”教师来源比较单一,缺乏强势的吸引机制职业院校教师的来源主要以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为主。这些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几乎没有实践经验。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毕业于普通高校,他们接受的大学本科教育主要以专业理论学习为主,其专业实践也以在实验室的实验为主,缺少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须的专业技能。由于先天不足(从校门到校门),这部分教师普遍感到“双师型”教师的目标要求比较高。达到目标困难也较大。因此迫切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由于人事体制及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职业院校从企事业单位进人渠道并不十分畅通,特别是要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专家型的技能人才时,常会遇到诸如人事制度等方面的阻力,妨碍了优秀人才的吸纳。主要原因三缺少“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虽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职业专业化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对“双师型’,教师认识的不统一,权威标难的缺失,“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也无从谈起,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才能被称为是“双师型”教师,内学校领导说了算,由上级的文件规定说了算。而且由于政出多门,不同的评估、统计、检查评比体系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也是各有不同,把职业院校与教师指挥得团团转。为了应付这些政策,教师一会儿要去考证,一会儿要去考职业技能,一会儿又要去评职称.疲于应付,也使我们很难了解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真实状况,影响了师资队伍的良性建设,也给“双师型”教师的政策规划与制定带来了障碍。主要原因四缺少“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审制度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职业教育院校教师职称评定尚无单独的标准,更没有专门针对“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审系列,而是与普通教师、甚至是普通教育的教师同一个系列,评定中重学历轻技能的倾向仍然严重。如在高等职业院校,其标准是比照普通高枚教师,过分强调高学历.强调科研论文质量和发表论文刊物的级别,这使得教师热衷于将自己的论文发表到理论性的“核心刊物”上,而忽略了实际应用的研究;同样,担任课堂教学的教师与担任实验指导的教师在教师职称评定中的待遇也不一样。一般老师只需通过校内评审即可晋升“讲师”,而担任实验指导的助理工程师必须通过有一定难度的国家统一考试才可晋升为“工程师”;在职称评审中,没有体现“双师型”教师优势的评审条件,对“双师型”教师也没有诸如破格等优惠措施,没有很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没有将职业教育的性质、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出相应的评审办法,这不仅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也误导了职教教师队伍的建设,大部分教师只热衷于学历提高与发表论文,而无心成为“双师型”教师。
本文标题:“双师型”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012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