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数学选修2-1--命题及其关系-公开课教案
11.1命题及其关系(第一课时)——人教A版数学选修2-1数学组:陈建达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命题的概念,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2、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3、能写出一个简单的命题(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数理逻辑,介绍数理逻辑的一些简单知识和作用,从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判断其真假.2、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通过例题教学和学生的演练、比较.使学生掌握命题的四种形式,能写出一个简单的命题(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认识状况及理解程度,注重问题情境、实际背景的的设置,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思考,了解数理逻辑、理解命题的概念.2、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认识,演练、比较,提高学习质量.四、教学重点1、命题的概念、构成.2、命题的四种形式.五、教学难点1、改写命题的形式2、掌握命题的四种形式,能写出一个简单的命题(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六、教学辅助手段1、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2七、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情境:我们学过一些对某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语句,例如:(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3)对顶角相等.(4)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像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说谎者悖论:一个人在大厅演讲,他说:“我说这句话时正在说慌.”然后这个人问听众他上面说的这句话是真话还是假话?罗素悖论:一位理发师说:他不给替自己理过发的人理发.那么请问,理发师能不能给自己理发?2、探究新知一、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理解:(1)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2)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练习1:下列语句是命题吗?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1)125;(2)0.5是整数;(3)若x2=1,则x=1;(4)x+30.(5)x2-9x+1≥0(6)x2+2x+1≥0二、命题的构成——条件和结论所有的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理解:(1)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若p,则q”这种形式.(2)命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结论.33、即时巩固练习2: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1)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练习3: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等腰三角形两腰的中线相等;(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3)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4、提升演练课堂探究:下列四个命题中,命题(1)与命题(2)、(3)、(4)的条件与结论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1)若f(x)是正弦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2)若f(x)是周期函数,则f(x)是正弦函数.(3)若f(x)不是正弦函数,则f(x)不是周期函数.(4)若f(x)不是周期函数,则f(x)不是正弦函数.三、四种命题原命题:若P,则q.则: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练习4: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同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1)若ab,则a2b2;(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5、回顾总结1、命题的定义2、命题的构成3、四种命题46、作业布置1.整理课堂笔记,熟记四种命题的形式.2.必做题:(1)课本P8页习题1.1A组1,3.(2)阳光课堂P3页基础自主演练.(3)阳光课堂P5页基础自主演练.3.选做题:课本P8页习题1.1B组1.八、板书设计基于以上教学设想,将黑板未被幕布遮蔽区域分区设计如下1.1命题及其关系(第一课时)1、命题2、命题的构成3、四种命题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例题板演:九、教学反思
本文标题:高中数学选修2-1--命题及其关系-公开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04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