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论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论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进行探讨,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指出民族传统体育融于高校体育有利于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推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是构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既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同时也反映着人类文化发展的整体规律。大学体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窗口,是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重要环节。高校体育教育在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中之重,同时,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开展对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指包括汉民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在本民族居住地区内共同创造、形成、继承和延续的带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民族性是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内核,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基本内核而存在的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特征,是对于特定的文化类型的最高层次的抽象,它具有沟通特定民族中全体成员心灵的特性。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应有与世界其他文化相同的规律和内容,而且还应有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殊的民族形式。它在增进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向心力、增强民族忧患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地域性。一定地域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民族长期繁衍生息的空间条件。由于环境区域所带来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各个民族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方式。所谓“北人善骑,南人善舟”,北方民族多以个体化的体育项目为主,而南方民族则更多以集体性体育项目为主体。如摔跤、马上项目、赛骆驼等是草原戈壁的运动,而赛龙舟、抢花炮主要流行于南方。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性。一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发展传承就必须不断变迁、融合、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一种民族的体育文化一旦形成,在很长时间里会在发展中变化充实,其内涵和形式代代延续,这种传承性对维系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趋同意识具有很大的效应,是传统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4.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据1990年《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表》统计,我国已搜集到55个少数民族的676项传统项目,汉族的301项民间体育项目,共计977项,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项目,分布广泛、项目之多,在世界上绝无仅有。5.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娱乐性。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以闲暇消遣、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而又有一定模式的民俗文化活动。它着重于人的身心需要和感情愿望的满足,不以高超复杂的技艺对应大众,而是在自娱自乐的消遣性与游戏性的活动中,直接得到令人愉快的情感挥发。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方式及观赏性成为各民族人民休闲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内涵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高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的活动主体,按照一定的体育行为规范,在参加校园体育教学、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共同参与为主体,以运动为手段,以各种竞赛为主要内容的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不仅包括体育设施、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等表象物质财富,也包括体育精神、体育价值、体育道德、体育风尚等内在的精神财富。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它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体育文化群。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文化的共性和自身的特殊性。校园体育文化在广泛吸收体育文化的营养下,在高校这个培养人的地方形成了受政治经济体制、教育体制、文化风尚等方面制约的特殊文化形态。在不断构建自身的同时,完成了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的完美交叉。在教育功能方面,校园体育文化显示出了自身的复杂性和独立时空性。从这一点讲,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与未来社会发展同步性的永恒文化。三、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1.有利于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多元化、地域化特征和多样灵活、简单易行的内容形式,使得师生能按照意愿各取所需。在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的情况下,人均体育经费严重短缺,体育场馆、设施器材不足,民族传统体育便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各个高校根据自己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大力开展武术、太极拳(剑、刀、扇)、气功、散手、截拳道、中国式摔跤、毽球、跳竹竿、跳绳、拔河、腰鼓、荡秋千、打陀螺、围棋、中国象棋、龙舟竞渡、舞龙、舞狮、秧歌、五禽戏、八段锦等健身健心的保健养生项目,充分展现其经济实用价值和天然优势,给人们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享受,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情趣,大大减轻政府、学校对体育教育、师生医疗保健、健身等投入不足的难题,极大地丰富了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2.有利于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高校体育教学中,现代体育项目中的田径、球类等竞技体育项目多受场地、器材限制,同时技术动作难度性、练习重复性难以满足广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趣味性和健身性的要求。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纯朴自然、贴近生活、简单易行等特点,而且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活动方式多样,有利于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开展学校体育活动。这恰恰可以弥补学生们在参加体育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那些在竞技运动方面技能较差的学生和有生理疾病的学生进行一些民族传统养生技能训练,组织民族传统游戏使其参与,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不仅对他们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也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们对待体育特困生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体育教学要以终身健身为出发点,这正好与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特性相吻合。许多传统运动项目,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而娱乐性、健身性、趣味性明显。现代竞技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结合,可以拓宽锻炼项目的种类和数量,使学生在较大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是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和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综合。个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充分、健康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沉淀下来的文化遗产,对于培养人的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有着深刻的影响力,特别是对胜不骄、败不馁,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和心理素质的作用最为明显。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有体力、技能和行为的参与,而且还有智力、情感的投入,让学生有机会发现自己在体力、技术、技能、情绪等方面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个性中的优点,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改进自己的不足,巩固发扬自己的长处。这种自我认识、自我意识、自我发现和自我改造的过程,正是个性形成与发现的过程,同时,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素质,其核心是人的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于人的关注的情绪或思想,主要是指追求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即关怀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人文素质对于人类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类文化现象,涉及了哲学、历史、艺术、伦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内容极为丰富,对学生具有独特的人文教育功能。民族传统体育把人体看做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一“大宇宙”,人体是一“小宇宙”,天人是合一的。学生可通过领会这种“天人合一”思想,感悟到自身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认识到尊重自然、参与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通过自身的行为协调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这正适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向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其国民具备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心理素质。民族传统体育蕴涵着深刻而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既有舒缓平和、修身养性、以柔克刚的项目,又有勇猛刚毅、斗智斗谋、竞技技击、防身格斗等内容,阴柔阳刚互补,能够满足现代化人才培养和社会多元化的需求。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直接渗透到民族传统体育之中,其中隐含着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伦理、医学、民俗、民族学、宗教、军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对其内涵的挖掘、学习和内化,可以使学生在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去学习、健身,陶冶身心。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弘扬它,必将发挥现代竞技体育无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可以极大丰富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促进人文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爱国热情与忧患意识,增进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身心健康,乐于奉献,富有创新、开拓、拼搏、竞争、追求精神,有高度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成为社会体育中的骨干力量和民族体育文化的热心传播者。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应该切实抓紧抓好,并逐步形成传统。四、结论与建议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高校体育将为继承、发扬、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良好的场所,并用科学原理与方法指导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和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也将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推动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建议各相关部门应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认清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功能性、民族性、实用性以及其进入高校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编写出适用于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材。教材的编写要遵循教育性、健康性、兴趣性、发展性原则,力求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从而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1]李鸿江.中国传统体育导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2]黄诚胤,孔琳琳.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的文化精神之窥见[J].搏击·武术科学,2007(4).[3]武俊昊.尚武崇德与弘扬东方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6(6).[4]蔡仲林,等.论高校武术文化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6).[5]王俊奇.论民族传统体育及其课程开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4).[6]黄莉.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来源[J].中国体育科技,2007(5).
本文标题:论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050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