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教学大纲概要
《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是现代汽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了解工程热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内燃机原理、汽车理论及汽车运用知识,加强对汽车结构设计的综合理解,为最终创造性的运用相关理论,提高内燃机性能及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及汽车的通过性和平顺性打下基础。熟悉了解汽车运用方面的知识,汽车使用寿命及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本课程基本要求:需掌握内燃机(主要是四行程)的工作原理,各方面性能的评价指标,认识换气过程、燃烧过程、混合气形成过程,了解汽车内燃机新技术的内容及发展趋势。重点认识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理论。了解汽车的稳定性、通过性和行驶平顺性等内容。熟悉了解汽车使用寿命及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二、课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课时为44课时。具体课时分配参照下表:序号课题小计讲课实验习题1工程热力学基础知识222内燃机循环与性能指标443内燃机的换气过程224常用燃料与燃烧225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226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337内燃机的排放与噪声118废气涡轮增压229内燃机特性4410汽车的动力性4411汽车的燃油经济性2212汽车的制动性4413汽车的操纵稳定性4414汽车的通过性和行驶平顺性2215汽车使用寿命2216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2217机动22总计4444三、课程内容(1)工程热力学基础知识热力系统及气体的热力状态;功和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难点: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2)内燃机循环与性能指标理论循环;实际循环;PU示功图;循环热效率;循环平均压力;指示指标;有效指标;热平衡。重点:理论循环、实际循环、PU示功图、有效指标。难点:理论循环、实际循环、PU示功图(3)内燃机的换气过程换气过程;配气相位;气门重叠;燃烧室扫气、充气效率。重点:换气过程;燃烧室扫气;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难点:换气过程;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4)常用燃料与燃烧天然气优点;十六烷值;凝点;辛烷值;过量空气导数;空燃比;燃烧热值。重点:天然气优点;过量空气系数;空燃比。难点:燃烧热值。(5)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化油器的工作原理;理想化油器特性;汽油机的燃烧过程;燃烧速度;不规则燃烧;不正常燃烧;爆燃;表面点火;影响爆燃的因素;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汽油机的燃烧室。重点:理想化油器特性;燃烧过程;不正常燃烧;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难点:燃烧过程;不正常燃烧;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6)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喷油泵速度特性及其校正;柴油燃料喷射过程;*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油束特性;影响油束特性的因素;燃烧过程;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空间雾化;油膜蒸发;影响燃烧过程的因素。重点:油束特性;燃烧过程;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难点:燃烧过程;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7)内燃机排放污染与噪声排放物的分类、来源、危害;排放物的机内、机外处理;*影响噪音的主要因素。重点:排放物的分类、来源、危害;机内、机外处理。难点:机内、机外处理。(8)废气涡轮增压增压度;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废气能量利用的形式;增压内燃机性能。重点:提高功率的途径;增压的优、缺点;增压内燃机结构的变动。难点:;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增压内燃机结构的变动(9)内燃机特性工况;内燃机特性;负荷特性及曲线;速度特性;外特性曲线;柴油机的调速特性;万有特性及特点。重点:工况;负荷特性及曲线;速度特性;万有特性及特点。难点:负荷特性及曲线;速度特性;万有特性及特点。(10)汽车的动力性动力性评价指标;驱动力;行驶阻力;动力方程;驱动――附着条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功率平衡;*装有液力变矩器的动力特性;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素;*汽车动力性试验。重点:驱动力;行驶阻力;驱动附着条件。难点:*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功率平衡;*装有液力变矩器的动力特性;(11)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各工况下的燃油消耗;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重点: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难点:*各工况下的燃油消耗(12)汽车的制动性制动性的评价指标;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自动防抱死系统。重点: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难点: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13)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时域响应;轮胎侧偏特性;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特性;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转向系的关系;*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道路试验。重点:时域响应;轮胎侧偏特性;难点:轮胎侧偏特性;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特性;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转向系的关系(14)汽车的通过性和行驶平顺性*平顺性;通过性重点:通过性难点:*平顺性(15)汽车使用寿命汽车使用寿命概述;汽车更新理论;更新时刻的确定。重点:更新时刻的确定难点:汽车更新理论(16)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汽车在走合期的使用;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汽车在高原、山区条件下的使用;汽车在坏路或无路条件下的使用。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课堂讲授(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工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讨论课、现场教学等方法使学生获利感性认识。(2)教学手段采用课堂讲授、现场教学、录像等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图纸、模型、实物等教学资源,穿插进行,使学生能较快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2.教学辅助资料录像片、录像带等。3.实践环节平时上课过程中穿插进行现场教学,另安排了两周的内燃机拆装实习。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汽车内燃机原理与汽车理论》主编:冯健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8日第一版。(2)《内燃机与汽车理论》主编:魏庆曜,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1月8日第一版。(3)《汽车电子控制汽油噴射系统结构·原理·检修》主编:林平,福建科技出版社,1996年2月,第一版。(4)《汽车运用工程》主编:高延令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六、说明(1)本课程大纲适用对象为职高3年制、高中后3年制现代汽车专业大专生。(2)学习本课程需要《汽车构造》的相关知识。(3)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理论性强,概念多。授课初始可视情况对热力学基础知识内容进行课时调整。主编:陶金忠主审:汪晓晖
本文标题: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教学大纲概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059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