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着眼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举行,“核心素养”一词逐渐步入中国教育的殿堂,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我们到底应该培养怎样的人?学生应该具有哪些核心素养?当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逐渐引起全球关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实践的基础。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认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结合我的教育经验和思考,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谈谈体会。一、着眼于责任担当,着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面对错误时,强调理由、推卸责任的多,主动认错、勇于担责的少;面对困难时,选择逃避、绕道而行的多,直面困难、解决困难的少。实际上这是学生责任心不强、不能勇于担当、逃避心理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会造成诸多的影响,对学生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它会导致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存在偏激,在成长过程中不能从自身找原因,不敢直面困难,缺乏解决困难的勇气,出现信念不坚定、意志力减退、学习被动应付、生活委靡不振等现象,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出现埋怨他人、仇视社会、怨恨社会不公、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湖南省双牌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确立了“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我校坚持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规定各学科教学必须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因素。我校规范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制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及集体主义教育;利用重要的纪念日和节日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的教育;通过征文比赛、故事演讲比赛、黑板报评比、校园三节(科技节、体育节、文化艺术节)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我校用《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坚持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文明寝室的评比活动;举行成人宣誓仪式,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进行敬老活动,经常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扶贫助困活动,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以孝德、感恩为主题的电影、电视,组织学生参加由双牌县教育局、妇联等举办的以孝德、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二、着眼于人文底蕴,着力培养宽容关爱的人文情怀“人文”指宽厚的人文素养,是一种用以观察和理解自然和社会、政治和经济、科学和技术、教育和文化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也是一种人文情懷。由此看来,人文情怀应该是尊重“人”、承认“人”,以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包容为基础的情怀。学校应该奉行用文化打造学校特色的信条,坚持用先进的文化引领校园环境建设,在硬件建设中突出文化内涵,使主体建筑、主要干道、花木绿草、雕塑造型、名言警句等无不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处处彰显厚重的文化底蕴,学生置身校园,无论何处何时都能受到熏陶、得到教育。如在校园醒目处设置永久性标语,在门楼亭阁悬挂永久性对联,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教室里让学生自主每月出一期黑板报,用学生创作的美术、剪纸、布贴作品进行装饰,培养学生树立信心,开拓创新等。同时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平台,增强学校浓郁的文化底蕴,提升良好的育人品位。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设一种愉悦、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培养人文情怀的目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够平等对话,完成情感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和时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尤其要以学生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让所有的学生不仅度过一段最幸福的学习时光,还能给予他们关爱情怀,让他们懂得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三、着眼于个性发展,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现在学生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敢于创新。我校以“以人为本”为办学理念,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到张扬,为所有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理念给中学教育提出的使命是使每一个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和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和谐发展,树立科学与人文并重、全面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全面育人观,充分发挥学校在育人方面的功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张扬。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对现代教育的理解是: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是“全员”的,即每一个学生都有受教育和发展的权利;对学生的培养也应该是“全面”的,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智能等各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对学生的培养还应该是“全程”的,教育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终身发展的能力。四、着眼于健康生活,着力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高中生,容易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久之,必将影响到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教育当中,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教育更显重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当中,首先,要教育学生明白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仅要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还要引导学生在伟大的自然面前,树立新的生态道德观、自然观,善待大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从而学会尊重生命、珍视生命。其次,教育学生追求健全的生活,学会爱惜生命,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敬畏生命、赞美生命。再次,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法律和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热爱生命,学习应对精神创伤的危机干预方法,提高建设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最后,教育学生认识青春的美好,珍惜青春年华,激发创造有意义人生的热情。“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还显示,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素养,也是当代教育应该重视和关注的核心素养。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要将其转化成行之有效的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达到培养学生成长成人的目的。素质教育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以来,早已深入人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在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是对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又是素质教育继续深入开展的延续。作为一线教育、示范引领的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理应全面系统、逐步有序地推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行之有效的理论,将之尽快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教育行为,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建立一套适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本文标题:着眼核心素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063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