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
活动时间2011.9学科组数学组研究教师王淑霞仝秀娥王金绪教研课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参加人员数学老师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小学数学计算课中的方法多样化教学(1)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算理进行数学计算。(2)体现方法多样化并优化方法。2.学习习惯对计算能力的影响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方法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9月下旬)1、分别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了解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遇到问题和自己的认识2、数学组会议,启动课题,部署任务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1月)1、以班为单位,分班收集学生的计算错题2、以教师个体为单位,记录典型错题3、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分析典型计算错误的原因4、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提出矫正策略第三阶段:整理归纳阶段(2011年12月)5、全组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研究成果针对本课题其他研究成员的观点1、加强口算训练。口算不仅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更可以培养学生机智敏捷和记忆的能力,要使学生口算能力提高,就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2、重视笔算训练在笔算教学中,我首先抓好计算法则(性质、定律、顺序)的教学。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为学生正确进行四则计算打好基础。3、加强简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简算和估算不仅是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助于口算和笔算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针对本课题阐述自已的观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教会学生打草稿(3)改革批改方法2011-2012-1小泊头镇小学教科研活动记录(小课题研究)共3页,第1页2011-2012-1小泊头镇小学教科研活动记录(小课题研究)提出自己观点的主要理论依据(可手写也可下载粘贴)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了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我每次在测验后的试卷分析中要求学生做二件事:(1)统计由于计算错误而失的分数。(2)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通过统计及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学生发现几乎都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潦草,不检验等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我还把一些计算正确率一直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草稿本、试卷给同学们传阅,并让他们介绍学习经验,使一些计算正确率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震动,改变了认为“粗心”是出错主要原因的错误看法,产生了想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行四则运算中,我强调口算与笔算的合理把握,要求学生口算必须在已学的口算范围内进行。为此在刚开始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求学生把竖式就写在作业的递等式下面,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哪些计算写竖式,从而可有效地进行指导。而对学生来讲,由于横式、竖式都成为作业要求,认真程度大大提高。一个阶段后,学生就能把握口笔算的选择,而且竖式的质量也随之提高。在学生开始使用草稿本列竖式时,我们把“草稿本”改名为“竖式计算本”,并提出列竖式的要求(如数位必须对齐,字迹必须清楚等),为了提高竖式本的计算质量,定期对竖式本进行检查,而且也作出成绩评定。在测验考试时,不仅对试卷进行评分,而且对草稿也作出评分,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在作业量上,布置时要少而精,但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我还作了如下一些改革措施。批改时先看该生作业是否全部正确,如全部正确,则即作出评定。本次研究活动的结论以及对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重要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与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任知水平的不断发展,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期望、激励、训练与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训练与培养,有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基本要求,要采取科学、灵活且有一定力度的训练方式,要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关注个体的不同发展,做到既要注重个性化学习优势的发挥,又要体现统一的训练意志,这样才能收共3页,第2页2011-2012-1小泊头镇小学教科研活动记录(小课题研究)相关课题研究领域的研究性文章摘选(可手写、可节选裁剪粘贴、可复印粘贴、可下载整理打印粘贴)、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通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分析与总结,学生在计算方面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概括如下:(1)思想不重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学生自认为计算题比较简单,在思想上不重视。书写马虎,字迹潦草,粗心大意,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1、1题目抄错。如将除号看成加号;将0.93写成9.3;将58写成85,等。1、2答案抄错。在列竖式计算时,把竖式计算的结果抄到横式上后数字就变了。1、3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做事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遗忘的情况。比如:学习乘法计算的时候,经常会忘记加上进位“几”的情形;做减法退位计算除法的时候,前一位的余数常常忘记遗下来等。而相当多的计算错误很多时候是由于不用心造成的。比如:草稿纸上的得数计算是正确的,但抄在作业本上就错了;1、4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如:单位未统一、用错公式或未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等。还有一部分学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导致运算错误。(2)年龄特征的因素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常常表现出笼统的不精确的分析综合特点。也就是,学生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之间的整体认识。如:抄题不全,把乘号写成加号,在计算时写的是乘法,实际计算时用的是加法。(3)算理不清楚3.1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错误。有部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到位,只是记忆性的接受。以至于改进位的不进位和不该进位的则进位。3.2计算法则不过关3.2.1对乘数中间有0和商数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不清楚。3.2.2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中多零少零现象时有发生。如:20×50=100,30×40=120等错误结果。3.2.3竖式计算时不明白算理,格式不正确对应位值不能对齐导致计算错误。3.2.4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不齐或相应数位不能对齐。3.2.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分子、分母分别相加。如:2/5+3/5=5/10.3.2.6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不清。(4)基本口算不熟练在所有的计算中,竖式计算是以口算为基础的,同时它又是混合运算和情境问题计算的基础,任何一个加、减、乘、除法的计算式题都有若干道一步计算的口算组成的。但在平时教学中发现还有部分学生口算不熟练,基础不牢固,出错率非常高。(5)计算不懂得技巧,缺乏耐心。有很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一看到计算的数字大或繁琐时就产生害怕或厌烦的情绪,导致计算不够耐心、细心,错误多。还有学生做题时总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思考,那题就做,殊不知对于一些题用简便方法来完成,提高做题效率。如:35+68+32=35+(68+32)=135。(6)没有及时改错的习惯。从平时的作业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在出现了计算错误后,从不自觉订正。老师必须跟在后面看着他们改正错题,有些学生在改错题时并没有真正找出错误的原因,而是将错题立即擦掉,重新再做一遍,或者和同学对下答案草草了事。针对学生在计算方面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策,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五、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对(1)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单纯的计算练习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可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2.1书写要规范。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从平常教学实践来看,许多学生正是因为书写格式不规范导致错误。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提高正确率。2.2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认真核对,引导学生在做题时先审题,弄清算理,看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再认真书写计算。最后,就是要验算,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规范。计算完,要认真检查计算的方法是否正确,数字、符号有无写错等。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换个思路进行验算。因为学生往往有个思维定势,如果运用的正常解题思路有时很难发现问题。(3)重视学生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培养。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借思维和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一种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学生进行口算、听算的训练,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实践证明,口算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作用。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它对学生的计算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方法可以很快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4)重视计算的技巧性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提供学生做题的一些技巧。如:简便运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减少计算的错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5)重视错题的订正反馈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题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常见的典型错题,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发现问题,想出对策。(6)重视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教师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对一些学困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更要及时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以上是本阶段我们针对学生计算方面的问题谈到的一些体会与想法,当然这些还比较肤浅,下阶段还要不断加深,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共3页,第3页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279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