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发热病人的护理2012
发热病人的护理呼吸科李鸿宇(一)发热的定义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体温在36.3~37.2℃;肛门内体温36.5~37.7℃;腋窝体温36~37℃。(二)发热的程度按体温状况,发热分为:低热:37.4~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中等度热:38.1~39℃,多见于急性感染;高热:39.1~41℃,见于急性感染;超高热:41℃以上,如中暑。(三)常见热型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见于伤寒、肺炎。2、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而后降至正常以下,经一个间歇后,再规律地交叉出现,见疟疾。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于2~3℃。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见败血症。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四)发热的临床过程在临床上,发热的过程大致可分为3期,各期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1)体温上升期:此期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畏寒或寒战,口唇发绀,自觉外界非常寒冷。体温升高可呈急升型或缓升型。急升型多于数十分钟内体温升至高峰,常39℃以上,伴寒战,常见于疟疾、败血症、大叶性肺炎、输液或输血反应等。缓升型则体温逐渐上升,需数小时或数日才达高峰,常见于伤寒、结核病、布鲁菌病等。(2)高温持续期:是体温达高峰并保持于一定水平的时期。当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体温调节中枢会自动加强对体温的调节作用,散热过程开始加强,但由于体内仍受致热原的不断刺激,产热效应尚未降低,故产热与散热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相对的平衡,使体温维持在一定的高水平上。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速加强,头痛,烦躁和口渴等。此时可有小量出汗。此期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前者如疟疾,后者如肺炎、伤寒、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败血症等。(3)体温下降期:由于机体的自卫作用达到了目的,致热原已被清除,或因病人接受了解热药物治疗,体温调节中枢会使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多,从而导致体温逐渐下降,达到正常水平。体温下降时可呈聚降型或渐降型。骤降型是指病人的体温于数小时内骤退至正常水平,常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恙虫病、输液反应等;渐降型是指体温于数日内才能降至正常水平,如风湿热、结核病、隐球菌性脑膜炎、伤寒等。由于骤降型病人于体温下降时常大量出汗,故较易发生虚脱或休克。(五)发热分期与热代谢的特点分期特点临床表现体温上升期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乏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高热期(稽留期)产热等于散热皮肤发红、温度上升、出汗、热病容体温下降期(出汗期)产热减少,散热增多皮肤潮湿、大量出汗、体温下降(六)发热的伴随症状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现象、肝脾肿大、、单纯疱疹、结膜充血、关节肿痛、意识障碍等。(七)辅助检查○1血常规,血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提示病毒感染;幼稚细胞增多提示白血病○2尿常规○3大便常规○4其他: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等提供做相关检查(八)发热的护理1、降温护理1.1、物理降温○1局部冷疗法冰袋或冰囊,冰袋可以放置于头部(如前额、头顶部)和体表大血管分布处;冰囊一般用于身体皮肤薄而有大血管分布处,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另外还可用冰帽或冰槽。○2全身冷疗法温水擦浴或乙醇擦浴,准备32~34℃的温水或25~35%的乙醇,暴露擦拭部位,将大浴巾垫于擦拭部位下,以浸湿的纱布垫包裹手掌、挤干,边擦边按摩,最后以浴巾擦干。擦拭顺序:(1)双上肢:侧颈→肩→上臂外侧→手背→侧胸→腋窝→上臂内侧→肘窝→前臂内侧→手心(2)背部取侧卧位:颈下肩部→背部→臀部(3)双下肢:髋部→下肢外侧→足背→腹股沟→下肢内侧→内踝→臀下沟→下肢后侧→腘窝→足跟。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冰袋置于头部以防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头部充血;热水袋置于足下以使病人感觉舒服,并减轻头部充血。另外腋窝、肘窝、手心、腹股沟、腘窝处稍用力擦拭,并延长擦拭时间,以促进散热。○3灌肠法,溶液温度为28~32℃,中暑时用4℃的0.9%氯化钠溶液,方法同大量不保留灌肠法,但降温灌肠时液体要保留30min,排便30min后测量体温。○4静脉降温法,将病人的常规输入液体置于冰箱,待液体温度降至0~10℃时取出,用棉套保温,按静脉输液法输入,其效果显著,效率高大100%,多用于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的中枢性高热,体温升高快,降温效果差者。○5医用冰毯法采用半导体制冷原理,降水箱内纯化水冷却,然后通过主机工作与冰毯内的水循环交换,促使毯面接触皮肤进行散热,达到降温目的。优点:无污染,重量轻,低噪音用途:对高热患者或需要实施亚低温治疗的患者实现物理降(升)温。1.2药物降温口服,扑热息痛0.25~0.5g或乐松30mg(肝肾功能受损者禁用);阿司匹林0.3~0.6g(哮踹患者及有出血倾向、活动性出血患者禁用注射,柴胡4ml或安痛定2ml肌注,作为临时处理还可以将一枚消炎痛栓置肛1.3饮食护理1.3.1.发热期间选用营养高易消化的流质,如豆浆、藕粉、果泥和菜汤等。1.3.2.体温下降病情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面条、粥,配以高蛋白、高热量菜肴,如豆制品、鱼类、蛋黄等以及各种新鲜蔬菜。1.3.3.恢复期改为普通饮食,食欲好可给鸡、鸭、牛肉、鱼、猪肉、蛋、牛奶和豆类等。1.3.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病人多饮水,以每天3000ml为宜1.4加强基础护理休息:高热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的清洁与舒适口腔护理:防止口腔高感染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及时更换汗湿衣服及床单1.5安全护理高热病人发生抽搐是应注意安全防护,给予约束带或价床栏,防坠床:预防并发症发生,高热伴惊厥可给予人工冬眠治疗1.6心理护理体温上升期,病人因突然出现发冷、发抖、面色苍白,而出现紧张、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应经常关心病人,耐心解答各种问题,尽量满足病人需要,给予精神安慰;高热持续期应尽量解除高热带来的身心不适,满足病人的需要;退热期应满足病人舒适的心理,注意清洁卫生。(九)注意事项⑴用冷时间最长不超过30min,休息60min后在使用,给予局部组织复原的时间⑵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每10min查看一次,确保病人局部皮肤无发紫、麻木及冻伤的发生;冰槽或冰帽使用者每半小时测量生命体征一次,肛温不低于30℃,还要注意心率的变化,无心房纤颤、心室纤颤与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⑶安全擦浴全过程不要超过20min,避免着凉;血液病病人和新生儿禁忌使用擦浴降温⑷发热病人每天测量体温4次,高热时应没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每天两次(十)体温的换算温度可用摄氏度℃和华氏温度°F来表示,换算公式如下:°F=(9/5)℃+32和℃=(°F-32)×5/9(十一)健康教育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监测体温和物理降温的方法;介绍休息、饮食及饮水的重要性。
本文标题:发热病人的护理20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2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