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宋代文学(南宋-金元)剖析
第十一讲李清照和南宋前期词(过渡期)宋词发展的过渡期概述1.从作家队伍来说,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多是由北宋入南宋的词人,如李清照、陈与义、朱敦儒、张元干等。2.另一方面,从创作来说,也鲜明地体现了过渡期的特点,即这一时期的词人虽然有一定的个性,但更多的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李清照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生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卒年约在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间(1150至1156),是宋代杰出的词家。李清照的词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期的词主要表现她作为少女和少妇的生活与情怀,就已经达到很高的造诣,词意含蓄典重,布局严密堂皇,韵调优美,明显地看出她对《尊前》、《花间》优良传统的继承。比如她的两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主要表现她作为寡妇的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凄苦悲凉。例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等。易安体第一,情感真实动人。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下忆吹箫])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张孝祥张孝祥(1132至1169),字安国,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是南宋前期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他是当时著名文学家,他的词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是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张元干和陈与义张元干(1109―1170),字仲宗,号芦川居士,又号真隐山人,福建永福县人。张元干的词以南渡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北宋时的前期词,风格多婉约秀丽,属于典型的言情之作。后期的词则慷慨悲凉,豪放壮阔,将身世之感与国家之忧打成一片,成为辛弃疾、陆游词的先声。[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水调歌头](举手钓鳌客)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历任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南渡后,累官中书舍人、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参知政事。生平以诗著称。有《简斋集》。宋词发展过渡期作品选讲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难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艺概·卷四》评此词的教育作用时说“词之兴、观、群、怨,岂下于《诗》哉。”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岂不念,中原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误,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文征明[满江红]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住?聚万落千村孤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无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而汝?举大白,听金缕。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第十二讲陆游和南宋前中期的诗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杨万里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宝谟阁直学士等职,韩侂胄当政时,因政见不合,隐居十五年不出,最后忧愤成疾而终。有《诚斋集》。以自然和日常生活为题材,从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诚斋体”。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和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没有注意和描写的富有情趣与美感的景象。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乱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新柳》第二,语言上不用典,不避俗俚,平易自然,雅俗共赏。第三,风格幽默风趣。例如《插秧歌》。范成大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吴县)人。他的仕途比较顺利,曾任中书舍人、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后以病退隐苏州石湖。有《石湖居士集》。一部分作品是描写政治、社会问题的,如《催租行》、《后催租行》;也有些表现了当时的民族矛盾,如《州桥》等。《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人称范成大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作品《剑南诗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词2卷,《入蜀记》6卷),《放翁逸稿》2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等。其他尚有《放翁家训》(见于《知不足斋丛书》)及《家世旧闻》等。中华书局于1976年排印《陆游集》5册,书后附今人孔凡礼《陆游佚著辑存》。从绍兴十四年(1144)到乾道五年(1170)为第一阶段。从乾道六年(1170)到淳熙五年(1178)是第二阶段。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从淳熙五年到去世是第三阶段。……诗界千年靡靡风,青山一发愁蒙蒙,兵魂销尽国魂空。干戈况满天南东。集中十九从军乐,来孙已见九同,亘古男儿一放翁。家祭如何告乃翁。梁启超《读放翁集》林景熙《书陆放翁卷后》陆游诗的分类:一类表现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主要由两方面的主题构成,一方面是表现许身报国、恢复中原、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一方面是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报国无门的悲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一类写景物和日常生活。例如《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等。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工夫在诗外。”(《示子遹》)诗的妙处,来之于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切感受,而不可能在闭门造车、模拟古人中求得。陆游又很重视诗人的自我精神品格的涵养把生活经历和内在涵养看成是写诗最根本的依据。陆游爱国诗篇的浪漫主义特点:第一,往往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中原的愿望。例如《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无恙”。第二,往往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例如《金错刀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第三,语多豪壮。如《长歌行》等。陆游词分类:1.豪放的爱国词,例如[诉衷情];2.平淡的闲适词,例如[鹊桥仙];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3.婉约的恋情词,例如[钗头凤](红酥手)。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易主,该小阕于石,读之怅然》林泉盛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思茫茫。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唐琬[钗头凤]第十三讲辛弃疾及其豪放词派(南宋中后期词宋词发展的中兴期)一是以辛弃疾与陈亮、刘过等辛派词人为代表,主要表现爱国情感与怀才不遇的苦闷,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风格粗犷豪放;一是以姜夔等人为代表,多咏物之作和表现失恋的感伤,强调艺术,注重音律、意境、用字,风格婉约,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辛弃疾的词虽也写离愁别恨,但更多的是表现失路之悲、家国之忧、不平之气、愤懑之情。同时也不乏农村风光、自然景色的描写。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纲,尽日惹风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杯,汝前来!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辛弃疾词之特征:1.辛词艺术上的独特成就首先表现在雄奇阔大的意境的创造上。(形象飞动,气势壮阔)2.辛词内容极广泛。3.在语言上形式解放。(1)多化用经、史、子、集中的名句有客问洪河,百川灌雨,泾渭不辨涯溪。于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渺沧溟,望洋东视。逡巡向若惊叹,谓我非逢子,大方达观之家,未免长见,悠然笑耳。”([哨遍])(2)辛词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水调歌头]“吾语汝”(3)辛词中有许多仿效体。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木兰花慢](4)辛词用事、用典自然,顺手拈来,自然成趣。何处生神州,满眼风光北圆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
本文标题:宋代文学(南宋-金元)剖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28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