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文档 > 课件《纪念傅雷》分析
退出施蛰存施蛰存(1905—2003),原名施德普,字蛰存,生于浙江杭州。笔名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主编《现代》月刊,并从事小说创作,是中国最早的“新感觉派”的代表。曾相继在云南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等校任教。解放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返回他博学多才,兼通古今中外,在古典文学研究、碑帖研究、外国文学翻译等方面均有很大成绩。有《施蛰存文集》。鉴于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的贡献,施蛰存曾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1993年)和“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敬慰奖”。施蛰存1.短篇小说集:《上元灯》《将军的头》《梅雨之夕》2.散文集:《灯下集》《待旦录》3.译著:《轭下》、《荣誉》、《征服者贝莱》《火炬》《显克微支短篇小说集》《波兰短篇小说集》《捷克短篇小说集》《匈牙利短篇小说集》等返回施蛰存•施蛰存一生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37年以前,除进行编辑工作外,主要创作短篇小说、诗歌及翻译外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进行散文创作;1950年—1958年期间,翻译了200万字的外国文学作品;•1958年以後,致力于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施先生的小说注重心理分析,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新感觉派•新感觉派小说是20世纪我国第一个被引进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禾金等。1928年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开始了对日本新感觉主义文学的介绍,1932年至1935年,施蛰存主编大型文学期刊《现代》,为新感觉派小说提供了重要的发表阵地,新感觉派小说得以成长为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物质文明迅速发展,人们要以视觉、听觉来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即以感性认识论作为出发点,依靠直观来把握事物的表现。因此,他们主张追求新的感觉和对事物的新的感受方法,然后再给现实做精美的加工。他们认为艺术家的任务是描写人的内心世界,而非表面的现实;他们强调主观和直感的作用,认为文学的象征远比现实重要。他们否定一切旧的传统形式,主张进行所谓文体改革和技巧革新。傅雷字怒安,号怒庵,一代翻译巨匠。1908年生于上海南汇。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1924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中。次年参加“五卅”运动,192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文科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1931年春应“意大利皇家地理学会”邀请,在罗马发表题为《国民革命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的著名讲演,抨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同年秋回国,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授美术史和法文。•1932年,傅雷与青梅竹马的表妹朱梅馥结婚,朱把一切献给了丈夫和孩子。按照他们的朋友杨绛女士的评价,朱梅馥是“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能干的主妇”,还是傅雷的“秘书”。傅雷傅雷1934年秋,与叶常青合办《时事汇报》周刊,任总编辑。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返回•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与马叙伦、陈叔通等发表宣言,筹备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并当选为第一届理事。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第一、二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傅雷•1966年9月3日,在经历了抄家和批斗的凌辱后,傅雷夫妇在卧室自缢身亡。傅聪收到父亲的最后赠言是:“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文革给中国文化史造成了又一巨大损失。傅雷傅雷朱梅馥死亡档案——叶永烈《傅雷之死》•牛皮纸的封面,写着:案别:上吊自杀姓名:傅雷、朱梅馥受理日期:1966年9月3日。结案日期:1966年9月12日。承办单位:××分局××科。傅雷之死这是一份触目惊心的死亡档案。其中有案情报告、验尸报告、《周菊娣陈述笔录》、傅雷和朱梅馥遗书、上吊绳索照片以及查封物品清单等等。这是关于傅雷夫妇之死的最准确、最详尽的历史档案。我逐页细细阅读着,我的视线被夺眶而出的泪水所模糊。我仿佛听见屈死的亡灵的愤怒呼号,仿佛又回到中国历史上那灾祸深重的年月。一代翻译大师•傅雷的译著主要为法国文学。翻译最多的是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泰纳的《艺术哲学》,英国罗素的《幸福之路》和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辑录为《傅雷家书》(1981),出版十八年来,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返回返回傅雷夫妇生活和工作中的傅雷夫妇生活中的傅雷夫妇傅雷作品返回傅雷手迹傅雷故居傅雷故居时代背景傅雷的别号“怒庵”,用的是“圣人一怒而安天下”的典故,他的善“怒”在朋友中也是出了名的。与傅雷有着近30年友谊的施蛰存就选择了傅雷人生的几个片段,侧重写了他的“怒”。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傅雷的“怒”不为私欲,不为功利,而往往是因见解不同而“怒”,尤其是最后的一怒而死,更是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重重地印在了那个昏暗时代的天幕上。返回内容分析这是一篇悼念友人的散文。作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作者与傅雷长达27年的交往与情谊,二是傅雷的“怒”与刚直个性,三是对中国知识分子品格的反思。返回作者在往事的追忆中展现了傅雷独特的个性,突出了傅雷的“怒”。作者第一次领略到傅雷的“怒”是在1939年,傅雷与腾固吵翻,一怒之下回到上海。可见其怒之烈,其性之刚。第二次写傅雷的“怒”,其起因是两人关于翻译方法和对黄宾虹画评价的分歧。傅雷的第三次“怒”发生在“文革”。“他因不堪凌辱,一怒而死”。作者对此表示理解,表示尊敬,也不无惋惜。内容分析第一次“怒”•可是我和他见面聊天的机会,只有两次,不知怎么一回事,他和滕固吵翻了,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到傅雷的“怒”。后来知道他的别号就叫“怒庵”,也就不以为奇。从此,和他谈话时,不能不提高警惕。第二次“怒”•他还在译书,而我已不干这一行了,那几年,我在热衷于碑版文物,到他那里去,就谈字画古董。他给我看许多黄宾虹的画,极其赞赏,而我却又有不同意见。我以为黄宾虹晚年的画越来越像个“墨猪”了。这句话又使他“怒”起来,他批评我不懂中国画里的水墨笔法。最后一“怒”—用生命来抗争•一九六六年八月下旬,我已经在里弄里被“示众”过了。想到傅雷,不知他这一次如何“怒”法,就在一个傍晚,踱到他门口去看看。只见他家门口贴满了大字报,门窗紧闭,真是“鸦雀无声”。我就踱了回家。大约在九月十日左右,才知道他们两夫妇已撒手西归,这是怒庵的最后一“怒”。我知道傅雷的性情刚直,如一团干柴烈火,他因不堪凌辱,一怒而死,这是可以理解的,我和他虽然几乎处处不同,但我还是尊敬他。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2自然段。采用倒叙的手法,先描写傅雷去世20周年时对他的怀念。第二层:第3~12自然段。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通过描写傅雷“三怒”来表现傅雷的坚持真理,刚直不屈,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第三层:第13、14自然段。作者直接抒情,议论,指出傅雷的怒,非一般个人的脾气,具有浩然之气,是中国知识分子极为难得的刚直品德。艺术赏析这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采用最自然、最无技巧性的“无法之法”——即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若干生活片断。本文的妙处是,表面上的叙事方式无技巧隐藏着叙事内容构思上的深层技巧,即作者将回忆傅雷的片断材料组织在傅雷三次发“怒”的主线之上。如果说时间线索是全文的明线,三次发“怒”则是全文的暗线。从傅雷的三次发“怒”中作者归结出他的刚直个性,再从傅雷的刚直个性引发出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反思,作者的思路自然贴切,顺理成章。返回从塑造人物的技法来说,作者突出的就是傅雷性格中的刚直一面,并通过傅雷显露于外的三次发“怒”,将其内在的刚直性格表现出来。在语言方面,本文自然平实,老到有力,寓深情于淡雅,时显机趣和幽默。艺术赏析思考与练习一、本文写出了傅雷怎样的个性特征?表现了怎样的主题?二、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进行回忆的?开头用了什么叙述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本文作者将傅雷称为“刚者”,并在文章的结尾说:“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突出写了傅雷的“怒”。第一次作者领略到傅雷的“怒”是在1939年,傅雷在昆明和滕固吵翻了,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第二次写傅雷的“怒”是作者与傅雷就翻译方法和黄宾虹画的两次争论,显示出傅雷直率的性格。第三次写傅雷的“怒”,是在“文革”初期,傅雷因不堪凌辱,以死抗争,他的夫人也与他一起撒手西归,这是傅雷的最后一“怒”。这篇散文以客观冷静的笔墨,叙述了自己与傅雷生前交往的情谊,展现了傅雷独特的个性,赞颂了像傅雷这样的中国知识分子坚持真理、刚直不屈的优秀品格。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进行回忆的,作者选取了自己与傅雷交往二十七年中的若干片断,依次写来。开头采用倒叙方法。这样写既使文章显得层次井然,又在回忆傅雷时突出了他的个性,使傅雷的性格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由傅雷之死引发的关于“刚者”的议论,傅雷的“怒”,绝不只是一种个人的脾性,而是知识分子的刚直品德的表现。最后,作者对傅雷的崇高品德表示了深深的崇敬。返回讨论题•如何理解傅雷之死?好友眼中的傅雷•楼适夷:“傅雷的艺术造诣是极为深厚的,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但总是与流俗的气氛格格不入,他无法与人共事,每次都半途而去,不能展其所长。”•杨绛:“傅雷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园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真挚相爱,共同赴死的爱情•朱梅馥:“我对你爸爸性情脾气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都是有原则的。因为我太了解他。他一贯的秉性乖戾、嫉恶如仇是有根源的。修道院似的童年,真是不堪回首。到成年后,孤军奋斗,爱真理,恨一切不合理的旧传统和杀人不见血的旧礼教。为人正直不苟,对事业忠心耿耿。我爱他,我原谅他。”•傅雷:“自从我圆满的婚姻缔结以来,因为梅馥那么温婉,那么暖和的空气,一向把我养在花房里”人格是人类最高贵的•傅雷:人格比任何东西都可贵,我没有反党反社会主义,我无法做那样的“深刻检查”•傅聪:“其实我父亲并不是天生喜欢在书斋里的,他是很关心国家的。关心世界,关心国家,关心人类。1956年的时候,他曾经真的觉得中国有希望。”•画家黄苗子:“傅雷非常爱这个国家,所以对这个国家的要求也很严格。他爱他自己的文章,爱他所翻译的作家的作品,所以对它们非常认真。”傅雷遗书人秀:尽管所谓反党罪证(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是在我们家里搜出来的,百口莫辩的,可是我们至死也不承认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实系寄存箱内理出之物)。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重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傅雷的儿子)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因为你是梅馥的胞兄,因为我们别无至亲骨肉,善后事只能委托你了。如你以立场关系不便接受,则请向上级或法院请示后再行处理。委托数事如下:一、代付9月份房租55.29元(附现款)二、武康大楼606室沈仲章托代修奥米茄自动男手表一只,请交还。三、已故老母余遗款由人秀处理。四、旧挂表(钢)一只,旧小女表一只赠保姆周菊娣。傅雷遗书五、600元存单一张给周菊娣,作过渡时期生活费。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六、姑母傅仪寄存我们家存单一张600元,请交还。七、姑母傅仪寄存之联山庄墓地收据一张,此次经过红卫兵搜查后遍觅不得,很抱歉。八、姑母傅仪寄存我们之饰
本文标题:课件《纪念傅雷》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41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