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02.管理思想的发展李秀凤lixiufeng168@163.com二、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三、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四、现代管理理论阶段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的四个阶段一、传统管理理论阶段(18世纪80年代——19世纪末)传统管理理论阶段特点1、在管理实践上,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工人也是凭自己的经验进行操作,缺乏统一的操作规程和严格的管理制度。2、在管理理论上,只有一些零星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泰罗及其科学管理理论美国1911年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二、法约尔及其一般管理理论法国1916年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三、韦伯及其行政组织理论德国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管理的方法代替传统管理的方法。3、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劳资双方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来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工作定额原理合理的日工作量操作方法、工具、机器、材料、作业环境标准化标准化原理挑选头等工人使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成为第一流工人泰罗主张:把过去由工人挑选工作,改变成由工作挑选工人。每项工作应挑选第一流工人。这项工作由专门的机构(劳动科或雇佣科)去实施。第一流工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是通过严格挑选,二是通过科学培训。培训是厂方的事,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差别计件工资制提高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分工—计划与执行职能分开管理者与工人不同角色•计划工长•执行工长•质量工长•工艺工长•每人都有指挥权泰勒的贡献•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是西方管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他所做出的最大贡献在于所提倡的在管理中运用科学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学实践精神。其精髓是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判断、经验;•再有就是,围绕“提高生产效率”论述了劳资关系及“科学管理”的精神实质。•泰勒的这些贡献现在看来似乎很不重要,但它却真正地是管理理论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其合理因素仍适用于现今社会。对泰勒制的评价•科学管理的创始人(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泰勒的实践精神令人感动•把科学的方法用到管理上•他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和方法•把人当经济人•局限于基层管理法约尔: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a.法约尔生平(1841——192585岁比泰勒大16岁)19岁前学习阶段,毕业于一个矿业学院19——31岁工程师31——47岁总管——总工程师47——77岁总经理77——退休财务活动商业活动会计活动安全活动管理活动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一般管理理论要点(1)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活动的五大要素“管理五职能论”是法约尔管理理论的核心,它明确地从功能的角度对管理的普遍本质进行剖析,对管理过程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为了能充分发挥管理的职能,使管理理论更易操作,他系统地提出了著名的十四项管理原则。只有按照这些原则组织成合理的管理机构,才能够充分地履行管理的职能,才能有效地发挥管理的重要作用。管理活动的十四条原则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公正;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理论代表人物理论重点特色一般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之父)作业活动与现场管理活动、原则要素生产效率管理过程比较泰勒与法约尔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与一般管理理论的比较1、泰勒与法约尔不同的人生经历导致了他们对管理的研究的着眼点和研究等的差异泰勒是以普通工人的身份进入工厂的,因此他所研究的重点内容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法约尔一直从事领导工作,所以他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泰勒更注重的是如何采取“科学管理”的技术与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关注的是微观、具体的操作过程法约尔则关注的是如何充分履行管理的五项职能、贯彻十四项原则,达到系统管理、实现管理目标的整个过程泰勒从“车床前的工人”出发,从工场往上研究,所研究的管理方面是作业分析,职工动作,时间定额等细节。而法约尔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开始向下引申,把管理看成一种可以传授的理论,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泰勒与法约尔在管理哲学层面上对“人”的理解以及在“人”与“事”矛盾关系上的处理却是相似的在泰勒的整个管理思想中,人只是作为某一任务的实现者而加以留意,最重要的不是关注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是关注如何有效地运用“科学管理”的手段完成任务。显然在“人”与“事”矛盾关系中,“事”是泰勒管理思想关心的重点。在泰勒看来,“人”是受经济利益驱使的动物,即追求自私自利的“经济人”,他把人当作“活机器”。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论点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而不是关注人的感情。他认为,工人只要按照他所设计的那些标准动作进行工作,工作效率就会提高,生产任务就能高效完成。法约尔又怎样呢?法约尔以俯视的姿态看待管理,认为所有组织的管理都离不开某种程度上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的实质就是由精细设计的管理各步骤、过程、结构来保证目的、任务的实现。人,在他那里根本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相反,我们可以感觉到一如继往的“工具人”的遗痕。管理的统一指挥原理要求,上级指示从上到下逐级传达,不得发生越级指挥现象,下级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领导,这样可以避免多头领导、政出多门。但是为了弥补由此而造成的缺乏灵活性和横向联系等缺陷,在实践中往往还规定管理者有必要的临时处置、事后汇报之权,其依据的原则是()A、灵活性原则B、目标至上原则C、法约尔原则D、霍桑效应马克斯•韦伯(MaxWeber)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在管理理论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方面,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这集中反映在他的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一书中。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要点组织管理的权力基础理想的行政组织应当以“合理—合法权力”为组织的基础,而传统组织则以世袭的权力、“神授”的权力或个人的超凡权力为基础。所谓“合理—合法权力”是指按职务等级合理地分配、经规章制度明确、并由能胜任的人依靠合法手段而行使的权力。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分为三层:¾昀高领导层即相当于现在许多组织中的高级管理阶层,其主要职能是进行决策;¾中间领导层相当于中层管理阶层,其主要职能是贯彻上级领导的决策;¾低层领导层相当于基层管理阶层,做实际的工作。行政组织的结构体系(2)组织有明确的等级结构;(3)人员聘用必须一视同仁,掌握严格的标准;(4)管理人员是职业管理人员;(5)组织中的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共同的法规和制度;(6)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工作与职位的关系,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行政组织理论要点(1)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理想的行政组织:评价•韦伯认为这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一种合理的、高效率的昀有效形式,是优于其它形式,适用于各种行政管理工作。这一理论,是对泰罗、法约尔理论一种补充。对后人有很大影响。•但是,他的官僚行政组织走到了非人格化的极至。行政组织理论强调组织活动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权力而不是个人或世袭地位来设计与运作组织。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研究基层的作业管理,建立通过对工作方法的科学研究来改善生产效率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一般管理理论则站在高层管理者的角度,从管理要素、原则研究整个组织的管理问题。总结(一)--古典管理思想对人把人当成“机器”看待,忽视“人”的因素及人的需要、行为。把人看成是“经济人”组织是一个“无人的组织”对组织只关注组织内部问题,而忽视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组织是一个封闭式组织总结(二)--古典管理思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行为科学管理思想时间:1924——1932年参与及领导:梅奥(澳籍美国心理学和管理学家)过程:四个阶段霍桑试验地点: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霍桑试验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1924-1927)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年8月-1928年4月)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1928-1931)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1932)照明度与作业效率没有单纯的直接关系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不是作业条件,而是职工的情绪获取职工内心真正的感受发现在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因某种原因形成的非正式组织(1)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由霍桑试验,创建了“人际关系学说(HumanRelations)”。霍桑试验的结论人际关系理论梅奥《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3年总结出了人际关系理论,其主要观点有: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态度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企业应采用的新型的领导方法——人际关系学说提出的管理模式A、让职工参与决策B、改变监督方式(从纪律强制—转为引导与沟通)C、建立面谈制度D、注意掌握非正式组织的头头E、提高职工的心理的满意度F、设法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G、美化工厂环境、完善娱乐设施H、丰富工作内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项目正式组织非式组织组织目的实现组织目标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组织规范通过规章制度通过自发约定组织能遵循效率成本逻辑感情逻辑、非合理化的逻辑合理化的准则组织规范构成影响正式权力自觉追随力的基础它带有强制性组织有序程度合理、有序无序怎样来评价人际关系学说它注意了人的因素、注意了团体的作用,是对科学管理理论(只注意物的因素)的修正。A、思想上: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B、实践上:重视对人的行为的研究C、不足之处:(1)立足点仍然是利己主义,仍然是为资本家赚取更多的利润。(2)过分地强调了人的因素,而忽视了其他因素所起的作用。走到另一个极端。劳资冲突缓解劳资冲突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人—心理革命—注重个体、物质环境、技术技能社会人—人群协作—注重群体、社会环境、社会技能科学管理理论与人际关系论的比较什么叫经济人?“经济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企业投资者作为“经济人”追求最大利润。工人作为“经济人”则追求最大的工资收入。科学管理旨在寻找一种方法,使工人追求最大工资收入的同时实现企业投资者最大利润的要求。泰勒认为“工人”还是“顾主”是经济人?“社会人”,认为工资、作业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在社会上活动的员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社会人固然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要,但并不仅仅如此,他在工作生活中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需要。因此,要调动积极性,还须从社会、心理等方面去努力。什么叫社会人?人际关系论后的行为科学理论研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威廉·大内的“Z理论”需要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Maslow),美国心理学家,认为:(1)人的需要分为五种。(2)未满足的需要影响人的行为。(3)需要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层次性。(4)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求决定的。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或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了激励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10个保健因素:导致员工产生工作不满意感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方面的.6个激励因素:能够真正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方面的.需求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的比较•见P73图2.4X理论-Y理论:麦格雷戈•雇员:雇员:天生懒惰天生勤奋工作是为了生活自我约束回避责任勇于承担责任没有抱负具有创造能力寻求安全有高层次的需求简评X理论的人性假设是静止地看人,相应的管理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一方面靠金钱收买和刺激,一方面严密控制、监督、和惩罚迫使人为组织做出贡献.•麦克雷戈发现现实组织的结构、政策、制度均以X理论为依据.•Y理论有其积极的一面
本文标题:02管理思想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6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