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13页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作物灌溉制度表篇一: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一)冬小麦的节水灌溉制度冬小麦是跨年度生长的作物,生长过程有两个峰期。与此相应,需水过程也呈双峰型。出苗后,随着群体不断加大,需水强度也明显增加,达到冬前峰期。之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需水强度也相应降低,并在整个越冬期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来年春天返青后,随着气温不断上升,群体逐渐加大,耗水量也迅速增加,至抽穗后达到最大。这一阶段是穗分化与形成的关键阶段,缺水会严重影响产量。研究资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土壤含水量低于70%,即会对作物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此外,鄂西北地区这一时期降雨少,又经常出现持续大风天气,并且经过返青后一段时期的利用,土壤贮水消耗程度也较重,所以冬小麦田的土壤含水量常常会接近允许的低限值。这一阶段要随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出现严重干旱时应及时进行补充灌溉。抽穗~成熟期是小麦整个生育第2页共13页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籽粒形成及干物质积累都发生在其中,因而这一阶段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生产中应当尽可能地使这一阶段土壤水分状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前期,是冬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水分敏感系数最大的时期),土壤含水量应当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这一阶段的后期对水分的要求有所降低,但仍然不应低于60%。这一时段的平均降雨量有明显增加,缺水状况有表1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应当随时监测,视土壤水分状况变化,及时进行补充灌溉。根据河南引黄人民胜利渠试验站,山西省晋中、晋南灌溉试验站、山东省菏泽地区灌溉试验站的资料,并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如下地区的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仅供参考(表1)。(二)玉米的节水灌溉制度表2是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的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依照敏感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玉米各生育阶段实施灌溉的优先考虑次序为:抽雄~灌浆,拔节~抽雄。灌浆~成熟,播种~拔节。这一次序中没有包括播前灌溉,但在实际生产中,播前灌溉是经常需要考虑的。播种时良好的土壤水分状况才能保证全苗、壮苗,也是后期作物良好生长的先决条件,因此播前灌溉应予以特别重视。播种时如果墒情较差,要优先动用贮水实施灌溉。播前补灌宜采用穴灌或细流沟灌,灌水量10~15mm即可。第3页共13页表2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表3夏玉米节水灌溉制度玉米的生长后期已进入当地的雨季,从降雨的绝对量上看,缺口并不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降水在年际间变率很大,经常会发生较为严重的短期干旱,需要及时进行灌溉。灌溉时更为重要的是及时供水,而供水量并不一定要求很大。在有效缓解干旱的条件下,剩余的水量应尽可能地用于扩大补灌受益面积,以达到总收益最大的目标。依据河南、山东、山西各省夏玉米需水量试验资料使用理论分析方法,得到各地夏玉米生长期节水灌溉制度,见表3。应当认识到,由于集雨灌溉区域分布广泛,各地在种植的作物种类、采用的耕作栽培方式、生育期的气候状况及可用于补充灌溉的水量等方面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所采用的集雨灌溉模式也应当有所不同。表4是甘肃和宁夏省(区)根据当地条件提出的作物补充灌溉模式,表4是宁夏同心县利用滴灌系统对地膜玉米实施灌溉时采用的模式,可供参考。表4宁夏同心县地膜玉米集雨灌溉模式(三)果树的节水灌溉制度果树在半干旱山丘地区种植虽然经济价值高,但过去对果树需水量及灌溉制度试验研究甚少。表5是几种果树生育期内按月份计算的日均需水量。总第4页共13页体上看,几种果树需水强度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即春季开始生长时较低,尔后不断增加,至7~8月份达到高峰,然后又逐渐下降,这一变化过程与气温的变化过程基本相同。几种果树的需水强度以梨树最大,各个生长时期基本都如此,表明梨树是一种相对较为耗水的树种。苹果的需水强度在春天开始发育阶段比葡萄略高,但在生长季中的其他时期都比葡萄和梨低,是耗水强度相对较少的树种。表5几种果树生育期内的平均日需水量单位:mm/d以上几种果树的各生育阶段的适宜土壤水分状况据试验资料显示,苹果花芽期的适宜土壤湿度是田间持水量的71.3%,花期为70%左右。果实膨大期是需水高峰期,也是需水临界期,水分状况与果实大小及产量关系密切,适宜土壤含水是为72%~75%。成熟期土壤湿度不宜太高,控制在65%左右最好。在干旱区生长的苹果,根系分布深度为100~150cm,主要根系活动层深度为80~100cm,所以灌水计划层定为80~100cm较适宜。梨树的生育期可分为花前期、花期、果实膨大期及成熟期。阶段需水量以果实膨大期最大。此期根、叶和果实均处于旺盛生长状态,缺水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是需水临界期。梨树是耗水较多的果树,因此各时期要求的水分状况较高。据辽宁的试验,梨树各生育阶段的适宜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为花前期71.2%,花期74.3%,果实膨大第5页共13页期75.3%,成熟期56.3%。灌水计划湿润层深度一般定为80~100cm。葡萄生育期可分为发芽期、抽穗展叶期、花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葡萄发芽期需要有较好的水分状况才能保证花穗的良好分化和形成,对供水状况也最为敏感,是需水临界期,土壤含水量一般要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其他时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则分别为:抽穗展叶期65%~75%,花期65%~80%,果实膨大期75%~85%,成熟期65%~70%。灌水计划层以80~100cm为宜。其它品种果树可以参考以上几种各阶段适宜土壤含水量,结合当地当时降雨情况拟定节水的灌溉制度。(四)蔬菜的节水灌溉制度蔬菜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生育期间一般需要频繁地灌水。与其他农作物相比,蔬菜对水分状况更为敏感,灌水及时与否对产量的影响非常大,一些食叶类蔬菜更是如此。蔬菜生育期的总需水量一般很大,经常高达600~700mm,因此在西北半干旱集雨灌溉区较大面积种植是比较困难的。不同种类的蔬菜其需水特性也不相同。生长期叶面积系数高、生长速度快、采收期长、根系发达的蔬菜的需水量要高些,如茄子、黄瓜等,生育期需水量高达800mm左右。反之需水量要低些,如菠菜、莴笋等,需水量只有300mm左右。蔬菜苗期需水量较小,随着群体加大,需水量迅速增加,在植株基本定型后达到最大,之后随着逐渐接近成熟又会减第6页共13页小。大多数蔬菜的需水临界期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较旺盛的时期,如菜豆为开花结荚期,萝卜为块根膨大期,西红柿为花芽形成和果实膨大期等。在甘肃省兰州市灌溉试验站,1982~1985年开展了地膜覆盖条件下篇二:2作物灌溉制度2作物灌溉制度天然降雨可满足作物的部分需水要求,但降水不强能完全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更是如此,因此为实现农业的高产稳产,必须进行灌溉。要灌溉就牵涉到什么时候灌、灌多少等问题。本节讨论的作物灌溉制度就是解决上述问题。一、概述1.什么是灌溉制度灌溉制度:为了保证作物适时播种(或栽秧)和正常生长,通过灌溉向田间补充水量的灌溉方案。灌溉制度的内容:灌水定额、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溉定额。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在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单位:水田可用mm,旱田用m3/亩。换算:1mm=0.667m3/亩灌溉定额:生育期各次灌水的灌水定额之和。第7页共13页总灌溉定额:播前灌水定额(或泡田定额)+灌溉定额2.为什么要制定灌溉制度(1)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提供依据。(2)为灌区用水管理提供依据。3.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1)总结群众丰产经验;(2)进行灌溉试验;(3)按水量平衡原理进行计算。在生产实践中,常把上述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具体做法是:根据设计年份的气象资料和作物的需水要求,参照群众丰产经验和灌溉试验资料,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拟定作物灌溉制度。二、水稻的灌溉制度水稻种植一般采取育秧移栽的方法。育秧的田块叫秧田。移栽的田块叫本田或大田。秧田育秧时间短,田块面积小,灌水量较少,因此下面主要讨论的是大田的灌溉制度。秧田的灌溉:先灌浅水,水深10~20mm,苗高3cm后,增加水深至20~40mm,苗高10cm后,排水落干,促进根系生长,拔秧前为便于拔秧,再深水浸泡。本田插秧前需要泡田整田,便于插秧,并为秧苗返青创造条件。所以本田分为泡田期和插秧后的生育期。泡田期灌水定额称为泡田定额。第8页共13页(一)泡田定额泡田额一般为80~110m3/亩。江苏昭关灌区多年平均m饱=98.7m3/亩。(二)生育期灌溉制度1.水田水量平衡方程某时段水量耗损:蒸发e、渗漏s、排水c水量补给:降雨p、灌溉m设时段初水层深为h1,时段末水层深h2,则2.计算灌溉制度计算原理见下图:3、计算方法(1)列表逐日计算(2)编写电算程序,利用计算机计算三、旱作物的灌溉制度(一)播前灌水定额播前灌水的作用:保证种子发芽出苗;储水。计算公式:式中h--计划湿润层深,即计划到调节与控制土壤水分的土层深度,播前灌水时h=0.3~0.4m;a--孔隙率;βmax、βo--分别为灌水上限含水率和初始含水率(以水的体积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表示)。第9页共13页(二)生育期内灌溉制度1.水量平衡方程研究对象:计划湿润层土壤含水量平衡方程:w1+p+wt+k+m-e-s-c=w2图中各变量单位均为m3/亩。w1、w2--分别为时段初、末计划湿润层内含水量,h1--时段初计划湿润层深;h2--时段末计划湿润层深;e--腾发量,即作物田间需水量;m--灌水量;p--降水量;c--排水量(地表径流量);k--地下水补给量;一般地下水埋深大于3米时,取k=0,地下水埋深小于3米时,k按试验资料取值。s--深层渗漏;wt--因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令p0为入渗雨量(m3/亩),则p0=p-cc=αpp0=p-αp=(1-α)p=σpp--降雨量(m3/亩);第10页共13页α--径流系数。σ--降雨入渗系数,参考表2-15。(参阅本科教材)计划湿润层水量平衡方程变为:w1+p0+wt+k+m-e-s=w2各变量单位均为m3/亩。2.计算灌溉制度的原理(1)计算各时段灌水上下限及田间持水量(2)推算灌溉制度列表或图解计算时采用旬为时段,电算时可以日为计算时段。先设无m、无s,计算该时段末含水量w2=w1+wt+p0+k-e如果,则不需灌溉,也无深层渗漏。如果,则m=wmax-w2(实际计算时宜对m取整)灌水后w2=w2+m如果,则s=w2-w田持排水后w2=w田持计算方法(1)列表或图解逐旬计算(2)编写电算程序,利用计算机计算3.列表法计算步骤(1)收集基本资料;(2)计算生育期计划湿润层内含水量;第11页共13页(3)计算各次降雨的入渗雨量及时段入渗雨量;(4)计算因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含水量wt;(5)计算各时段地下水补给量;(6)计算各时段田间需水量;(7)逐日计算灌溉制度;(8)校核各生育阶段及全生育期的计算结果。篇三:灌溉制度2.6.2.1作物灌溉定额的确定参照项目涉及村目前的种植制度和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中稻典型作物来确定灌溉定额。2.6.2.1.1中稻灌溉制度的确定(1)水稻的泡田定额的确定:根据当地群众的耕作经验,划定中稻的泡田时间为5月11日~5月25日,历时15天。m1=0.667(h0+s1+e1t1-p1)式中m1-水稻的泡田定额,m3/亩h0-插秧时田面所需的水层深度,mm,取30mm;s1-泡田期的渗漏量,mm;e1-泡田期内水田的田面平均蒸发量,mm/d;t1-泡田期的日数,d;p1-泡田期的降雨量,mm。根据彭水县国土局提供的资料,项目区土壤为小黄泥和大土黄泥,土壤中含沙,属中粘含沙土,取其渗漏强度为第12页共13页1.4mm/d(《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p136)。项目区紧邻武隆县,两地气象条件基本相同,本项目设计所用资料采用武隆县的气象资料。根据武隆县气象局1950年-1980年的实测降水资料,75%设计频率年为1974年,由1974年的逐日降雨资料,可得泡田期的有效降水量为38mm。泡田期的田面平均了蒸发量由下表选取:表2-多年平均蒸发量统计表资料来源:《四川省涪陵地区水资源调查与水利区划(附表)》,涪陵地区水利电力局编制,1993年4月,附表4、蒸发资料采用折算
本文标题:作物灌溉制度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31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