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020版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课题十六-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题十六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目录主干知识核心问题随堂巩固训练课时过关检测把握主流辐射多元发掘高考内化高考依托教材高于教材复习一段验收一段返回主干知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返回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三大方针”返回使新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另起炉灶”意义含义内容“一边倒”“一边倒”的实质及意义(1)实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2)意义:“一边倒”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贷款、物资设备和技术,有利于解决国家安全问题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返回3.成就(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①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②内容: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③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主权国家一律平等为根本出发点,其提出的主要目的是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也标志着中国外交从强调意识形态为主向维护国家利益转变。返回(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会议项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意义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成果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内容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成功“求同存异”的内涵(1)“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经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2)“异”是指各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存在差异。“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与合作。返回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背景: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恢复:1971年10月25日,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返回2.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的重大变化使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2)进程①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②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签署,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意义①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②有利于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返回3.中日关系正常化(1)原因:中美关系改善的直接推动。(2)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交联合声明。(3)意义①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②揭开了中日关系的历史新篇章,对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美关系的缓和不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国家利益,这才是根本原因。返回三、全方位外交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仍是现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返回3.活动(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5.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4.格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结伴而不结盟”,“不结盟”在于强调独立自主。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返回核心问题把握主流·辐射多元返回重难点中国的外交返回(一)史料探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史料一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外交方针①。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史料二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③。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④。——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返回[探究]结合史料一、二,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史料一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外交方针①。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②。史料二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③。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④。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提出的依据突出表明我国外交淡化了意识形态,尊重不同社会制度,以国家利益为重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返回(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结合②③所获取的信息从当时的国际环境以及外交理念上分析原因所在。[提示]它突破了“三大外交方针”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返回[系统认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1.平等性: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均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体现了新中国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关系。2.革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政策体现了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3.结盟性:“一边倒”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4.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就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返回二读图明史——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必然性[解读]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直接原因是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大上支持中国。返回三史料探史——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正常化史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的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②……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③。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④。——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返回史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⑤。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⑥。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⑦。——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返回[探究](1)据史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史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的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②……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③。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④。反映了尼克松上台后的政治局势反映出美国自身所面临严峻形势的表现表明尼克松认识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尼克松谋求改善中美关系返回史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⑤。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⑥。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⑦。(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美关系进入新时期表明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两国的影响返回(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结合②③所获取的信息从当时的国际时局分析尼克松外交战略转移的原因。结合⑦所获取的信息以及《联合公报》的内容去理解“转折点”的含义。[提示](1)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理解: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返回[系统认知]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的影响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留学的目的地逐渐从苏联转向美国,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中国人的生活日益受到美国的影响教育生活中美建交后,美国从台湾撤军,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外国势力从台湾的撤退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逐渐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方针,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祖国统一中美建交后,中国执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经济建设中美关系的改善是20世纪70年代震惊世界的大事,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的高潮,美国围堵中国的联盟彻底崩溃。苏联也开始检讨对华政策,中国的外交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外交环境返回四读图明史——新时期外交高潮出现的原因[解读]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交;1956~1965年,万隆会议后,主要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1992年,外交高潮的出现,与两极格局结束密切相关。返回训练设计发掘高考·内化高考返回随堂巩固训练返回一、高考题——变客观为主观,思维更广更透1.(2016·全国卷Ⅰ)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读懂]20世纪60年代前期,关系恶化,而与此同时,新中国与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关系有了新进展。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之间的发展,中苏关系
本文标题:2020版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课题十六-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9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