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事故发生后的处理程序
事故发生后的处理程序发生事故后,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按事故处理流程报告有关领导。我单位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坚决执行“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的“三不放过原则”,具体按下列步骤进行:一、迅速抢救伤员并保护好事故现场事故发生后,对现场人员进行有组织、有指挥的疏导,首先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制止事故蔓延扩大。同时,为了事故调查分析需要,我们经常教育职工事故发生后,每位在场的职工都有责任保护好现场。因抢救伤员和排险,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要做出标记。因为事故现场是提供有关物证的主要场所,是调查事故原因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所以要严加保护。要求现场各种物件的位置、颜色、形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等尽可能保持事故结束时的原来状态。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无可取证,并充分记录后方可进行。不得借口恢复生产,擅自清理现场造成掩盖事故真相。二、组织调查组在接到事故报告后,要求本单位领导必须立即赶赴现场帮助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轻伤、重伤事故,由项目经理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死亡事故,由主管部门会同项目所在地的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残废事故,按照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死亡和重大死亡事故调查组还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也还可邀请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参加。与所发生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参加调查组。三、现场勘查在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必须要到现场进行勘查。现场勘查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广泛的科技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事故的现场勘察必须及时、全面、细致、客观。现场勘察的主要内容有:1、做出笔录2、现场拍照3、现场绘图四、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1、通过充分的调查,查明事故经过,弄清造成事故的各种因素,包括人、物、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经过认真、客观、全面、细致、准确地分析,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事故调查分析的目的,通过认真分析事故原因,从中接受教训,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这是事故调查分析的宗旨。2、事故分析步骤,首先整理和仔细阅读调查材料,按GB6441—86标准附录A,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法、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等七项内容进行分析,确定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者。3、分析事故原因时,应根据调查所确认的事实,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再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4、事故发性质的分类:4.1责任事故,就是由于人的过失造成的事故;4.2非责任事故,即由于职工不能预见或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变化所造成的事故,或是在技术改造、发明创造、科学试验活动中,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发生的无法预料的事故。但是,对于能够预见并可以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的伤亡事故,或没有经过认真研究解决技术问题而造成的事故,不包括在内。4.3破坏性事故,即为达到既定止的而故意制造的事故。对已确定为破坏性事故的,应由公安机关和本单位保卫部门认真追查破案,依法处理。五、根据对事故分析的原因,制定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六、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七、事故的审理和结案
本文标题:事故发生后的处理程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50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