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12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十二:动点型问题(二)(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十二动点型问题(二)(双动点问题、考点四:因动点产生的最值问题)一、中考专题诠释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动点型问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三、中考考点精讲考点三:双动点问题动态问题是近几年来中考数学的热点题型.这类试题信息量大,其中以灵活多变而著称的双动点问题更成为中考试题的热点中的热点,双动点问题对同学们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更高高;解题时需要用运动和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问题,挖掘运动、变化的全过程,并特别关注运动与变化中的不变量、不变关系或特殊关系,动中取静,静中求动.(一)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函数图象问题例1(2012•荆门)如图(1)所示,E为矩形ABCD的边AD上一点,动点P、Q同时从点B出发,点P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秒.设P、Q同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2)(曲线OM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①AD=BE=5;②cos∠ABE=;③当0<t≤5时,y=t2;④当t=秒时,△ABE∽△QBP;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序号).思路分析:根据图(2)可以判断三角形的面积变化分为三段,可以判断出当点P到达点E时点Q到达点C,从而得到BC、BE的长度,再根据M、N是从5秒到7秒,可得ED的长度,然后表示出AE的长度,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度,然后针对各小题分析解答即可.解:根据图(2)可得,当点P到达点E时点Q到达点C,∵点P、Q的运动的速度都是1cm/秒,∴BC=BE=5,∴AD=BE=5,故①小题正确;又∵从M到N的变化是2,∴ED=2,∴AE=AD﹣ED=5﹣2=3,在Rt△ABE中,AB===4,∴cos∠ABE==,故②小题错误;过点P作PF⊥BC于点F,∵AD∥BC,∴∠AEB=∠PBF,∴sin∠PBF=sin∠AEB==,∴PF=PBsin∠PBF=t,∴当0<t≤5时,y=BQ•PF=t•t=t2,故③小题正确;当t=秒时,点P在CD上,此时,PD=﹣BE﹣ED=﹣5﹣2=,PQ=CD﹣PD=4﹣=,∵=,==,∴=,又∵∠A=∠Q=90°,∴△ABE∽△QBP,故④小题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③④.故答案为:①③④.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根据图(2)判断出点P到达点E时点Q到达点C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突破口.(二)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结论开放性问题例2(2012•广元)如图,在矩形ABCD中,AO=3,tan∠ACB=.以O为坐标原点,OC为x轴,OA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D、E分别是线段AC、OC上的动点,它们同时出发,点D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从点A向点C运动,点E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C向点O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直线AC的解析式;(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D的坐标;(3)在t为何值时,△ODE为直角三角形?(4)在什么条件下,以Rt△ODE的三个顶点能确定一条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并请选择一种情况,求出所确定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思路分析:(1)在Rt△AOC中,已知AO的长以及∠ACB的正弦值,能求出OC的长,即可确定点C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能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2)过D作AO、OC的垂线,通过构建相似三角形来求出点D的坐标.(3)用t表示出OD、DE、OE的长,若△ODE为直角三角形,那么三边符合勾股定理,据此列方程求出对应的t的值.(4)根据(3)的结论能得到t的值,△ODE中,当OD⊥x轴或DE垂直x轴时,都不能确定“一条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余下的情况都是符合要求的,首先得D、E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解:(1)根据题意,得CO=AB=BC•tan∠ACB=4,则A(0,3)、B(4,3)、C(4,0);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3,代入C点坐标,得:4k+3=0,k=﹣∴直线AC:y=﹣x+3.(2)分别作DF⊥AO,DH⊥CO,垂足分别为F、H,则有△ADF∽△DCH∽△ACO∴AD:DC:AC=AF:DH:AO=FD:HC:OC,而AD=3t(其中0≤t≤),OC=AB=4,AC=5,∴FD=AD=,AF=AD=,DH=3﹣,HC=4﹣,∴D(,3﹣).(3)CE=t,E(4﹣t,0),OE=OC﹣CE=4﹣t,HE=|CH﹣CE|=|(4﹣)﹣t|=|4﹣|则OD2=DH2+OH2=(3﹣)2+()2=9t2﹣t+9,DE2=DH2+HE2=(3﹣)2+(4﹣)2=t2﹣38t+25,当△ODE为Rt△时,有OD2+DE2=OE2,或OD2+OE2=DE2,或DE2+OE2=OD2,则(9t2﹣t+9)+(t2﹣38t+25)=(4﹣t)2①,或(9t2﹣t+9)+(4﹣t)2=t2﹣38t+25②,或(t2﹣38t+25)+(4﹣t)2=9t2﹣t+9③,上述三个方程在0≤t≤内的所有实数解为:t1=,t2=1,t3=0,t4=.(4)当DO⊥OE,及DE⊥OE时,即t3=0和t4=时,以Rt△ODE的三个顶点不能确定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其它两种情况都可以各确定一条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当t2=1时,D(,),E(3,0),因为抛物线过O(0,0),所以设所求抛物线为y=ax2+bx,将点D、E坐标代入,求得a=﹣,b=,∴所求抛物线为:y=﹣x2+x(当t1=时,所求抛物线为y=﹣x2+x).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重要知识;后面两问的难度较大,注意分类进行讨论.(三)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存在性问题例3(2012•沈阳)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2,0),点B坐标为(0,2),点E为线段AB上的动点(点E不与点A,B重合),以E为顶点作∠OET=45°,射线ET交线段0B于点F,C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且OC=AB,抛物线y=﹣x2+mx+n的图象经过A,C两点.(1)求此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求证:∠BEF=∠AOE;(3)当△EOF为等腰三角形时,求此时点E的坐标;(4)在(3)的条件下,当直线EF交x轴于点D,P为(1)中抛物线上一动点,直线PE交x轴于点G,在直线EF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EPF的面积是△EDG面积的(2+1)倍?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分析:(1)首先求出点C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易证∠BEF=∠AOE;(3)当△EOF为等腰三角形时,有三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注意不要漏解;(4)本问关键是利用已知条件求得点P的纵坐标,要点是将△EPF与△EDG的面积之比转化为线段之比.如图④所示,首先证明点E为DF的中点,然后作x轴的平行线FN,则△EDG≌△EFN,从而将△EPF与△EDG的面积之比转化为PE:NE;过点P作x轴垂线,可依次求出线段PT、PM的长度,从而求得点P的纵坐标;最后解一元二次方程,确定点P的坐标.解:(1)如图①,∵A(﹣2,0)B(0,2)∴OA=OB=2,∴AB2=OA2+OB2=22+22=8∴AB=2,∵OC=AB∴OC=2,即C(0,2)又∵抛物线y=﹣x2+mx+n的图象经过A、C两点则可得,解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x+2.(2)∵OA=OB,∠AOB=90°,∴∠BAO=∠ABO=45°又∵∠BEO=∠BAO+∠AOE=45°+∠AOE,∠BEO=∠OEF+∠BEF=45°+∠BEF,∴∠BEF=∠AOE.(3)当△EOF为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OE=OF时,∠OFE=∠OEF=45°在△EOF中,∠EOF=180°﹣∠OEF﹣∠OFE=180°﹣45°﹣45°=90°又∵∠AOB=90°则此时点E于点A重合,不符合题意,此种情况不成立.②如图2,当FE=FO时,∠EOF=∠OEF=45°在△EOF中,∠EFO=180°﹣∠OEF﹣∠EOF=180°﹣45°﹣45°=90°∴∠AOF+∠EFO=90°+90°=180°∴EF∥AO,∴∠BEF=∠BAO=45°又∵由(2)可知,∠ABO=45°∴∠BEF=∠ABO,∴BF=EF,EF=BF=OB=×2=1∴E(﹣1,1)③如图③,当EO=EF时,过点E作EH⊥y轴于点H在△AOE和△BEF中,∠EAO=∠FBE,EO=EF,∠AOE=∠BEF∴△AOE≌△BEF,∴BE=AO=2∵EH⊥OB,∴∠EHB=90°,∴∠AOB=∠EHB∴EH∥AO,∴∠BEH=∠BAO=45°在Rt△BEH中,∵∠BEH=∠ABO=45°∴EH=BH=BEcos45°=2×=∴OH=OB﹣BH=2﹣∴E(﹣,2﹣)综上所述,当△EOF为等腰三角形时,所求E点坐标为E(﹣1,1)或E(﹣,2﹣).(4)假设存在这样的点P.当直线EF与x轴有交点时,由(3)知,此时E(﹣,2﹣).如图④所示,过点E作EH⊥y轴于点H,则OH=FH=2﹣.由OE=EF,易知点E为Rt△DOF斜边上的中点,即DE=EF,过点F作FN∥x轴,交PG于点N.易证△EDG≌△EFN,因此S△EFN=S△EDG,依题意,可得S△EPF=(2+1)S△EDG=(2+1)S△EFN,∴PE:NE=2+1.过点P作PM⊥x轴于点M,分别交FN、EH于点S、T,则ST=TM=2﹣.∵FN∥EH,∴PT:ST=PE:NE=2+1,∴PT=(2+1)•ST=(2+1)(2﹣)=3﹣2;∴PM=PT+TM=2,即点P的纵坐标为2,∴﹣x2﹣x+2=2,解得x1=0,x2=﹣1,∴P点坐标为(0,2)或(﹣1,2).综上所述,在直线EF上方的抛物线上存在点P,使得△EPF的面积是△EDG面积的(2+1)倍;点P的坐标为(0,2)或(﹣1,2).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待定系数法、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重要的知识点,难度较大.第(2)问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注意不要漏解;第(3)问中,将三角形面积之比转化为线段之比,这是解题的重要技巧,这是本题的难点.(四)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函数最值问题例4(2012•张家界)如图,抛物线y=﹣x2+x+2与x轴交于C、A两点,与y轴交于点B,OB=2.点O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为D,E为线段AB的中点.(1)分别求出点A、点B的坐标;(2)求直线AB的解析式;(3)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过点D,求k值;(4)两动点P、Q同时从点A出发,分别沿AB、AO方向向B、O移动,点P每秒移动1个单位,点Q每秒移动个单位,设△POQ的面积为S,移动时间为t,问: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分析:(1)抛物线的解析式中,令x=0,能确定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即B点坐标);令y=0,能确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即A、C的坐标).(2)由(1)的结果,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3)欲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需要先得到D点的坐标.已知A、B的坐标,易判断出△OAB是含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结合O、D关于直线AB对称,可得出OD的长,结合∠DOA
本文标题:12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十二:动点型问题(二)(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5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