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评点张艺谋电影(整理稿)
评点“张艺谋电影”专业:教育科学系06级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学号:06320104姓名:杨驰张艺谋,这是当前中国电影最为重量级的名字。二十多年来,在中国电影面临时代困惑的时候,他以一股锐气带来了艺术的创新、文化的颠覆,将中国电影推向了一个高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十年来,在中国电影市场极度萎靡的产业阵痛中,他又以大胆的实践、广阔的胸襟重新撑起了一片天地,成为中国电影商业探索之路上最为扎实、最为世人瞩目的前行动力。在他的电影中,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视觉效果相当的震撼人心,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的纯熟;其二,从故事形态来看,张艺谋的大多数影片,讲述的都是女性的故事,张艺谋的电影世界一直向女性倾斜;其三,张艺谋选择电影的题材很有讲究,所选故事都比较完整,并且他的所有作品几乎没有一部作品是重复的,每一部影片都能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新鲜感。一、从电影导演到“电影作者”号称中国电影史上投资最大的商业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上映,让张艺谋的古装大片三部曲得以圆满。作为张艺谋电影从文艺片向商业片转型的标志性作品,这三部商业大片也让老谋子由一个优秀的电影导演进化为了一个纯粹的“电影作者”。早先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等十几部享誉国内外的作品,无一不是由著名的小说改编而来。从《英雄》开始,张艺谋才真正走上了电影题材原创之路。“张艺谋除了不看账本外,拍片也基本不看剧本,全凭对故事剧情的独到理解和对表现形式的把握”身兼张艺谋的老板、经济人和拍挡三重身份的“新画面影业公司”老板张伟平这样评价他的这块金字招牌。编剧对于张氏电影来说已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张艺谋本人才是电影故事的原作者。《英雄》和《十面埋伏》都是以架空正史与传统武侠的世界观为背景,明显已游离于由金庸、梁羽生、古龙所构筑的武侠体系之外。于武侠电影的表现手法来看,它更是在胡金铨、徐克、李安之外另立一派,有着它相对独立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英雄》用侠的“死谏”诠释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电影的表现形式上给人一种空灵飘逸之感;而《十面埋伏》则是假武侠题材,倾力呈现动人心魄的爱情传奇和复杂纠曲的人性渊薮,影片中绚烂的色彩运用始终贯穿全剧。可以说,《英雄》和《十面埋伏》可延伸和挖掘的故事情节非常宽广。新生代小说家李冯便获得授权,相续将《英雄》和《十面埋伏》改编成长篇同名小说,成了张氏武侠体系的继承人。二、张艺谋电影的视觉特点张艺谋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色彩来对观众进行冲击,让欣赏者随着色彩的思维去思考和观看作品。1、首先是用色彩大面积渲染填充眼睛感官,在瞬间捕捉到受众的视觉点,并用色彩来表达其承载的含义。色彩能够表现感情,色彩的情感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人的联想而得到的。这种色彩的情感并非单单是个人的感觉,还是各自都具有一种能被普遍理解的性质,一种普遍的适应性,自然形成一种直觉的心理反应。例如:白色会给人洁净感,代表纯洁,张艺谋在《古今大战秦俑情》中运用蓝色夜幕衬托出了填满整个画面为秦始皇取长生不老药的成群结队的白衣少女,让人联想到纯洁无辜的灵魂。例如:红色给人温暖感,并像火焰一样,令人神迷、夺人魂魄。同样是该片中在背景音乐《焚身似火》主题曲陪衬下,巩俐身着一身红衣,慢镜头走到火里自焚,来表现热烈燃烧的情感和摄人魂魄的美。这种大面积色彩的运用在对人的视觉产生冲击的同时,承载了一定的涵义,使人们对色彩掺入了复杂的思想感情,因此色彩就变得富有人性和情调了,随之也成为一定的象征,其承载的涵义也就完成了。色彩的象征其实是色彩联想和情感的深层作用的结果。2、运用单色调、明亮、饱和度强的色彩,形成对视觉的冲击力。康定斯基在《艺术中的精神》中指出:“只要有明亮的色彩,眼睛就会慢慢被强有力地吸引住。如是明亮的暖色,那么吸引力就最强。”运用明亮的色彩一直就是张艺谋电影艺术的一大特色。电影《十面埋伏》以茂盛鲜亮的绿色为基调,那纯粹的颜色,让那些构思中随心所欲的影像更加明丽、鲜活,把竹林极至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大片纯粹的黄色菊花符号化的运用,更是在刺激人的视觉的同时,营造出了压抑的氛围,它给人一种走投无路、欲哭无泪的绝望感,使整个宫廷极尽诡异、恐怖。“影片《英雄》的单色调、偏执色彩的运用和符号式的象征使它成为当时在国外反响极大的一部影片。”影片中“无名”每讲一段故事,画面都在变换着一种大面积的高纯度的主题颜色,由人物服饰、空间背景搭配构成而没有重复。色彩心理学研究表明,纯度高的色彩能够使人产生更强的视觉印象和心理活动的反应,比起饱和度低的颜色更具有跳跃感,由此可以看出张艺谋对色彩是敏感的,对饱和度的把握是真的是令人折服。张艺谋电影中色彩语言的运用诠释着色彩对购买群体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由此看来张艺谋电影色彩运用应该可以说能给本国经济带来新的契机。因此,可以说利用张艺谋电影中对色彩的运用所引起人情感变化及所承载的涵义的原理,具有客观的科学价值和设计价值。三、张艺谋所塑造的女性形象1、张艺谋电影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时间电影主要女性形象1987《红高粱》九儿(我奶奶)1990《菊豆》菊豆1991《大红灯笼高高挂》颂莲1992《秋菊打官司》秋菊1993《活着》家珍1995《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小金宝1998《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1999《我的父亲母亲》招娣2000《幸福时光》盲女(小吴)2002《英雄》飞雪、如月2003《十面埋伏》小妹2006《满城尽带黄金甲》皇后2、女性形象特质张艺谋电影世界中极富光彩的一部分既是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纵观张艺谋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是“美”的化身。《红高粱》中的“秋菊”……她们给人的印象、感觉都是美的,即便是《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的“小金宝”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颂莲”亦是在病态中呈现着一种美感。张艺谋影片中的女性往往散发出这种动人的光彩,一种令人震撼的内在美感。这种美,即是她们作为青春女性特有的自然美、人性美,又是她们顽强反抗生命压力与生存环境的精神美、人格美。这种美是被“圣化”的女性原型特质,其突出表现在一个“爱”字上。这个“爱”,内涵十分丰富,它是对下一代的慈爱,对生命的钟爱,对祖国的热爱,以及男女之间的情爱等等。《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秋菊打官司》、《红高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满城尽带黄金甲》几部影片的演员都是同一个人——巩俐,她们的主人公都是女性,虽然所处的时代、环境、背景、文化都不同,但她们非常一致的地方是具有精神美,即:勇敢、大胆、执着、顽强,总在追寻一种虚幻的理想。《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十面埋伏》的女演员也是同一个人——章子怡,她从一个邻家女孩的形象到极富女性魅力的形象来看都是恰到好处,把角色发挥的淋漓尽致。总之,尽管这些女性各自经历不同,她们所走过的道路都是屈从——反抗——失败,尽管最终失败,但她们的反抗过程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她们是精神上的胜利者。张艺谋的影片总是在最粗俗的人生表象之下蕴含着旺盛的生命力。越是悲剧,正说明张艺谋影片的女性形象的时代特征和女性形象深刻的社会意义,才说明张艺谋善于将女性与时代、民族文化紧密结合,并且张艺谋影片的这种“男少女多”的奇特明星现象中,我们不难看出张艺谋明显的女性倾向。四、张艺谋电影的小说选择艺术1、选择故事完整、扣人心弦的小说。结合张艺谋的言论以及对于原著的考察可以看出张艺谋导演选择小说时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是要有一条实实在在的情节线索,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在张艺谋大部分作品中我们都可发现一条完整的情节线索,而且这些线索基本上都是由小说原著提供的:《红高粱》(红高粱)中野台的经历;《伏羲伏羲》(菊豆)中婶侄偷情;《妻妾成群》(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四房争宠;《万家诉讼》(秋菊打官司)中的村妇告官;《活着》(活着)中一生宿命的传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的黑帮争斗;《一个都不能少》中寻找失学儿童。二是扣人心弦。张导非常注重作品的内容和思想的力度,作品本身首先能够打动导演,与导演内心的欲念或渴望相契合,与他对社会人生赞颂或批判的态度契合;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后能打动观众,与当下社会思潮呼应。2、电影题材不重复。看过张艺谋的电影就会有这样一种体会,他的作品几乎没有一部作品是重复的,每一部影片都能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新鲜感。《红高粱》表现的是人性的解放与张扬,与其类似的《菊豆》表现的则是人性的压抑,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部影片。张艺谋以选择《活着》实现对自己的一个彻底的反动,“向过去挑战”;用朴实的手法,用平常人的心态拍平常人的故事。在拍完《活着》之后,张艺谋便开始尝试都市题材小说。他选择了上海作家李晓的《门规》和述平的《晚报新闻》拍成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有话好好说》,以一今一古,一实一虚两个故事完成了“张艺谋进城”的转移……张艺谋早期的作品往往都是从大的文化背景入手,以讲述一个遥远的封闭的象征的“家庭中国”或是“乡土中国”的故事来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人性的关注。这样的作品中,人物往往只是表现主题的一个符号,一个类别,往往缺乏独立的个性。这样的作品虽然表现出对人性理想的追求,但往往缺乏对作为个体的普通人的真诚关注。而从1992年的《秋菊打官司》开始,他所选择的题材除了1995年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以外,都是反映普通人的生活状况,有着比较明显的世俗倾向。1996年的《有话好好说》讲述都市几个年轻人的故事,1998年《一个都不能少》选择了乡村教育题材,1999年《我的父亲母亲》渲染普通人的爱情——这种选材上的变化反映出张艺谋创作走向的变化。五、张艺谋所导演的电影《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颂扬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炉,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获第三十八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第五届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故事片真实新颖奖,第三十五届悉尼国际电影节电影评论奖,等等。《菊豆》——对于张艺谋来说,《菊豆》的丰收比起《红高梁》丝毫不逊色多少,奥斯卡的入围把《菊豆》和张艺谋又一次抬上了世界电影的顶层,更有嘎纳电影节的风光,摘得了路易斯·布鲁埃尔特别奖。该片同年还获西班牙第三十五届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穗奖、观众评选最佳影片奖,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大奖--金雨果奖。《大红灯笼高高挂》——该片一方面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结构进行了批判,一方面也继承了部分鲁迅对中国社会黑暗势力的恐怖手段描画。影片中大红灯笼这个中国传统的象征物体,不是代表着希望,而是暗喻了被控制着的人性和权力人物的存在。此片获意大利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国际影评人协会大奖等。《秋菊打官司》——作为张艺谋又一部农村题材影片,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生活角度,该片简单直接的表达了人对自我权益的觉醒,影片具有无比强烈的真实感,最迷人之处是它所展示的那种积极而深刻的悖论:秋菊那执着的“要个说法”的行动与影片所散发出的一种适可而止的妥协精神;对维护个人尊严的庄重与宗法社会那温情和压迫性的中性、自然展示。巩俐也因此角获得威尼斯最佳女演员奖。该片获意大利第49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该片还获得意大利第四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荣誉奖。《活着》——该片具有一定的史诗性,这种史诗性被包装在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同时隐隐露出一股的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同时,该片也是一部在中国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品,而且被很多人看作是张艺谋的代表作。该片通过一个小人物的辛酸遭遇而反映整个社会的历史风貌,刻画人物深刻细致,虽然至今没有公映,但在电影界口碑不错,该片获得嘎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以及最佳男演员奖。片中对大跃进、文革等时期也进行了温和的讽刺,但影片的结尾很温和,引人深思:活着就是忍受。《摇呀摇,摇到外婆桥》——此片在商业上原本是想做成黑帮片的,自然少不了权力争斗,但这部影片又不同于一般的商业黑帮片,主要原因是张艺谋没有拍成真正的商业黑帮片。在商业和艺术上,这次张艺谋试图融合的尝试失败了,但此片却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奠定了张艺谋以后商业电影的主流方向。《一个都不能少》——该片没有
本文标题:评点张艺谋电影(整理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8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