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1世纪中国发展趋势
1论21世纪中国发展趋势柴静:各位好,今天是公元2000年12月31号,这里是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新青年》千年论坛的北大直播现场,现在是下午三点,距离21世纪的到来只以小时来计算了。但是在今天开播前的一个分钟,我觉得下午还是很寻常,阳光很温和,外面的人走来走去、行色匆匆。有一个小孩子正看着天上飞过的飞机,在猜测它来自哪里、去向何方。那一瞬间我忽然觉得,今天我们坐在这里的所有的人在一起谈论21世纪中国发展的趋势,其实也不过是像这个小孩子一样,怀着一样的谦恭跟好奇来探寻自己以及这个时代跟中国来源与去向。我们选择了北大作为我们凝视的一个角度,是因为在我身后的北景板当中写的这段话,在1915年,有人写下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作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延、流转无穷,把陈腐的组织、腐滞的机能一一扫荡催尽,别开一种新局面,这样的发韧,才能配称为新纪元,这样的新纪元才有祝贺的价值。那么在这个世纪已经走到尾声的时候,我们重新回到北大,站在这里问问自己,那黄钟大吕的声音,还能否在今天的心底激起同样的回响?而我们今天的自己是否具备了足够的道德、勇气和能力去前瞻属于自己的未来?今天节目中,我们特别请来了两位北大的社会发展研究所的学者跟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看一看在我们这个以文明传承的强大伟力占有了这个星球上最悠久历史的民族,能否在下个世纪以自己最独特的文化跟历史的基因创造与发展。首先请各位一起用掌声有请来自北大的著名学者,社会发展研究所的薛汉伟教授。我们希望这一场真正的发问与问答能够成为新纪元的贺礼。来,有请薛教授。2薛汉伟:《世纪之交》是我今天要讲的题目,世纪本来是计算时间的一个符号。但是到世纪之交的时候,人们之所以那么重视它,跟一个原因有关。就是世纪之交往往是划时代的标志。15世纪和16世纪之交是资本主义时代到来的标志;18、19世纪之交是工业文明到来的标志;19、20世纪之交和20、21世纪之交这两次世纪之交,恰恰是两次技术革命达到高潮的时候,而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推动了社会的较大发展,因此就成了一个划时代的世纪。但是这两次世纪之交给中国提供的机会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就这个问题,我先讲四点。第一点,19世纪20世纪之交并没有给中国现代化提供机会;而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给我们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一个极大的机会。当西方国家实现了工业革命以后,开始向东方侵略,同时侵略了俄国、日本、中国,但是三个国家做出了三种不同的反映,俄国反应最快,日本反应最强烈,而中国的清朝政府却表示出惊人的麻木。结果俄国和日本开始了改革,而清朝政府没有及时的开展改革,到19世纪20世纪之交时,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之时,俄国和日本利用这次机会走向了现代化,而中国却没有机会走向现代化,跌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样一个后起的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它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最重要的条件。第一,要有一个有现代化趋向的强大的政府;第二,要培育出一个强大的市场力量,由于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的的软弱和没有发动广大的基层群众,因此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这两个课题,国民党政府它并没有建立一个强大的政府实现中国的统一,抵抗外国的侵略,也没有培育出一个强大的市场。相反培育出了一个阻碍市场力量发育的官僚资产阶级,正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府,一个有现代化趋向的强大的政府,实3现了大陆的统一,开始大步地迈向现代化。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我们当时都感到中国实现现代化已经为期不远,我们当时采取的是苏联模式,在苏联模式的计划体制下我们并没有培育出一个强大的市场,在中国的现代化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之后,我们却遇到了严重的挫折。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开始了市场趋向的改革,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使得我们逐步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取得了连续近20年的高速增长,这两个条件现在开始在我们中国人的面前呈现,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强国梦。在21世纪,我们是非常有希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之所以说它非常有希望,是因为我们已经成功地提前三年完成了比1980年翻一番的的任务,我们到95年提前完成五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到97年我们又实现了按人均产值,按人均GDP比80年翻两番。而这个时候我们人口是增长了两亿五千万,两亿五千万差不多是过去苏联人口,跟今天美国人口也接近。在人口增长这样大的情况下面,实现了这样一个状况,所以根据这样一个势头,许多国内外的学者都认为到下一个世纪的上半期,中国在GDP的总量方面占到世纪前列将不会成为问题。所以今天我们说,多少世纪以来所做的强国梦,现在离我们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了,这是讲的一个方面。之所以说是很有希望,因为它毕竟还不是现实,要变成现实,我们还面临着一系列尖锐的挑战,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的挑战是时代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挑战,这方面的挑战易杰雄老师将给我们发表精彩的演说。另一方面是我们本身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挑战,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是在两大历史性的变革之中。一个变革是从农业国向工业国变革;一个变革是从计划经济向市4场经济变革。这两个变革都没有无痛分娩法,西方国家在那么有利的条件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还带来了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后起的国家实现现代化,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尖锐。所以我们说,处在这样一个阶段出现种种问题是不足为怪的。我们研究所有一个教授写了一本书,它叫《现代化通病》,它就说许多问题,你不到现代化这个阶段它还不出来,到了这个阶段,这些毛病出来了,你千万不要以为这些毛病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恰恰相反,是历史进展到某个阶段的标志。他说我提出这些问题,并不是想为决策的失误进行辩护,也不是寻找一种自我安慰,而是要我们去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因为这些矛盾和问题在各个国家持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痛苦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就看你如何去对应它。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体制转换也没有无痛分娩法,西方国家从没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向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还发生了一次资本主义的大动乱,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和三十年代的大危机。苏联东欧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还带来了一场和平时期最大的经济灾难。所以在差不多13亿人口的中国,实现这两大过渡,存在矛盾、问题、危机都是不足为怪的。有矛盾、有问题、有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像清朝末年那样,那种麻木使我们错过了走向现代化的机会,跌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有矛盾、有问题、有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文化大革命中间国民经济走到了破产的边缘还非得说,到处茑歌燕舞;有矛盾、有危机、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要开历史的倒车;有矛盾、有危机、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墨守陈规而不能进行创新,企图用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我的演讲到这里,谢谢大家。5柴静:非常感谢薛汉伟教授,我想他站在世纪之交的时间高处向我们指向了纵横交错的迷宫当中,指出我们的位置跟处境,也向我们指出了中国社会百年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中,技术、政治、经济、体制互为因果的发展趋势。那么我们知道了自己将要奔跑的方向,但是奔跑本身的能量来自哪里?我们来请出今天第二位学者,同样来自北大社会发展研究所的著名学者易杰雄教授,有请。易杰雄:很高兴在这世纪之交、千年之交,能在这儿跟在座的各位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创新是近年来在大众传媒里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范畴。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不创新行不行?怎么才能保证我们的国家有大量的重大创新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从而使我们国家在新的世纪里头迎头赶上去呢?这是社会上广大老百姓普遍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首先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概念过去在世界学术史上,主要是在经济学层面上使用。我最近出了一本创新的小册子,力图想从哲学上对它作一些概括。什么是创新?我认为创新就是对现有的不满、怀疑、否定与超出,创新是要发人所未发,人之所不能发。具体的讲,创新是有这么几层涵义:第一,人家过去从来没有做过的,你做了,你研究了,而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新的看法;第二,人家过去虽然做了,研究了,但是做你通过自己的研究指出了这种错误,提出了自己正确的看法;第三,人家研究了,你在前人的基础上把这个领域向前推进。创新,顾名思义,它不是指自然界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新东西,它的主体是人,是人创造出来的。第二,它必须要有新的内容。在讲到创新的时候,我觉得具体到我们这样的国家,有一条要特别注意,就是要区分创新和标新立异。我们要提倡创新,但是要坚决地反对标新立异。为什么要创新?6不创新行不行?这是我今天讲的一个中心题目。不创新就灭亡,问题就是如此尖锐地摆在我们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面前。人们能够从作为自然界和社会的奴隶逐步变成他们的主人,生活得越来越幸福,主要依靠的是人类自身的创新,从思想观念到政治体制,一直到科学技术、经济全面的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仅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民族是这样,甚至一个公司也是如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社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大家知道19世纪中叶的时候,人类知识总量要翻一番需要多长时间呢?需要50年,而到了20世纪中期人类知识再翻一番,只需要10年时间,进入90年代以来,人类知识总量翻一番已经逐步地由5年接近3年时间。对社会这种瞬息万变的形势已经很难描述了,美国一个学者说,你只有夸大其词,才能够更加符合事实,就是说你只有吹牛才能符合实际,就是说这种情况你不认识那是绝对不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国家在创新上的竞赛就更趋激烈。我以80年代以来美日的竞争为例来表明竞争,不创新就落后,甚至就要灭亡。岁数稍微大点的同志肯定还记得,因为日本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点忘乎所以,所以它曾经提出它要买下美国,夸下这样的海口。美国人是不可小看的,我认为他还是很智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为了应付日本咄咄逼人的挑战,也为了解决本国经济滞障的问题,它想了哪些办法呢?个采取高利润和大幅度的赤字预算,这样就迫使日元升值,日元升值以后,日本的商品就很难进入美国,同时又使大量的日资进入美国,买房地产、投资,这样造成了日本的泡沫经济,最后陷入了这个泥坑,难以自拨,这是它的一个战略。第二更重要的战略,当日本以速倍于美国的速度来发展汽车钢铁、家电等传统的制造业的时候,美国却通过知7识与经济的结合以上千倍于日本的速度来发展高知识大信息含量的计算机软件,使这些高知识含量和高回报率的产业成为美国经济新的主要增长点,这种竞争非常激烈。日本搞出传真机沾沾自喜,美国理都没理,美国很快就推出了E-mail,所以后来日本很多学者都惊呼,说这正是知识经济创新方面,美国的明显优势,一下子把日本给挤跨了。所以很多日本人都说,把这种情况看作是二战以来日本最严重的挫折,事实表明,当今世界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和较量。实际上是什么呢?是科技含量、人才素质的竞争,而归根到底是创新上的竞赛,谁不认识这一点,谁在这个问题上陷入盲目,必然要犯严重的历史错误。事实明摆着,在今天谁创新多,谁就发展快;谁创新少,谁就受制于人,不创新就灭亡。第三,我来讲讲怎样才能使我国有大量重大创新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对于不创新就灭亡,我估计很多人都有认识。问题是在21世纪能不能把创新抓好,能不能使我们真有大量的创新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全面的推进改革保证有大量重大的创新源源不断地涌现,我觉得中国必须来一次持久的、声势浩大的、广泛深入的思想运动,全国人民通过它能够认识到中国的唯一出路在于创新。与此同时,批判一切妨碍创新的旧思想,清除阻碍创新能力提高的绊脚石和不利于创新的环境,只有人们的思想不断得到解放,使创新成为全民族的一种自觉的活动,把创新要作为一种系统工程来对待。从其内部来讲,还有一个,首先要设法提高大家的创新意识,另外要提高大家的创新能力。所以从总体上说,我们只有把创新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通过思想、政治、经济全面的改革,设法把中国变为最能培养创新人才、最能留住、吸引创新人才,最适于让创新人才施展拳脚的地方,8这样中国就一定有希望。因为时间关系,我看我就不讲了,我借一幅对联来结束我今天的讲演。这幅对联是什么呢?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
本文标题:21世纪中国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