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5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2、商周时期: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耕犁基本定型。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千耦其耘)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③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战国时期确立: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延续了两千多年。三、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1)形成条件: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含义(特点):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精耕细作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局限: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4)影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局限: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一、经营形态1.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工官”制度始于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出现。(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设置工官,组织和管理官营手工业生产)2.官营手工业.特点:政府垄断生产;产品精美,产品不流入市场,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官办手工业规模大,生产不计成本,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局限: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二、纺织业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萌芽,纺织原料:麻、葛、丝西周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代表:起绒锦技术、素纱禅衣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6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明:江南地区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三、冶金业夏商周-春秋: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春秋时期:冶炼生铁和钢战国时期:淬火技术东汉时期:汉代开始用煤冶铁;杜诗(东汉)发明水排,提高了生产效率。南北朝:灌钢法四、制瓷业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南北朝:烧制出白瓷唐三彩(陶)唐代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宋: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元:青花瓷明:五彩瓷器清:粉彩瓷器、珐琅彩瓷器。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一、市的发展:(1)秦代:法律管理商业。规定商品明码标价(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当严格;(3)南北朝:出现草市,设草市尉管理。(4)唐代:夜市繁盛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5)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也较完备。(瓦肆)(6)明清:都市中形成繁华的商业区。二、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1.春秋战国:出现大商人和商业中心。2汉代: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形成3.唐朝:长安、洛阳、广陵(即后来扬州,当时号称“雄富冠天下”)4.宋代:汴京(开封);临安(杭州)5.明清: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出现商帮(晋商、徽商势力最强)和会馆。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1、概念——是指强调发展农耕,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2、目的——是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可以安定人心,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封建统治(根本目的)。3、形成和发展——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都继承并发展重农抑商政策。4、影响(或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强化了自然经济,有利于古代农业的发展;7但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这是造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二、“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2、原因:①明初主要是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②清初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③清政府一方面为防范西方入侵,另一方面认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与外国交流。3、危害——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不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也是主要原因)(2)表现:①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流发展,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3)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19世纪六十——九十年代)1、背景:西方的入侵;太平天国运动。2、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3、企业:前期;“自强”,创办军事工业。特点(官办企业)代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后期:“求富”,创办民用工业。特点(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代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4、影响:①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②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起了诱导作用③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④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四、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时间:19世纪60、70年代)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造成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利润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2、途径:①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②一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3、著名企业:1866年,方举赞上海发昌机器厂;1873年,陈启沅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或出现的第一次高潮)1、时间:甲午战争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即1895~~1913年)2、初步发展的原因——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②“实业救国”浪潮的兴起;③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直接原因)3、著名企业:张謇江苏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江苏无锡保兴面粉厂;8(三)民国初年近代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或形成“短暂的春天”)1、时间:民国初年;(1912~~1920年左右)2、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的建立和鼓励发展实业法令的颁布,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③人民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如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运动))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因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原因)3、发展概况:以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此外,烟草、火柴、榨油和化工等行业的发展也较快。(主要以轻工业为主)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启示: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5、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①“先天不足”,是“欧风美雨”的产物。②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很少。③绝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没有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④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所以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既矛盾又依赖。(四)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927~~1936年)1、原因——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政策和措施:①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②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③人民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等。2、但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民族资本的发展仍然受到阻碍(五)抗战期间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1937~~1945年)状况:日益萎缩(秋天,困境)原因:①沦陷区,日伪政权疯狂的经济掠夺,日本侵华资本膨胀,毁坏或吞并民族工业②国统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空前加强。官僚资本乘战时民族工业之危,吞并民营企业,进行大规模掠夺。(六)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1945~~1949年)状况:陷入绝境(冬天)原因: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官僚资本的压制;繁重的捐税负担;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长期的战乱等。五、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非常艰难和曲折的原因和启示原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同时,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难以独立发展。启示:民族独立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政府政策是企业发展的保证;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抓住机遇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六、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有着重要地位和深刻的历史影响1、民族工业是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2、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也影响着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和力量增长,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也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9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总路线1.内容:一化三改(即国家工业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特点:发展生产力(工业化)与变革生产关系(三大改造)同时并举。二、“一五”计划(时间:1953年—1957年,1953年开始实施,1957年提前超额完成)A、目的——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B、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C、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由此开始起步;随着“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三、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1、内容(1)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2)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创举)2、意义: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四、探索的成果与失误1、成功的探索——①1956年4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的发表,是理论上探索的开始②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95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