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曹雪芹一、教学目的1.了解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2.学习作品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表现主题思想的特点;3.体会作品生动、洗练、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二、曹雪芹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先世为内务府“包衣”(满语奴仆之意),属正白旗。清人南下,曹家跟随入关。从曾祖父曹玺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时间约60年,是康熙时期显赫一时的贵族世家。雍正初年,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打击,曹被罢官,家产抄没,家道衰落。次年,曹家由南京迁回北京居住。十年后,乾隆年间,曹家再次遭受打击后彻底败落。此时,曹雪芹约十六七岁。三、《红楼梦》的版本系统1.脂评本系统。有十二种,皆附有脂砚斋评语,属于前八十回的手抄本系统。2.程高本系统。有两种。即程甲本和程乙本。属于活字印刷本。四、内容分析1.主题与情节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经过,揭露了封建时代官僚机器的黑暗与腐朽。本案中,甄英莲被拐是“真应怜”,冯渊惨死是“逢怨”,而官府不过是个“葫芦庙”,贾雨村只认“护官符”。这个不认恩人的“葫芦官”在“葫芦僧”的“指点下”糊里糊涂的就判断了一场是非莫辨冤曲难申的“葫芦案”。2.结构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初接命案点明案件由来和矛盾的双方,也为整个故事的发展设下了悬念。第二部分(第2至9段):密室定计密室叙旧门子献护官符详述隐情献策谋划第三部分(第10段):断案了解徇情枉法,胡乱判案书信二封,聊保平安充发门子,以绝后患3.艺术特色(1)随情节的发展逐步表现人物性格贾雨村接案时的“大怒”门子“使眼色”时的“疑怪”退至密室时的“一惊”见“护官符”后的笑问(2)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对话十分个性化“那有这等事!打死人竟白白的走了拿不来的!”“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表现了贾雨村老奸巨猾、虚伪奸诈的性格特征。(3)语言表现力强通俗、生动、洗练护官符的四句俗谚五、延展阅读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六、推荐参考书目1.《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蔡义江著,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2.《曹雪芹家世新考》冯其庸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本文标题: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01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