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详解
《论语》两则教学设计(三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并抄写《论语》一则,知大意。2.了解孔子及其生平,知道他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做好读书笔记。知道能学习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教学重点】熟读知大意。【教学难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有这样一个人,只做过几任小官,却比帝王还要名垂千古;有一个人,生前壮志难酬,死后却被尊为万世师表;有这样一个人突破官府的垄断,兴办了私学,让平民子弟第一次有了学习的机会。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指名回答:孔子二、走进作者:简介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是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者。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在政治上提出了“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爱惜人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在教育上他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温故而知新”,把学和思结合起来。他的思想对后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至今仍为人们所尊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论语》选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四书五经”之一,它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载体,也是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三、整体感知句子:第一课时《论语》---学而时习之……一读:读选篇1、教师范读。生注意“说”的读音,停顿和节奏。2、师领读,生模仿读。3、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二解:说大意1、接下来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理解句意。2、小组汇报。3、课堂背诵。三悟析品:对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不太理解,这一句,可以结合相关的背景来解读。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希望能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但却处处碰壁,遭人冷眼。而他就是在这样不被人知、不被理解的情况下,依然说道:不怨恨、不生气,可见孔子的自信、豁达,真是有君子之风啊!四、课堂小结:追求真理,并能在事件中获得检验,应用与完善,在实践中体现学习的价值,这是令人开心的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令人开心的。因为真理是不分地域的;当没人理解你的时候,不怨恨不愤怒也是君子所为。【布置作业】1、结合实际谈理解,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说说看。学生思考指名回答2、指导做好阅读记录卡。强调学生的书写。展示表现优秀的记录卡。第二课时《论语》----学而不思则罔……一读:读选篇1、教师范读。生注意“说”的读音,停顿和节奏。2、师领读,生模仿读。3、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二解:说大意1、接下来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理解句意。2、小组汇报。3、课堂背诵。三悟析品:这句说出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小故事解读:有一个人家两个儿子分家产,父亲有个匾上有“学问”二字,儿子便把它锯开,一人拿一个字回去。各自按照匾上的字来做,一个拼命地学,一个拼命地问,最后都是一无所成。故事告诉我们的也是要努力学习,也要开动脑筋问。看来,学和思连在一起才能成就学问。对于我们的同学来说,应该对这一条感受最深了,因为我们学校的学风就是:勤学好思。四、课堂小结:在学习中,思考和勤奋有很大的关系,不思考对所学的东西就是茫然懵懂,光思考不继续学习所学就会停滞不前。【布置作业】1、结合实际谈理解,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说说看。学生思考指名回答2、指导做好阅读记录卡。强调学生的书写。展示表现优秀的记录卡。第三课时《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一读:读选篇1、教师范读。生注意“说”的读音,停顿和节奏。2、师领读,生模仿读。3、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二解:说大意1、接下来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理解句意。2、小组汇报。3、课堂背诵。三悟析品:这句最早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提出“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论语》书中也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价值。四、课堂小结:在学习中,思考和勤奋有很大的关系,不思考对所学的东西就是茫然懵懂,光思考不继续学习所学就会停滞不前。【布置作业】1、结合实际谈理解,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说说看。学生思考指名回答2、指导做好阅读记录卡。强调学生的书写。展示表现优秀的记录卡。第四课满江红【教学目标】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生能有感情吟诵《满江红》。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雨涵的爱国主义思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一、导入:师:曾经有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她对儿子一生的愿望浓缩成四个字“精忠报国”。母亲的名字无人知晓,儿子的名字却无人不知。大家知道他是谁么?师:没错,他就是响当当的“岳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岳飞,亲身感受它的爱国情怀。二、走进作者:师: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关于岳飞的小故事么?或者你认识的岳飞是什么样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找到的资料吧。生:岳飞是南宋人。生:岳飞是将军也是诗人。生:岳飞带领的岳家军声名远扬。师: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岳飞,对他如此了解。那请看一看我眼中的岳飞吧!(岳飞简介: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少时勤奋好学,练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绍兴六年,岳飞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桧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岳飞这首《满江红》(板书课题)三、整体感知课文:一读:1、教师范读,划分断句。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岳飞的《满江红》,感悟作者情吧!师:首先请同学们拿出经典诵读书,翻开第4页,手拿书的底端,倾斜45度角,认真听老师范读,将停顿的地方在书上用“/”标注,划分断句。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2、自由诵读。学生模仿范读有感情地大声诵读。要求:读书过程中试着读出小节停顿,注意节奏和重音,读不准确的句子多读两遍。3、朗读。男女生、师生配合,通过不同形式朗读。朗读过程中纠正字音,教师随机点拔。(教学理念:自由朗诵、整体感知;聆听范读、比照仿诵等。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同时也提高学生驾驭汉字的能力。)二解:1、交流对古诗的理解。2、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质疑交流:“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等闲”—轻易,随便。3、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三悟:1、通过提问,介绍词的大意,简单分析作品。问题: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明确:①《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②“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板书)全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节奏稳健,抒发了岳飞的悲愤之情,表现了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2、小声吟诵读――体味本词意思(小组自由读)四析:岳飞这首《满江红》,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它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喜爱。上阕写作者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下阕写了三层意思: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五品:1.掌握朗诵的节奏。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2.读出深厚的感情。3.生个别朗读,师生评议。4.放优美的音乐,师生动情地泛读。通过音乐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四、课堂小结: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爱国词。本词的内容充满了对敌寇的痛恨,对国家的热爱。全词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奔放,气势恢宏。它表达的是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是当时人民奋起杀敌的愤怒的吼声。从艺术上看,本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板书设计】满江红上阕:精忠报国下阕:还我河山【布置作业】: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必做题)2、从《满江红》这首词你能感受到岳飞是一个怎样的英雄形象?(选做题)第五课回乡偶书【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大意。2、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教学重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介绍背景。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亲两人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二、解释题目:⑴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重点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三、整体感知古诗:一读:1、师:自由读诗,读准生字新词,并边读边观察,想想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3、检查反馈:⑴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再齐读生字新词。⑵指名读诗;分组读诗;齐读古诗。二解: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学习诗句一: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2、学习诗句二: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三悟析品:1、感情朗读整首古诗。2、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3、故事续编。四、课堂小结:小朋友们,你听说过“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这句诗句吗?我们的贺知章老爷爷在回到家乡时就有着这样深切的感受,离开家乡多年,又重新回到家乡,这种心情是激动的,又是喜悦的。让我们带着贺知章老爷爷的那种心情把古诗背一遍吧。【布置作业】1、抄写并背诵《回乡偶书》中的两首古诗。第六课浣溪沙【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赏析《鹊桥仙》的独特之处。【教学难点】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牛郎织女这一古老的神话故事,在古诗词中,早已是写滥了的套子。多少名家咏七夕,每每感叹双星聚少离多。秦观词《鹊桥仙》,能于俗套中翻反传统,出新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新意呢,透露出秦观的何种情趣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秦观,走进鹊桥仙,徜徉在七夕诗词中,揭开谜底。二、简介作者: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
本文标题: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18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