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公司治理机制探究作者:王连喜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参考文献(67条)1.于潇美日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研究2003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19953.列宁列宁全集19864.官欣荣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治理:法理和实践20035.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19946.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20007.李维安中国公司治理原则与国际比较20018.倪健林公司治理结构:法律与实践20019.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200110.滨田道代.吴志攀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监管200211.李维安现代公司治理研究200212.徐茂魁现代公司制度概论200113.殷召良公司控制权法律问题研究200114.伯利.米恩斯.陆年轻.许冀汤现代公司和私有财产198215.王文宇公司法论200416.孟德斯鸠.张雁深论法的精神196117.大卫·P·艾勒曼.李大光民主的公司制199718.孔祥俊公司法要论199719.张开平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199820.孔祥俊公司法要论199721.卞耀武.贾红梅.郑冲德国股份公司法199922.金邦贵法国商法典200023.刘俊海股东权法律保护概论199524.李维安.武立东公司治理教程200225.李惠.郭大中国政企治理问题报告200326.梁能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200027.周林彬物权法新论--一种法律经济分析的观点200228.赵旭东新公司法案例解读200529.上海证券交易研究中心中国公司治理报告(2004年):董事会独立性与有效性200430.郭锋.王坚公司法修改纵横谈200031.青木昌彦.张橹日本银行体制199832.胡鞍钢.胡光宇公司治理中外比较200433.赵旭东公司法学200334.孙光焰也论公司、股东与董事之法律关系[期刊论文]-法学评论1999(6)35.郑红亮公司治理理论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期刊论文]-经济研究1998(10)36.郑红亮.王凤彬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研究:一个理论综述[期刊论文]-管理世界2000(3)37.段强国外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研究与启示[期刊论文]-新东方2001(6)38.刘冠伦论美日上市公司管治制度1999(05)39.崔勤之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分析1999(02)40.费方域什么是公司治理1996(05)41.马宏建.朱青安然事件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几点启示[期刊论文]-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42.沈越从美国公司信誉危机看一元制公司治理的缺陷--兼论我国公司治理框架选择[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研究2002(12)43.彭真明.江华美国独立董事制度与德国监事会制度之比较--也论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期刊论文]-法学评论2003(1)44.沈越美德公司治理结构中领导体制比较[期刊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45.聂德宗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立法模式及发展趋势2000(06)46.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及对我国企业改革的借鉴[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研究2003(9)47.程宗璋公司经理权的滥用和公司治理机制的重建[期刊论文]-经济管理2002(24)48.马连福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初探[期刊论文]-南开经济研究2000(2)49.马俊驹.聂德宗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当代发展——兼论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构[期刊论文]-法学研究2000(2)50.彭真明.江华美国独立董事制度与德国监事会制度之比较--也论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期刊论文]-法学评论2003(1)51.杨帆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外部监事制度[期刊论文]-法学2001(12)52.张荣霞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比较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兼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立法选择[学位论文]硕士200553.吴建斌日本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经验及启示[期刊论文]-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2)54.MayerColinCorporateGovernanceinMarketandTransitionEconomics199555.RWRamageCompaniesActs:TableA1856-1985198556.LSSealyCasesandMaterialinCompanyLaw199257.JSTomsTheriseofmodernaccountingandthefallofthepubliccompany:theLancashireottonmills1870-19142002(1-2)58.RobertGertner.StevenKaplanTheValue-MaximizingBoard199659.RWRamageCompaniesActs:TableA1856-1985198560.BenthamAnIntroductiontothePrinciplesofMoralsandLegislation182361.DianeDelGuercio.JenniferHawkinsThemotivationandimpactofpensionfundactivism1999(03)62.DavidSNorthTheroleofmanagerialincentivesincorporateacquisitions:the,1990sevidence2001(02)63.LawrenceDBrown.HuongNgoHigginsManagingearningssurprisesintheUSversus12othercountries2001(4-5)64.MetteLaustenCEOturnover,firmperformanceandcorporategovernance:empiricalevidenceonDanishfirms2002(03)65.Jo-AnnSuchard.ManoharSingh.RobertBarrThemarketeffectsofCEOturnoverinAustralianfirms2001(01)66.RobertMBushman.AbbieJSmithFinancialaccountinginformationandcorporategovernance2001(1-3)67.SimonSMHo.KarShunWongAstudyoftherelationshipbetweencorporategovernancestructuresandtheextentofvoluntarydisclosure2001(02)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陈刚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实证分析2006公司治理是近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公司经营目标上产生不一致,由此形成委托代理问题,这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公司治理体系是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的统一:内部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外部治理机制则以经理人市场及公司控制权市场为主要内容。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证结果表明,公司控制权市场作为公司治理外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会对公司治理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本身的特殊性造成了上市公司治理的特殊性。我国上市公司虽然也都按规定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但是它们大多流于形式,尤其是董事会,不仅成为一种形式,甚至成为大股东操纵上市公司的工具;外部机制中的经理人市场还远未形成,股票市场则基本不能发挥对上市公司管理者的监督作用。可以说,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中还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无论是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还是外部机制,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而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也频频发生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事件。从理论上说,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将改变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造成董事会和管理层变更,进而作用于公司治理,由公司控股权转移形成的控制权市场也因此成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现在的市场条件下,控制权转移能否如国外实证研究结果和理论推导那样的改善公司治理,这是一个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正是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来对这问题加以回答。在论文的结构安排上,本文分为前言和三个章节:前言部分对我国控制权市场的重要性及本文的所要研究问题作一个简单说明。第一章对控制权转移和公司治理关系理论综述。重点对与控制权相关联的概念进行规范,着重区分了控制权与控股权这两个概念。同时对公司治理目的和机制进行阐述,并指出在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机制中,控制权市场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最为有效的一种机制。第二章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与公司治理关系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这是本文重点部分。而在本章中又侧重于实证分析,通过设计公司治理结构评价体系,重点在实证上检验如下几个问题:1、企业在控制权转移前的公司治理上是否有某些特征,使得其成为收购目标?2、控制权转移前,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否相对较差?控制权变动之后,公司治理结构是否有所改善?不同类型的并购对公司治理改善有无影响?3、公司治理评价体系中哪些指标与公司治理整体改善有关联?本章的实证分析对上述问题给出了一定的解答:一是企业在控制权转移前的公司治理上确实具有某些特征使得其成为收购目标;二是控制权转移后的公司治理,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善,但是公司治理整体上趋向恶化;三是公司治理评价体系中的确存在某些指标,如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高管持股比例等,与公司治理整体改善有一定的关联。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不同主体发起的收购中,除外资企业发起的收购外,其他收购主体对上市公司进行收购后,上市公司治理效果并无明显改善。而在不同的并购方式中,无偿划转对公司治理结构改善的影响最大,司法划转次之,再次是要约收购,最差的反而是协议转让方式。通过分析我们还认为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背景下,国有股占比高并不意味着公司治理结构一定较差。此时,国有股不能盲目退出,而应考虑非国有股投资者有无能力管好企业,否则国有股的退出不仅不能带来治理结构的优化,还有可能导致公司管理混乱和业绩下降。第三章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真正动因,在此基础上对完善我国控制权市场提出改进建议。认为控制权转移除了存在政府和企业方面的动因外,还存在着管理者和控制权收益这两个治理因素上的动因。通过分析,我们有如下结论:我国上市公司中发生控制权转移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而是通过控制权转移,达到对资产进行重组,改善公司业绩,保住上市公司这个“壳资源”的目的。本章最后提出要从政府职能归位、强化董事会功能、提高银行监督意识、完善法律法规这四个方面来完善我国控制权市场。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在理论上阐述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存在对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然后运用综合归纳、理论推导和数据支持等方法,搜集整理了我国2003年的上市公司控股权转移的案例,通过对这些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前后相关年度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公司控制权转移前后的治理结构,从而实证研究在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下,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与公司治理之间的真正关系。本文在研究中的几个特色:1、实证分析过程中分析指标和数据的选取。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实际国情,本文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7个可以量化的指标进行分析处理,这些指标可以代表上市公司治理的大部分项目。数据中既有截面数据又有时间序列资料,有助于保持计量结果的稳定性;并且样本中既有业绩相对较好、财务制度相对健全的上市公司,又有绩效较差的样本,避免了样本误差的存在。2、研究方法上注重系统连动性和多角度验证分析。为保证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实证分析方法上有主成分分析、Logistic方程分析等方法;而在具体检验方法上,既有参数检验又有非参数检验;既从公司治理结构的单项构成部分也从公司治理整体评价等方面多角度实证挖掘控制权转移对公司治理的深层影响。3、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现
本文标题:公司治理机制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