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行为与公司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行为与公司绩效关系实证研究作者:黄婕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李红基于股权结构的董事会特征对盈余信息含量影响的实证研究2008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对会计信息质量负有直接的监管责任,合理、有效的董事会治理机制能从一定程度上抑制经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会计盈余信息的可信性,从而提高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因此,董事会特征与盈余信息含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并且这种关系是否会因股权结构的不同而呈现差异仍有待检验,本文试图回答以上两个问题。本文在相关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5年的数据对董事会特征与盈余信息含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研究过程中针对董事会结构特征和行为特征,考虑到股权结构的影响,分别使用分组检验和三项交互模型检验法考察了这两类特征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对董事会人员素质特征,未考虑股权结构的影响,采用两项交互模型检验了这类特征与盈余信息含量的关系。研究发现:(1)在董事会结构方面特征,董事会规模与盈余信息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非国有控股公司来说,董事会规模对盈余信息含量的积极影响更明显:对国有控股公司来说,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与公司盈余信息含量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国有控股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信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在董事会行为特征方面,国有控股公司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与盈余信息含量显著正相关。(3)在董事会人员素质特征方面,董事会中财务专业董事的比例与盈余信息含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董事从业经验人员比例与盈余信息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一些政策建议。2.期刊论文刘丽.姚海鑫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研究——基于IT行业的对比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9,28(7)本文以2007年32家钢铁行业和30家IT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均值比较和T检验的统计方法,从董事会结构特征、构成特征、行为特征、激励特征和素质特征等5个维度对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大,行为效率低下,激励水平低、股权激励少,整体素质低等结论,为推进董事会优化建设提供动力支持.3.学位论文武娟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动机及行为特征研究2005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日渐频繁,参与主体趋于多元化,第一大股东变更的动机也随之复杂化。本文从第一大股东变更的动机入手,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博弈理论,分析了促使参与者在控制权交易过程中相互博弈的利益动机:利益关系能否实现有效均衡,是第一大股东变更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由于交易动机各有不同,在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当年,投资方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本文以2000年到2003年间发生第一大股东变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第一大股东变更行为特征进行实证研究:采用统计学方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了投资方的股权质押融资行为和重大资产重组行为;为探悉投资方在重组过程中改变主营业务方向的行为特征,以及不同性质投资方的行为特征,对这两项内容进行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经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在第一大股东变更当年,62%有股权质押行为的投资方将其所持股份全部质押,且在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资产负债率越低的目标公司,投资方股权质押的倾向越大;对目标公司进行重大重组的投资方,所受让的股权比例较大,对公司的控制力也较大,通过盈余管理操纵目标公司净收益的现象比较严重;投资方对公司的控制力越大,采取资产置换的倾向越大;投资方改变主营业务方向的目标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净收益的幅度以及对董事会的调整幅度都比其它公司的大;不同性质投资方的行为具有不同特征,民营企业入主上市公司后,股权质押行为比例是一般法人股股东的两倍多,国有股股东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以及改变主营业务方向的行为最多;三类投资方中,民营企业受让的股权比例较小,对目标公司的控制力较大,其目标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离任率较高,民营企业入主上市公司当年,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净收益的现象比较严重,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增加幅度较大。本文通过建立效用模型对大股东不当行为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得知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是大股东谋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基础。对于第一大股东变更的不当行为,需采取建立控制权市场、削弱大股东权利等有效措施来防止。4.学位论文王敏创业投资机构行为、企业能力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研究2009创业投资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创业投资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理论研究、政策分析和企业经营的热点话题。中国创业投资产业发展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呈现出募资规模和投资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产业投向分布趋于分散化、投资区域较为集中等特征。但是,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退出机制尚不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对创业投资的作用认识不足等不利因素,制约了中国创业投资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国际经验表明,创业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依赖于创业投资机构为企业提供的支持行为。近年来,中国创业投资机构数量快速增长,但由于理念、人才、经验等限制,其支持行为尚缺乏有效性,导致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促进作用有限。因此,科学识别和准确理解创业投资机构的有效支持行为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实现中国创业投资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尽管创业投资与企业成长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已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但现有研究还至少存在三方面不足:第一,研究样本基本上来自创业投资业较为发达的国家,针对中国等创业投资业尚处于兴起阶段、配套法规政策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健全的国家的研究较少,来自发达国家的研究结论是否适用于中国还需进一步验证。第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创业投资机构的属性特征及其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对创业投资机构行为特征的重要性尚缺乏足够重视。第三,关于创业投资促进企业成长的内在机制问题研究还基本停留在理论分析和描述性研究上,相关实证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因此,本研究以中国创业投资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考察对象,对创业投资机构行为特征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作用进行检验,重点剖析创业投资机构行为特征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内部机制。为此,本研究对创业投资、企业成长、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决定因素、创业投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综述,对中国创业投资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特点与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在对搜狐、赛维LDK、晶能光电等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创业投资机构行为特征-企业能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理论分析框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获取实证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创业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内在机制。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包括:(1)通过综述创业投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认为创业投资对企业成长的促进机制存在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创业投资在西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成长速度,对企业IPO有积极作用,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创业投资主要通过资金支持和非资金方面的增值作用促进企业成长,但其作用的发挥要受到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因素的影响。(2)结合理论分析、实地访谈和典型案例分析,构建“创业投资机构行为特征-企业能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理论分析模型。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决定因素、创业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等相关方面的文献分析,对赛维LDK、晶能光电、巴士在线等高新技术企业和金沙江、淡马锡等创业投资机构高管的深度访谈与典型案例分析,从企业能力这一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视角,构建“创业投资机构行为特征-企业能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理论分析模型,其中,创业投资机构的行为特征和企业能力都具有多维性,据此剖析创业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内在机制。(3)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创业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内在机制。在文献综述、实地访谈和典型案例剖析的基础上,设计和完善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问卷,于2008年3月-2008年11月间发放企业调查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采用因素分析、回归分析等多种方法,实证检验各项研究假设,主要得到如下结论:①创业投资机构对企业的投资规模、作为企业董事会成员方式提供管理支持和对企业的专业性管理支持强度这三种行为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有促进作用。②创业投资机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规模,对企业成长和员工成长起直接正向作用,对企业销售成长没有显著影响,③创业投资机构作为董事会成员提供管理支持,通过技术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起间接正向作用,通过创业导向对企业成长和员工成长起间接正向作用,对企业销售成长没有显著影响。④创业投资机构对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的专业性管理支持强度,通过技术能力对企业成长和销售成长起间接正向作用,通过融资能力对企业成长起间接正向作用,对企业员工成长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主要聚焦于提出并检验了“创业投资机构行为特征-企业能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理论分析模型,基于案例分析和统计分析的实证研究较为全面和深入地揭示出了中国背景下创业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内在机制,相关研究结论不仅回应了国内外有关创业投资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理论进展,还进一步剖析了创业投资机构的主要行为特征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内在机制,有助于相关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为官产学等各界全面深入理解创业投资的重要性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经验依据。创业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受制于各地创业投资业发展程度、企业数据获取等方面的制约,在国际上都是一项富有挑战性但极具潜力的研究议题,尚待理论深化和实证检验。限于笔者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本身的探索性性质,本研究在样本数量与构成、客观数据获取、研究方法选择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在进一步研究中不断完善。5.期刊论文吴清华.王平心.WUQing-hua.WANGPing-xin公司盈余质量:董事会微观治理绩效之考察——来自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强制性变迁的经验证据-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26(1)本文选用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变迁背景下的经验数据,系统地考察了董事会特征对公司盈余信息披露质量的治理效应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的独立性、专业性特征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呈报质量的重要因素,即:公司拥有更高比例的独立董事、拥有财务独立董事、或者设立审计委员会,均能更好地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作为表征董事会行为特征的变量,如董事会持股水平、董事会年度会议频率和兼任控股股东职务等,却与公司盈余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关系:而且,在认同审计委员会与独立董事制度能够发挥财务报告监督作用的同时,亦要避免其形式上的装饰现象.6.学位论文徐源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2008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二者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界、资本市场研究的热门话题。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了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基本研究样本,以2004-2006年度的财务数据为窗口,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即在一定范围内,董事会规模越大,公司绩效越好;超过此范围,董事会规模越大,公司绩效越差。独立董事比例与净资产收益率呈现出正的相关性,与每股收益负相关,但两者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两职合一与企业绩效呈现出负的相关性,但并不显著;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董事长是否更换及董事长教育背景与企业绩效负相关,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我国董事会还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对公司经营业绩还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只有解决了董事会结构特征的缺陷才能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的经营绩效。笔者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发现我国董事会结构特征是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为提高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提供指导性意见。本文研究的目的也在于反思我国董事会存
本文标题: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行为与公司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