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中外传记作品复习课件
1、下列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臃肿yōnɡzhǒnɡ废圮fèipǐ轻佻qīnɡtiāo酗酒xùjiǔB、睥睨pìnì讴歌ōuɡē缄默jiānmò痊愈quányùC、箴言zhēnyán酝酿yùnniànɡ狂飙kuánɡbiāo梦呓mènɡyìD、宁谧nínɡmì抹煞mòshā贵胄ɡuìzhòu诙谑huīxié解析:D(mǒshàhuīxuè)•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慵懒炫耀震摄彬彬有礼•B、弥留裨益唔面大声疾呼•C、抽搐漩涡踌躇嗷嗷待哺D、滑稽粗犷敷衔肆无忌惮•解析:C(A慑B晤D衍)•3.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狷介繁琐偕同间谍乌烟瘴气B.寂漠抱复诙谐坐镇民生凋敝•C.复辙慰藉因缘杀戮慷慨陈词D.纨绔想像赌搏艰深历精图治•答案:A•解析:B项,“漠”应写为“寞”,“复”应写为“负”;C项,“复”应写为“覆”;D项,“搏”应写为“博”,“历”应写为“励”。•4.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胡人___________归来,在长安市上痛饮高歌,这使长安的人民多么痛苦,多么失望!•(2)这说明皇帝并不___________什么真正的谏臣,这只不过是他身边的点缀。•(3)这首诗只是客观的叙述,但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所感到的人民最深的痛苦;它一再被后人___________,只因为它最真实地告诉我们,过去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是怎样对待他们的人民。•A.凯旋须要传诵B.凯旋需要传诵•C.胜利须要传颂D.胜利需要传诵•答案:B•解析:“凯旋”即战胜归来。“需要”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须要”只能作动词。强调重点不同,“需要”强调对可见可感物件的要求,主体与客体之间有着要求与被要求、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须要”强调事理上的必要,一般不用在对具体物件的要求上。“传颂”意为传布颂扬,“传诵”意为传布诵读。•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照片拍得好,诗歌写得有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的。•B.这套航天服可比“护身符”管用,到了太空,一旦发生真空、低压以及缺氧、低温等恶劣环境,航天服就是宇航员的“救身符”。•C.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日子,国外盛行的这种消费理念在郑州人买房问题上表现得最为抢眼,郑州大约有七成左右的市民买商品房选择了按揭贷款。•D.以一种轻松平等的方式取代毕恭毕敬的心情,在呼朋引伴的称呼中表现彼此友好的姿态,这不能不说是“朋友”一词的魅力所在。•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综合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两面和一面呼应不当;B项,“发生”与“恶劣环境”搭配不当;C项,“大约”和“左右”重复,删去其中的一个。•6.下列各句中,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各备课组在备考期间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实践证明,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取得年高考的胜利。•B.时隔50年我开始了和平之旅,此次故地重游,望着眼前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不禁觉得耳目一新。•C.来函收悉,您让我前去作学术报告是我的荣幸,但我只能敬谢不敏,还望见谅。•D.当年西部刚刚开发的时候,我们来到这里,很少见到人烟,汽车如入无人之境。而转眼间,这里就发展成了一个繁荣的小镇。•答案:C•解析:A项,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B项,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同,全是新的,这里忽略了“听”,C项,以自己能力不够为由恭敬地推辞。D项,比喻作战勇敢,无人敢抵挡。•7、把下面6句话依次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上下文语义连贯。•现在,诗歌是越来越不景气了,这也难怪,一些故作深沉的和故弄玄虚的诗歌好像在那儿有意“自绝于人民”似的,在自我陶醉中画地为牢,那些除了他自己谁也看不懂的诗歌把那一点点有限的感情拧过来拧过去,痛苦得别扭,欢喜得蹊跷,意思九曲十八湾,上气不接下气地用生造的词语拼接了又撕碎,撕碎了又拼接;流行歌曲是越唱越热闹了,倒也必然,,让稍有知识的听众觉得莫名其妙。•①那些浅浅的笑靥和嗲嗲的娇嗔加上东拼西凑的词语•②不知所云的歌词•③可相当多的歌词也好像是在那儿重复来重复去的唱老调•④灌进听众的耳朵里•⑤常常让不知就里的听众觉得深沉奥妙•⑥仿佛要把一滴感情化开变成一大锅浓汤阅读《贝多芬:一个巨人(何为)》完成下列问题(1)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这是为什么呢?•(1)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2)“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贝多芬被感动了。他的态度与心理发生了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贝多芬了解到客人并不像一般人那样把他看作一个厌世者,而是认为他有着“真实的好灵魂”并准备把他(生平、消息、真实的好灵魂)介绍给大众。(3)“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什么?•(3)心里的音乐,大自然,生的意志和高尚的精神。(4)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巨人”的述说--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2)“老狮”的画像--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3)他者的视角--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4)语言描写、肖像描写、侧面描写都要借助原文中的内容来作具体分析,必须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和了解贝多芬生平及当时人对他的一般看法的情况下来写。•示例(2)“老狮”的画像:这是一位巨人,一位不为世人了解的音乐巨人。他,自比为“老狮”,我想,这是一只蓬松着毛发,对外界的一切都很敏感的,且饱经沧桑的“老狮”。这不,何为先生就用一支略显沉滞的硬笔将音乐巨人贝多芬推到了读者的面前•对于一个普通人,耳聋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一个把音乐当成生命的音乐人来说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打击。他下楼时沉重的脚步,衣服背心显得十分陈旧,甚至不洁丽;早已失去效用却仍拖在背后的助听器无不表现出他耳聋后的精神状态。他“五尺左右,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和命运的担子”,使人感觉到的是那种在命运的重压下不屈的生命,他表现出来的是“能担当得起”,他的“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头发,“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一种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起初,他“无视屋内的人”,“不耐烦”客人的来访,当他知道客人的来意后,他虽然严肃却露出善良的微笑,并幽默地自嘲了一下,而当客人表示敬畏和理解时,贝多芬甚至流泪,他激动地表达自己的神经之地,都表现了他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总之,这篇写人散文,作者将语言描写和肖像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这位音乐巨人也是生命的巨人描上了浓重的一笔。•永恒的托尔斯泰•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竟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还有总是穿了破衣服拍照的福克纳,还有鲁尔弗,还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在图书馆里吸了一辈子灰尘的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竟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又终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仔细想想,大师是谁,海明威还是福克纳?川端还是谷崎润一郎?心里忽然明白过来,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那个长着大胡子身穿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大的托尔斯泰。•现代作家如海明威、卡夫卡、马尔克斯,怎么着都觉得散碎了点,思想让人捕捉不住,令人激赏的往往只是语言、细节和叙述手法。现代文学展示着现代的人生?如果说文学仅仅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那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毕竟,文学不只是展示。仅此一点,海明威怎么能和托尔斯泰比?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一面“镜子”,托尔斯泰怎么能仅仅被说成是一面“镜子”?••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托尔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忏悔之情,不是白种人或是黑种人或是黄种人的忏悔,而是人类的忏悔?为什么他的小说能让人听到深深的叹息,感觉到对人类灵魂的无情鞭挞?难道这一切不是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塔吉雅娜·托尔斯泰这样回忆她的父亲:“有一次在雅斯纳亚。波良纳那里,父亲忽然心血来潮,要大家说出人生的三个愿望。父亲想出了两个——爱一切人,被一切人爱。”现代派作家少的是爱,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学毕竟不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但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最动人之处正在于此。阅读托尔斯泰,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是那么不干净,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净化,像是跳进清流洗了一次澡。据说田园牧歌是虚幻的,但难道许多现代派作品中的浮躁、失落、异化和颓唐能成为人类的精神营养?•我们有时会觉得托尔斯泰太像一位“教主”。然而他的劝谕总是通过“真正的小说”来实现的。小说就是小说,小说不是哲学,小说是入浴而不是说教。和托尔斯泰比较一下,萨特的小说是不是太“非小说化”了?托翁总是不动声色地通过人物达到他的目的。真理从来都是浅近的,就像太阳,悬在你的头上,就那么一个圆,带给你光和热。读《复活》或《安娜·卡列尼娜》,你感觉到的是手法?语言?结构?全不是。这一切那么完美地综合着,任何一面都不特别突出,一切均水乳交融,以求突出人物来传达作家所要传达的“教谕”。这才是大师,自然、大方、有力。在托翁面前,现代许多“实验性小说”是不是太喜欢花样百出,因而太有些小气?•文学上“寻根”的说法往往显得可笑。我们的许多作家像一棵树,站在大地上却喋喋不休:“我们的根在哪里?”而暮年的托尔斯泰还是对来访的朋友说起他正在写一本书:“我的余生不长了,然而生存一刻就要工作一刻,我正在写有关政府和人民关系的书。”散步的时候,托翁常常会突然停下来,“一位老农,刚磨完了一把镰刀。托尔斯泰伯爵和他说了几句话,丢下手杖,一下子夺过镰刀,麻利地割着草以试一试刀刃”。“我们遇见两位香客打扮的老头,背着旅行袋,拄着拐杖,脚上缠着布片,快步走过。托尔斯泰叫住他们,说了一会儿话,又从怀里掏出钱包,给了他们一些钱”。真不知道托尔斯泰和两个老头说了些什么,想必不是“今天天气哈哈哈”。他一生都努力地想使自己不要远离人民。•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日记和关于他的回忆录,一次次地让人感动。我想,面对托尔斯泰的著作你就会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是大师,知道托尔斯泰与某些“大师级”作家分量的不同。•12.根据文意,分别解释文章第一段与第六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①有段时间曾经怀疑最初的认识,现在终于明白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师。②许多作家生活在人民中间却不知道文学应该为谁服务。••。•13.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归纳作者否定海明威等现代派作家是文学大师的理由。•①内容上,现代派作家的作品•仅仅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或“充满浮躁、失落、异化和颓唐”)•②形式上,现代派作家的作品•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或:只注重语言、细节和叙述手法)。••14.作者认为托尔斯泰是“真正的大师”,理由是什么?请你写出三点。•①托尔斯泰的作品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②托尔斯泰的作品能够净化人的心灵。•③托尔斯泰的作品总是以突出人物来传达主题思想。•④托尔斯泰始终不忘与人民的联系(学生答到其中三点即可得分)•15.文章既评述托尔斯泰,又点评了现代派作家。这是—种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对比(答“比较”或“反衬”也可)。作用①使文章内容更鲜明突出,从而说明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文学大师;②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追求。
本文标题:中外传记作品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53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