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4课BC1046BC771BC476BC475BC221西周春秋战国朝代更替结构示意图东周(BC770-BC256)周平王洛邑春秋——因鲁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诸侯争霸连年不断的阶段特征而得名,也因西汉刘向作史书《战国策》而得名。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时期东周周朝春秋战国政治经济军事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礼乐征伐出自诸侯→礼乐征伐出自大夫日益激烈的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称霸天下的欲望二、春秋时期的改革——管仲改革1.背景:2.内容:“相地而衰征”3.影响对齐国:增加了财政收入,使齐国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对其他诸侯国:起了榜样作用《史记》云:“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私田大增使得占有者十分富裕,而靠公田赋税的诸侯收入却日益减少。特点: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维护奴隶制统治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尊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卷13《周末风俗》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论战国风俗战国七位君主变法示意表魏文侯〈李悝﹑吴起变法〉前445-387年楚悼王〈吴起变法〉前401-381年秦孝公〈商鞅变法〉前364-338年齐威王〈邹忌变法〉前356-320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前325-299年燕昭王〈乐毅变法〉前312-279年韩昭侯〈申不害变法〉前362-333年战国的变法潮流魏文侯变法李悝政治经济“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强调法治,制定《法经》吴起军事“尽地力”的农业政策三、战国时期的改革——魏文侯变法1.内容创建军队“武卒”特点:改革由经济基础逐渐转移到上层建筑,维护地主阶级统治。1)对魏国:2、影响:3)对历史进程:2)对其他诸侯国: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促进了社会的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管仲、李悝——法家代表。体现了他们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1.探究——以上三位改革家分别是哪些思想派别代表?体现了他们什么思想主张?吴起——法家、兵家的代表。体现了他们强调国家和军队内部协调统一;军队必须严格执行命令;重视军队的素质和作战技能。名称分类管仲改革李悝变法时间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内容经济上涉及对井田制的变革“相地而衰征”改变世卿世禄制;“尽地力”;“肺沟洫”;强调法治。成效增强了国力,使国家迅速崛起,成为当时比较强大的国家。未改变社会性质,仍然是奴隶制国家使魏国走进封建社会2.比较管仲改革与李悝变法的异同什么是分封制?分封的目的是什么?西周都分封哪些人去做诸侯?西周的诸侯国与商王朝的附属国有何不同?分封制的作用如何?1.概念:2.目的:3.范围:4.内容:5.作用: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周王室将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封赐给臣下,广建子国,用以拱卫周王室。巩固西周统治。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周王封土地和人民;诸侯尽义务;诸侯继续分封。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周王诸侯卿、大夫士西周等级制度示意图分封制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西周又实行了分封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什么是宗法制?宗法制确定的继承方法是什么方法?什么是大宗、小宗?大宗和小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宗法制起了什么作用?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所谓宗法制,指的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它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逐渐完备。•核心:•内容:•维护的工具:•作用:嫡长子继承制确立大宗、小宗体系礼乐制度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宗法制确定的继承方法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度核心)。也就是说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为尊贵,故嫡长子也被称为宗子。而凡是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都被成为大宗。小宗则是相对与大宗而言的。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对于大宗而言,小宗就是他的臣属,要对大宗绝对的服从。同时,小宗也是大宗的兄弟,具有血缘关系。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学思之窗“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经·小雅·北山》你知道《诗经》中的这句话的意思吗?即天子对天下的土地拥有所有权。商、周时期,所有土地均归国王所有,这称为土地国有制。什么是井田制?“公田”和“私田”是怎么回事?井田制:一种土地国有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这里说的“国有”实际上是一种国王为代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农政全书》内容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公田”,由贵族占有;“私田”,是农夫的份田。两者均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井田制的瓦解井田私田国有奴隶主私人占有产品要向周王进贡不用进贡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之上的,两者都是奴隶制存在的重要条件。两者的瓦解预示着奴隶制的消亡。私田越来越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看右图:第一层左为竞射图,右为采桑图;第二层左为宴乐舞武图,右为习射图;第三层左为攻防图,右为水战图。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战国铜壶金银错宴乐图说明了当时盛行习武。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管仲与齐桓公【齐桓公】(?~前643)春秋齐国君主。名姜小白。齐公之子,齐襄公弟。襄公在位,荒淫乱政,诛杀不当,他以避祸奔莒。襄公死后,姜小白返齐,被立为国君,是为桓公。他不计前嫌,任用管仲治理国家。在管仲和鲍叔牙等人的辅政下,又兼齐国地势辽阔有渔盐之利.很快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霸业至顶峰。齐桓公在位时,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终成春秋五霸第一人。管仲死后,他信用小人,疏于政事。及卒,诸子争位,齐霸业遂衰。齐桓公的用人之鉴•齐桓公不杀仇人,已属大度;重用仇人,更非一般。•其重用管仲,是惟才是举的千古师表。•然而可悲的是,到了晚年他却因重用奴才而误国。•齐桓公因重用人才而称霸,因重用奴才而败国,可谓千古之鉴。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许多领域都有卓著的建树。齐桓公即位后,经鲍叔牙推荐,用管仲为相,被尊称为“仲父”。管仲从政40多年,其生平事迹和思想言论主要记载于《左传》、《国语》、《史记》等。他一面强调“法治”,一面肯定道德教化,重“礼”“法”和发展经济。在齐国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从而使齐国国力大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管仲也被后人誉为名相。李悝,战国时魏国人,著名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在魏文侯支持下,李悝提出一系列变法主张,政治上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国策;经济上提出了“尽地力”主张,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和平衡粮价的“平籴法”,保护封建经济。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在当时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引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李悝为巩固变法成果,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使之成为法律,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了变法。吴起,卫人,少时“家累千金”,后破产求仕。曾和李悝一起辅佐魏文侯,使魏成为战国首强。魏文侯死,吴起因受人谗害,被迫去楚。楚悼王素闻吴起贤能,任他为相,主持变法事宜。他以财政促军政,废除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度,开发了边远地区,使楚国国力大振,但也受到失利贵戚的强烈反对,悼王死后,宗室大臣射杀吴起,变法因此夭折。吴起变法对数十年后的商鞅变法有重要的影响。自学检查抢答题:流传到今天的有关“春秋战国”的成语非常多,如围魏救赵、卧薪尝胆、纸上谈兵等,你还能说出哪些来?魏秦赵齐楚燕韩匈奴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看谁说得快!课件制作:深圳市红岭中学吴磊E-mail:szhlwl0203@126.com
本文标题: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816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