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广东省种禽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技术指引
广东省种禽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技术指引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广东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切实做好种禽场重点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引导和支持种禽企业开展动物疫病净化,根据有关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指引。一、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国家和广东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二、净化目标(一)总体目标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沙门氏菌病、禽白血病。要求到2015年,全省祖代以上种禽场达到净化;到2020年,全省所有种禽场达到净化。(二)不同动物疫病的净化目标1.高致病性禽流感:无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病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原学监测阴性;免疫密度达到100%;80%免疫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HI抗体效价不低于6log2。2.鸡新城疫:无鸡新城疫临床病例;新城疫病原学监测阴性;免疫密度达到100%;80%免疫家禽新城疫HI抗体效价不低于6log2。3.沙门氏菌病:无鸡白痢、鸡伤寒临床病例;原种鸡场阳性率低于0.3%,一般种鸡场阳性率低于0.5%。4.禽白血病:无禽白血病临床病例;禽白血病病原学监测阴性。三、总的净化策略参照国内外动物疫病净化经验,广东省种禽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拟分准备阶段、控制阶段、净化阶段、认证维持阶段等四个阶段进行。不同动物疫病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所处的净化阶段。1.准备阶段。主要开展种禽场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依据动物疫病实际流行情况确定科学的净化策略,建立适合不同净化阶段的监测方法,制定相应的免疫制度(适用时),制定种禽场生物安全综合防护措施,提供开展净化工作所需的各项技术支撑和组织保障等。2.控制阶段。当动物疫病的群体流行率较高时,种禽场应采取以免疫为主(适用时)的控制策略,并配合实施控制阶段的监测计划。沙门氏菌病的控制以较大力度的检测-淘汰策略为主,定期监测,同时淘汰阳性鸡。禽白血病的控制应针对不同阶段的鸡群,采取以p27抗原检测和病毒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淘汰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阳性鸡。本阶段的目标是使群体流行率降到较低水平。3.净化阶段。当动物疫病的群体流行率较低时,种禽场应采取以检测-淘汰为主的净化策略,同时配合净化阶段的监测计划。禽白血病的净化需继续对阳性群进行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分离,淘汰所有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阳性鸡。本阶段的净化目标是实现群体疫病净化。4.认证维持阶段。种禽场达到净化后,可申请无特定病原场(群)认证,并采取必要的证明无疫的净化抽样、净化监测措施,维持场(群)净化。四、不同动物疫病的净化技术1.高致病性禽流感(1)准备阶段: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和病原学调查,了解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抗体水平和隐性带毒情况。(2)控制阶段:当群体80%个体HI抗体效价低于6log2时,成年种禽每3个月免疫一次,其它阶段的家禽免疫程序可参考表4。免疫21天后进行抗体监测,HI抗体效价低于6log2的及时补免。每年开展2次病原学监测。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原学阳性时,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对阳性禽及其同群禽进行隔离,必要时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将阳性样品送广东省动物卫生监督总所(中心)复核。经确诊阳性的进行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将阳性情况按快报要求报告。(3)净化阶段:当群体80%个体HI抗体效价低于6log2时,进入净化阶段。免疫程序参考表4。每年开展4次禽流感免疫抗体和病原学监测,监测时间在免疫21天后进行。运用禽流感通用型RT-PCR或荧光RT-PCR诊断方法对咽、肛拭子样品进行检测,发现有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的,进一步用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RT-PCR或荧光RT-PCR诊断方法进行分型确认,结果为仍为阳性的应按照控制阶段的措施进行处置。2.鸡新城疫(1)准备阶段:开展新城疫免疫抗体和病原学调查,了解新城疫的免疫抗体水平和中强毒带毒情况。根据预期流行率确定抽样量。(2)控制阶段:当群体80%个体HI抗体效价低于6log2,或群体中强毒带毒率高于1%时,应及时淘汰销毁带毒鸡,以新城疫灭活疫苗补免,对已开产的鸡要求每3个月免疫一次,其它阶段的鸡免疫程序可参考表4。每年开展2次免疫抗体和病原学监测,监测时间在免疫21天后进行。经补免,80%个体HI抗体效价低于6log2时,应排查其它免疫抑制性疾病,淘汰免疫低下鸡只。(3)净化阶段:当群体80%个体HI抗体效价高于6log2,群体中强毒带毒率低于1%时,进入净化阶段。免疫程序可参考表4。每年开展4次新城疫免疫抗体和病原学监测,监测时间在免疫21天后进行。运用新城疫中强毒RT-PCR或荧光RT-PCR诊断方法对咽、肛拭子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为中强毒阳性的予以淘汰销毁,逐步达到全群净化。3.沙门氏菌病(1)准备阶段:运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开展沙门氏菌抗体监测,了解种禽场沙门氏菌病的流行情况。(2)控制阶段:当沙门氏菌抗体阳性率高于2%时,应在鸡群产蛋率达10%(或120-140日龄)时对全部鸡只进行检测,淘汰所有阳性鸡。以后每3个月对全部鸡只检测1次,直至达到阳性率低于2%的控制标准。每次检出的阳性鸡必须立即淘汰,并对环境、笼具等进行彻底消毒。(2)净化阶段:鸡群达到控制标准后,对未开产的鸡群,仍需在产蛋率达10%(或120-140日龄)时对全部鸡只进行检测,淘汰所有阳性鸡。以后每3个月监测淘汰1次。母鸡按发现疫病的抽样要求进行监测,公鸡全检,淘汰所有检出的阳性鸡。如此反复,直至到达“原种鸡场阳性率低于0.3%,一般种鸡场阳性率低于0.5%”的净化标准。4.禽白血病方案一:从种鸡阶段开始净化(1)准备阶段:采集后备鸡群和核心群泄殖腔棉拭子,进行p27抗原、J和A/B抗体检测,以确定鸡群禽白血病感染率和感染类型。(2)控制阶段:当鸡群禽白血病感染率在20%以上时,采集核心群全部鸡的泄殖腔棉拭子,进行p27抗原检测,将p27阳性和阴性鸡分开饲养。分别取p27阳性鸡的血清或蛋清接种DF-1细胞,分离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淘汰病毒阳性鸡。(3)净化阶段:当鸡群禽白血病感染率在20%以下时,分别在68日龄(选育前)和168日龄(开产前)至少做2次病毒分离。对核心群鸡全部采血接种DF-1细胞,检测p27抗原,淘汰p27抗原阳性鸡。对保留下来的核心群种鸡的下一代,检测所有刚出壳鸡胎粪中的p27抗原,淘汰所有阳性雏鸡。如此反复,以达到全群净化。方案二:直接从雏鸡开始净化(1)对所有1日龄雏鸡取胎粪,以ELISA法检测p27抗原,淘汰p27抗原阳性雏鸡。(2)10周龄前(选育日龄)和开产前(产蛋率10%左右时)各对全群鸡进行一次病毒分离和淘汰p27抗原阳性鸡的工作。具体做法是采血浆接种DF-1细胞,培养7天后可能均未见明显细胞病变,取冻融后的培养物以ELISA法检测p27抗原,淘汰p27抗原阳性鸡。(3)对初产的2-3枚蛋,取蛋清以ELISA法检测p27抗原,发现阳性结果的,应淘汰对应种鸡。(4)产蛋中期(29-49日龄)采全群种鸡泄殖腔拭子,以ELISA法检测p27抗原,淘汰阳性种鸡。同时检测蛋清中p27抗原,淘汰阳性种蛋。(5)对所产种蛋实行小群孵化、小群饲养,同时重复(1)-(4)的步骤,检测-淘汰均以小群为单位,即发现小群中有阳性个体时,淘汰整个小群。如此反复,直至全群净化。五、实施方案(一)种禽场监测方案种禽场监测分为准备、控制阶段的监测及净化、维持阶段的监测。1.准备、控制阶段的监测(1)抽样方案根据预期流行率确定抽样量,详见表1。表1不同预期流行率下监测抽样的数量预期流行率(%)≤101520304050抽样数量(羽)139196246323369385注:可接受误差设为5%;置信水平为95%。在流行情况不清楚时,预期流行率越高抽样数量越大。(2)监测方法表2准备、控制阶段监测方法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样品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病毒核酸:RT-PCR或荧光RT-PCR咽拭子、泄殖腔拭子禽流感免疫抗体:HI血清新城疫新城疫中强毒病毒核酸:RT-PCR或荧光RT-PCR咽拭子、泄殖腔拭子新城疫免疫抗体:HI血清沙门氏菌病鸡白痢抗体检测:血清平板凝集试验血清或全血禽白血病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泄殖腔拭子、血清或蛋清、胎粪禽白血病病毒检测:病毒分离(附录1)。血浆2.净化、维持阶段的监测(1)抽样方案种禽场应根据不同预期流行率确定抽样数量。根据栏舍、批次、年龄、性别等,采用简单随机、分层随机、系统随机等随机抽样方法(见表3)。表3不同预期流行率下种禽场净化监测的抽样数量种禽数量动物疫病的预期流行率(%)5210.50.20.10.050.020.0110045789650056129225388476476100057138258500776950951200058143277517105415541901500059147290564129422533158475147511000059148294581139025884507776495002000059148296589144227815177105421552850000591492985951475290756461294322536100000591492985961486295058151391025886注:置信水平为95%。在流行情况基本清楚时,预期流行率越高抽样数量越小。(2)监测方法同准备、控制阶段。(二)种禽场的免疫方案1.种禽场参考免疫程序(表4)表4种禽场参考免疫程序免疫病种适用阶段疫苗种类免疫方法免疫频率高致病性禽流感控制阶段、净化阶段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Re-6株)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每只0.3mL;5周龄以上鸡,每只免疫0.5mL10-14日龄初免,4-5周龄、12-13周龄和21-22周龄分别加强免疫一次;开产后每隔3个月加强免疫一次。只有经批准备案的种鸡场可使用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Re-6+Re-4株)H5+H9亚型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Re-6+Re-4株)新城疫控制阶段、净化阶段新支二联弱毒疫苗(新城疫LaSota株+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株)点眼或滴鼻,每只1羽份1日龄鸡新城疫LaSota株低毒力活疫苗(Ⅳ系)饮水或喷雾,每只1-2羽份7-10日龄鸡新城疫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每只1羽份5-6、18-20周龄各加强免疫一次;开产后每隔3个月加强免疫一次2.种禽场免疫的注意事项详见《主要动物疫病免疫程序指引(修订版)》。(三)种禽的检疫种禽引种(包括引进精液、种蛋)时,要做好引种地的流行病学调查,严禁从疫区引种。引进的种禽要进行严格的检疫,隔离观察期要大于动物疫病的潜伏周期。隔离观察期间,要至少对所有引进种禽进行一次动物疫病检测,确保引进的种禽(包括精液、种蛋)为无疫,方可进入生产区。(四)种禽场的生物安全1.种禽场的选址、布局、设施设备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要求。2.依地势、风向,合理布局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开,并有隔离设施;生产区内运输饲料和家禽的洁净通道与运输污染物、废弃物的污染通道隔离;孵化间与养殖区之间应当设置隔离设施;孵化间的流程应当单向,不得交叉或者回流。3.建立有种禽引种隔离检疫舍和病禽隔离栏舍,建有发病动物诊疗间、病死动物解剖间。4.制定严格的外来车辆、人员进出管理制度。严禁外来车辆进入生产区,运输饲料、动物、废弃物的车辆需经过严格清洗消毒方可进入指定区域。尽可能减少外来人员的进入,外来人员、休假返场人员进入前应清洁消毒,并按规定的时间隔离净化。尽可能减少不同功能区内工作人员的交叉走动,一旦交叉要有可行的清洗和消毒处理措施。5.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一个饲养区的种禽应为同一来源、同一批次。种禽的孵化也应按孵化室或孵化器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不同批次之间应设空舍期,以便对禽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消毒。6.制定有效的害虫、蚊蝇、老鼠、野生动物控制方案。根据蚊蝇、老鼠等有害生物的繁殖季节、滋生地、发生密度和危害程度,
本文标题:广东省种禽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技术指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83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