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诗经》二首《氓》《采薇》ppt课件(21页)
卫风·氓诗经两首汪春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总集。内容:形式:手法:收入时期的诗歌首。汉以前被称为或。《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的源头。《离骚》是我国古典诗歌的源头。诗歌从西周到春秋305《诗》《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四言为主,重章反复现实主义诗经六义浪漫主义诗经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氓》、《七月》等。•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手法•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初步感知一:《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单概括情节。二: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得到的最痛楚的认识是什么?女主人公三岁食贫、靡室劳矣,为什么还会被抛弃?小组讨论•1、“士”变心说:“不见复关”“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2、社会道德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3、财富说:“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到“言既遂矣,至于暴矣”•4、年老色衰说:“三岁为妇,糜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艺术手法: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譬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兴是寄托,即先说他物以引起诗歌所要吟咏的事物找出文本中体现这些手法的句子并做分析结构图:•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恋爱婚变决绝热情幸福沉痛怨恨清醒刚强情节感情基调(赋)(比、兴)(赋、比、兴)(比、兴)(赋)(赋)手法【关于“比”】诗中哪里用了“比”的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用桑叶新鲜润泽来比喻女子年轻美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桑叶枯黄凋落来比喻女子年老色衰。用桑叶嫩绿到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到痛苦。补充(成语)1、二三其德:时而二,时而三。形容没有一定的主张。(二三:没有定准)2、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寐:睡)3、白头偕老:夫妇共同生活到老。常用以称颂婚姻美满。(偕老:一同到老)4、总角之交:指儿时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指代幼年)5、信誓旦旦:形容誓言极其诚恳可信。本诗的主题诗歌叙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鉴赏要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陈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文中运用赋的地方:第一、二、五章鉴赏要点•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第三章第四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兴、比兴、比兴、比兴•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第三章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树没有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兴、比提示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比喻兴:比:以兴起,总结出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喻体本体桑其叶沃若女子女子的青春年华•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第三章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唉,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兴、比提示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比喻兴:比:以兴起,引出观点。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斑鸠桑葚女子男子用“鸠”“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男子。喻体本体•第四章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下来。兴、比兴:比:以兴起,引出男子变心的原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桑其黄而陨女子女子年长色衰4、“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波涛滚滚,浪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兴兴: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后的不幸,并点出婚姻不幸的根本原因和女子的清白。女也不爽……士也罔极……第五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喻体本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内容上: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做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多种对比《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几组对比来。析:(1)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生活幸福,温柔、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我”受尽屈辱,但性格刚烈,认识清醒。(2)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两组对比,突出了男女主人公各自的性格,暗示了故事悲剧的根源。采薇听课文朗读,把握文章中的重点和难于读、理解的字词,对照课文注解,初步疏通文章的大意。探讨:这首诗表现了士兵怎样的情感?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思归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手法:一、重章叠唱.二、情景交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理解前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来反衬。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露出,含蓄隽永,余味无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小雅·采薇》篇里的句子,不仅富有节奏音律之美,而且开创了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垂柳枝条千万条,软柔下垂,随风飞扬,婀娜多姿,为文人墨客喜爱,多见于具有雅趣意境的诗画中。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情与景的交织1-3章:抗击外族久不得归4-5章:艰难征途战事不息第6章:战后存者踏上归途思归仇敌艰辛思归凄凉悲苦重章叠句赋兴手法细节描写兴手法情景交融结构分析课堂小结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带给人们的回忆是痛苦的。从古到今,人们对战争的态度都是厌恶和反感的,相信大家都是热爱和平,并且会尽力去维护和平的。
本文标题:《诗经》二首《氓》《采薇》ppt课件(21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845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