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松山湖”)促进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双提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加快将松山湖建设成为国内一流高科技园区,为促进东莞乃至珠三角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更加突出的带动作用,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共东莞市委关于制定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广东省委省政府、东莞市委市政府对松山湖发展的战略部署,特制定本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是松山湖年度计划制定的主要依据,是松山湖未来五年开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松山湖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示范区、产业升级引领区”的发展定位,按照“高起点规划建设、高门槛择商选资、高水平自主创新”的“三高”发展模式,积极开展择商选资、科技创新、环境建设、队伍建设等工作,加快构建战略性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不仅实现了园区自身经济的强劲增长,而且带动了东莞乃至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产业龙头和研发龙头的双带动作用。松山湖先后被评为“国家信息产业基地”、“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列入“部省市共建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试点计划”。2010年9月,松山湖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迈上了发展的新台阶。1.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松山湖产业类型以科技密集、智力密集的高科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十一五”时期,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松山湖经济却呈现出逆势强劲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由2005年的6.4亿元增至2010年的100亿元,年均增长73%(见图1);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20亿元增至2010年的266亿元,年均增长68%(见图2);税收收入由2005年的5000万元增至2010年的18亿元,年均增长105%(见图3)。2.择商选资成效显著择商选资是园区实现快速发展的保障和动力,关系园区发展的速度、效益和竞争力。“十一五”时期,松山湖始终坚持高标准择商选资不动摇,重点引进对产业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龙头项目、对产业链提升起关键作用的高端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力求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产生最大的效益。一是坚持“三高两自”招商标准。坚持“高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高税收贡献、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三高两自”招商标准,拒绝接收污染大、能耗大、科技含量低的项目,即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仍然不降低既定的招商标准,为今后发展储备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二是明确重点招商产业。把招商重点放在“四大产业一个方向”上,即新型高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文化创意和金融服务四大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这些产业既符合国家对高新区发展的要求,又具有良好的增长前景。三是拓宽招商方式。在国内外组织举办、参加高水平的招商推介会和知名专业展会;聘请招商顾问,开展委托招商;建立重点企业资料库,对重点目标主动招商;加强与外事机构、行业协会以及其他中介机构的联系,借助机构开展招商;加强招商宣传,在全国范围打响“东莞松山湖”形象品牌。四是加快建设产业载体。根据项目产业类别,先后建设了台湾高科技园区、IT产品研发园、创新科技园、生物科技园、文化创意产业园、金融改革创新服务区、工业大厦等产业载体,提高了产业聚集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率。“十一五”时期,松山湖共引进300多个优质项目,包括胜华科技、宇龙通信、漫步者、德国通快、日本美达王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目前已投产的项目,平均每亩土地产值超过1000万元。3.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是松山湖的核心功能,是松山湖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松山湖发展的最大亮色。“十一五”时期,松山湖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工作。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每年从园区财政提取5%以上的资金,设立了松山湖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扶持园区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创新。二是加快聚集创新资源。针对东莞乃至珠三角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与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成了10所规模较大的研究机构,引进了50多家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创建了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20个工程中心(含工业设计中心)和实验室、2个市级行业性科技创新平台、10个行业创新和技术联盟。三是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对接。通过成立东莞产业支援联盟、组织对接活动等方式,积极推动科研机构和企业实现有效合作对接,切实把创新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由于政策支持力度大、创新资源多、产学研对接效果好,“十一五”时期,松山湖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截止2010年年底,松山湖90%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绝大多数拥有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2010年,松山湖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913件和339件,“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3%和187%(见图4)。4.辐射带动效应初步形成如同美国的硅谷一样,高新区本来就是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的大平台,先聚集要素、再发展壮大、到最终辐射带动。目前,松山湖引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研发平台正在逐步发挥产业龙头和研发龙头的双带动作用。产业辐射带动方面,松山湖引进的华为、生益科技、宇龙通信等行业龙头企业和世界五百强企业投资的项目,对产业链的带动效应开始显现,如华为项目带动松山湖周边镇区引进30多家配套项目。科技辐射带动方面,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发起成立的“东莞产业支援联盟”,已与东莞及周边城市30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研发、检验认证、知识产权、信息交流、人才引进、高端培训与投融资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开发出高速木工加工中心、全自动毛纺编织机、LED芯片检测与分选装备等十几台套装备,全部应用到东莞、中山、佛山等城市企业中;华南工业设计院为500多家企业提供设计服务,开发300多个新产品;法国皮革与鞋类质量检测中心提供国际检测认证服务,提升了东莞鞋业竞争力。5.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起步国家级高新区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和领头羊,肩负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任,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十一五”时期,松山湖根据自身优势,加快推进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云计算和物联网产业领域,技术和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实现了国内首个“国产云”市场化应用,成功开发了国内首套全自动电子标签封装机;电动汽车产业方面,引进了新能源科技等知名电动汽车电池研发制造企业,整合园区各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力量,成立了电动汽车产学研联盟;在高端触控面板和IC设计领域,引进了胜华科技和智原科技等龙头企业。6.投资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松山湖积极实施“强优补短”战略,不断优化完善投资创业环境。一是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以打造“宜居园区”为目标,通过优化树种、增加绿地、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园区生态景观。建成了桃源公园、月荷湖公园、沟谷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公园,以及长122公里的绿道系统及自行车租赁配套服务系统。优美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松山湖引进高端项目的一张“王牌”。二是生活环境不断优化。根据园区由北往南的开发次序,首先完善北部配套,重点建设创意生活城,为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带提供餐饮、购物、文化体育娱乐等基本配套;接着完善中心区配套,建设商务酒店、西餐厅、便利店等,加快建设中高端商业广场,满足白领人群生活需求;然后规划发展生态、科技和工业旅游,通过发展高端旅游,破解园区配套难题。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建设了科技人才公寓,推出3000多套人才优惠住房,切实解决中高级人才住房问题。建设园区公交系统,开通20条公交线路,解决高级人才往返莞深广三地的交通问题。新建了中心小学和实验小学,正加快推进国际学校和初级中学建设,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为园区高素质人才子女入学提供优质学位。开设了北部社区医院,正加快推进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建设,将可提供优质医疗配套。三是人文环境不断优化。为丰富园区员工业余生活,增强员工凝聚力,已建设了文体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松湖广场等设施,正在筹建科技馆以及其他文体设施。积极打造以湖畔沙龙、博士论坛等为代表的高端人才文化品牌,组织举办校园文化节、青年文化节、趣味运动会以及各种球赛等文体娱乐活动,逐步形成多姿多彩的松山湖园区文化。7.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时期,松山湖坚持以规范管理、提高效能为目标,切实抓好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推行财政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会计集中核算、政府采购和财政投资评审等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政管理。严格遵守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维护建设市场秩序,加强工程管理。严格遵循“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科学用地”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和实施土地开发,确保土地高效利用。建立健全路面巡逻防控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要求,逐步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安全生产长效监管工作机制,“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十一五”时期,松山湖虽然发展势头迅猛、发展成绩突出,但与国内先进高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园区管理体制与高新区的发展还不太适应;管理队伍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人才还较为欠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还不够高;部分高新技术研发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还缺少领军人物和龙头骨干企业;园区的内部交通疏导、内外交通衔接以及满足研发人员等白领阶层生活需求的餐饮、文体、娱乐休闲等设施数量还相对不足,使用还不够便利等。(二)发展环境1.面临的主要机遇(1)国内外经济环境有利于推动松山湖发展。目前世界经济正在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总体运行状况有所改善并趋于稳定。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纷纷上调预测的世界经济增长率,表明国际环境正逐步好转,世界经济出现转机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在世界经济转好的大环境下,我国仍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并力保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为松山湖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国家战略和政策有利于推动松山湖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在全球领先,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世界竞争格局中,我国开始寻求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党和国家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度重视,从发展环境和改革措施上给予了新的政策支持,为松山湖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3)省市政府高度重视有利于推动松山湖发展。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东莞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松山湖开发上升到区域发展战略层面。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高新区作为贯彻落实“双提升”战略的突破口和重要工作抓手,并制定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省委书记汪洋站在全省和全国的高度,提出要把松山湖打造成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园区。东莞市委、市政府将开发建设松山湖作为东莞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市委书记刘志庚提出,要将松山湖建成全国一流的高新园区。省市领导对松山湖的高度重视,促使松山湖以更高标准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提高择商选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以及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4)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有利于推动松山湖发展。当前,东莞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对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松山湖重点发展产业提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2.面临的主要挑战(1)世界经济干扰因素仍大。虽然世界经济总体运行状况有所改善,但是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仍很大,经济会受到干扰而出现波动。如果各国施行的政策出现偏差,可能有损于逐渐向好的世界经济形势。同时,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迫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加上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我国的外需增长空间受到挤压,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三驾马车受到阻滞。(
本文标题: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89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