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 2011~2012武汉大学自然辩证法试题
2011~2012学年上学期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试题1、试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它根植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化合物直到人类,从微观领域直至宇观天体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我创造的辩证的演化发展的自然图景,深入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认为“系统”是总的自然界的模型。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1)自然界的一切物质系统都是由若干物质要素组成的,这些共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的诸要素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甚至是异质的。(要素与系统的关系)(2)组成自然物质系统的各个要素是通过它们之间内在发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才能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整体性)(3)一切物质系统都具有其特殊功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自然物质系统的特殊功能是在其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开放性、建构性)(5)自然界系统既存在着又演化着,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随机性,既是简单的、线性的又是复杂的、非线性的。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二、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1.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的确立,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与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其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再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的概念,最后.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2、提供了系统思维方式所谓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这种思维方式认识对象的基本思路是:第一.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的联系组成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捐不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它首先从整体出发,对事物进行综合研究,然后以综合为指导,对事物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又在分析的基础上回到整体的综合研究。第二,认为由各要素组成的整体,具有不同于各要素功能简单相加的新功能.第三,把所观察的系统都看做动态的开放系统,认为任何系统都处于一定环境之中,它与外界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系统要得到自身的发展,必定是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2、试述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本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做专题论述,但许多经典的论述分布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之中。我们通过整理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观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容。(一)揭示了科学的社会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通过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科学技术的历史,从社会对科学的需求,看到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从而揭示出科学的社会本质的。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把科学与社会分割开来的片面观察方法,指出:“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连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讲的“自然史”,是指自然科学;讲人类史和自然史的“相连”、“相互制约”,是指科学与社会是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科学与物质生产的密切关系,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的力量”也是“另一种生产力”。按照马克思的看法,在以机器为基础的大工业中,“生产过程的智力同体力劳动相分离,智力变成资本支配劳动的权力”。科学是“知识的形态”的社会生产力,自然科学应用于生产,“并进入生产过程”“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在机器体系中,资本对活劳动的占有已经成为直接的现实。这表现在:一方面,从科学中得出的力学规律、化学规律等已直接得到应用,从而使机器能够完成以前由工人来完成的那些劳动。所以马克思说:“机器生产的原则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组成阶段,并且应用力学、化学等,总之,应用自然科学来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另一方面,机器体系本身也提供了大量的手段,为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因此,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而科学在直接生产上的应用本身就成为对科学具有决定性的和推动作用的着眼点。(二)揭示了科技的本质和属性。科学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不是无本之木、空穴来风,而是深深扎根于客观世界的,是在自然环境里的创造,所以,科学活动的主体、客体、工具都是自然界的。科学当然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只能受到自然界的惩罚。恩格斯早就告诫:“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三)阐明了科学发展的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科学是在社会环境的制约下发展的,社会在实践活动中的需要是自然科学前进的推动力。恩格斯在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说:“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却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还说:“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进展的主要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多种社会因素中,物质生产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实践基础。(四)论述了科学的社会作用。科学研究既是科学家个人的事情,又是社会的事情。科学研究者“自身的存在也是社会的劳动”,他不可以游离于社会之外。正因为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特殊的生产,所以它必定对社会具有巨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评价科学的社会作用,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作用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自然科学和现代工业一起变革了整个自然界,结束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无知和蒙昧;把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大大提高生产率;科学与哲学相结合,产生了唯物主义;科学与实践结合,产生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五)进行了科学研究方面的指导。对于进行科学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指出:“正如一切科学的历史进程一样,总要经过许多曲折,才能达到它们的真正出发点。科学和其他建筑师不同,它不仅画出空中楼阁,而且在打下地基之前就造起大厦的各层住室。”这是科学研究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的说明。科学研究不是随心所欲的,人们在进行相关研究之前,早已有思想中有各种各样的预设。科学的道路并不都是铺满鲜花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脚踏实地地勇敢攀登。对此,马克思引证了培根的话:“一个人,如果凭着真正的无穷的智慧,不急于下结论,逐步向前,逐个地攻破那些像高山一样横在科学研究道路上的障碍,那他就必定能达到科学的顶峰,置身于幽雅的环境、新鲜的空气中,这里大自然的美景全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沿着倾斜的小路,可以从这里下达实践中最细小的环节。”(六)提出了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研究方法起着导引、规范科学研究进展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观,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他们对于科学研究的方法方面的见解。首先,关于科学的评价标准的问题。马克思提出:“一种科学只能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这里指出了数学是各个学科发展的共同的方法。其次,马克思恩格斯从哲学反思的角度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把科学研究方法与哲学方法进行类比:“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最后,马克思借用但丁的诗句说道:“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孤独的,科学家更需要毅力、勇气,才能步入“地狱的入口”,持之以恒地走好自己的路。3、什么是逻辑方法?逻辑方法和非逻辑方法的联系区别是什么?(一)逻辑方法,以逻辑规律为指导,根据事实材料,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构成理论体系的方法。逻辑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某一逻辑理论体系的应用就是广义的逻辑方法。逻辑学包括传统形式逻辑、现代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等。现代形式逻辑又分别包括很多分支逻辑系统。传统形式逻辑系统的应用,就广义的传统形式逻辑方法,包括亚里士多德逻辑和培根归纳逻辑方法,现代形式逻辑及其各分支的应用,就是广义的现代形式逻辑的逻辑方法。例如:命题逻辑,集合论,多值逻辑、认识论逻辑等。辩证逻辑的应用,就是广义的辩证逻辑方法。某一逻辑理论的基本规律的具体化和补充,并作为逻辑理论体系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构成理论体系的方法,就是狭义的逻辑方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抽象法、概括法、定义法、划分法、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等方法、就是狭义的传统形式逻辑的逻辑方法。形式化方法、公理化方法、假说演绎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真值表方法、范式方法等,就是狭义的现代形式逻辑的逻辑方法。演绎与归纳相统一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等,就是狭义的辩证逻辑的逻辑方法。传统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方法是适用于某一类科学领域的一般性方法;而辩证逻辑的逻辑方法则是适用于一切科学领域的最有普遍性的方法。逻辑方法不是纯主观的、先天的范畴,它是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思维经验的总结。逻辑方法只有符合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时,才是正确的,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二)逻辑方法和非逻辑方法的联系区别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根本区别:逻辑思维又叫知性思维,它把科学及其发展作为反思资料,运用概念、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它讲究循序渐进,注重知识积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其核心是分析、认识问题的规律性。而非逻辑思维不同,它具有顽皮和奇特的特性,它挑战权威,蔑视经验,往往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其表现的核心特点是认识、分析问题的无序性。所以,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维方式。具体讲,其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逻辑思维关注结论的确定性,而非逻辑思维则相反,它追求结论的多样性。从思维理论来看,创造性思维包括扩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集中性思维又称收敛性思维,它是以已有的概念、事实为基础,将各种已知条件集中起来,遵循逻辑原则,按照确定的要求,求得确定的答案,从而形成科学成果的思维方法。所以,集中思维的核心是逻辑思维,同时也就注定了逻辑思维结论的确定性或集中性。而扩散思维又叫发散思维,这类思维主要通过突破原有概念和思维规则的束缚,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借助于想象、联想等,充分地从已知条件出发,向四面八方伸展,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和答案。显然,这种思维方式属于非逻辑思维,也正好说明非逻辑思维追求答案多样性的原因。2.逻辑思维关注结论的科学性,非逻辑思维追求结论的奇特性根据上述集中性思维与扩散性思维的区分,逻辑思维是要将各种前提条件集中起来,以形成科学结论,所以,逻辑思维的结论所关注的是它是否正确、科学,是否有事实依据和科学理论依据;而非逻辑思维恰恰相反,它挑战权威,蔑视经验,它要排除一切思维障碍,实现思维自身的超越与飞翔。正因为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结论性质的关注点不同,所以,逻辑思维能力与知识的积累和阅历成正比,而非逻辑思维与一个人的知识的多少、阅历的深浅没有必然性的联系,甚至知识越多,阅历越深厚,反而会成为非
本文标题:2011~2012武汉大学自然辩证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911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