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移居(二首)陶渊明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生于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这里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大概官职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渊明幼年就去世了。陶渊明在柴桑的农村里度过少年时代,他常说因家贫而不得不出仕谋生,这固然是实情,但也不能排除一般士人具有的那种想要建功立业的动机。他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选择,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直到辞掉彭泽县令的官职后,他才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饮酒赋诗的恬淡生活。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陶渊明陶渊明陶渊明性格产生的原因:•陶渊明是生于晋宋交接的乱世之中,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正是国家政权斗争纷乱之时。在他63岁的生涯中,中国竟然出现过61个皇帝。当时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门阀制度导致社会正处于崩溃的边缘。华夏大地怎一个“乱”字了得。西晋曾经出现过著名的白痴皇帝司马衷;东晋血腥杀戮、政治高压,文人在各种斗争中永远都是牺牲品。如:孔融被杀、阮籍大醉。这种饮酒服药、放浪形骸都是环境所致。陶渊明向往田园也正是天下局面所致。陶渊明的人生思考•“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崇尚自然是他的根本人生观。从这一方面说,他的思想更接近于老庄哲学。道家的“自然”是孔孟不曾言说的,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的诗包括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等,田园诗是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他的田园诗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想的核心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想的核心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想的核心诗的大意(一)•早想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知道这里住着不少心地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晨和夜晚。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邻居老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诗的大意(二)•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赋诗。朋友过门,互相招呼,相聚在一起,如果有酒,大家一起斟酌品尝。农务各自归”,但“闲暇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聚集在一起谈谈笑笑没有厌足的时候。这种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不能轻易地抛弃它。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只要努力耕作,就不会徒劳无所得。•《移居》(一)表现了诗人对新居生活的满意心情,原因何在?•陶渊明在南村的生活十分如意,南村乡邻们心地朴实,诗人和他们朝夕相处,叙谈往事,品评文章,十分融洽而快乐。在没有了官场的污染与勾心斗角之后,在没有了市人的冷漠相待之后,在没有了自己情感的折磨之后,田园般的生存环境又怎会不是“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呢?有了朋友之间的交往,陶渊明觉得理解自己的知音终于出现,共同抒发各自的不满与生活理想。“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后来流传演化而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赏奇析疑”和原诗意思一样,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讥刺为“奇文共赏”这看似平淡无奇的诗句,却描绘了一幅诗人移居南村后,和村居文士们经营耕作,时时相聚,“乐数晨夕”的图画。《移居》(二)写了哪些生活场面?•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农田•披衣相访•既写了室内生活,也写了室外的生活;既写了躬耕的辛劳,又写了赋诗言笑的畅快。这些不同地点的生活场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充分地表现了农村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气氛。典型细节•“过门更相呼”活脱脱地写出了朋友之间兴趣盎然、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相思则披衣”写出了邻里之间相思的迫切情状。怎样理解“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这两句诗是诗人对南村生活的感慨。表面上平平淡淡,而实际上却蕴含着深深的慨叹: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田野、披衣相访,这种生活是多么惬意,而官场上有的却是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有此对比,所以诗人才说:“无为忽去兹”。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和自己永远躬耕田亩的决心。怎样理解“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可以看出虽然诗人在南村的生活中有时也过着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躬耕,实际上他不仅没放弃躬耕自资的生活,而且认识到了“衣食固其端”。他知道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是要有衣食作保证的。这两句诗可说是《移居二首》的灵魂,没有它,什么“素心”、高趣也就不存在了。共同的“躬耕自资”的生活,正是维系他们感情的纽带,是他们欢乐的根源啊。•富有人情•陶渊明追求的不是枯寂的世外隐居生活,而是在自营衣食的基础上的精神富足。•诗人不逐名利也不装清高,生活是随兴所为的也是安乐知足的。•朋友交往之乐是田园生活的重要内容,与淳朴的农民交往是“但话桑麻长”,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往则是“赏奇文、析疑义”。由田园生活而领悟人生的真谛,生活也就更进一层,达于哲理的境界。结合这两首诗作,试述你对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的认识?•情在事中,理在情中,生活的趣味跃然而出。•平淡朴素为基本风格•自然真率为特色,然其结构安排并非漫不经心。
本文标题:《移居》二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2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