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诗歌散文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一、触类旁通蛙声十里出山泉二、初步体验诗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诗歌的虚:看不见摸不着,虚象。是诗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1明确概念2小战热身找出下列诗词中的虚和实①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③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虚虚虚实虚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回忆:已逝之景之境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联想:由此及彼,从对方的角度写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4小结诗中的虚写有哪几种类型?①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②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③回忆:已逝之景之境④联想:由此及彼,从对方的角度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对比鲜明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歌内容丰富、诗歌意境拓展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情感含蓄、委婉、蕴藉2小结(1)虚实结合的作用:a丰富诗歌内容、拓展诗歌意境b使用诗歌内容、情感对比鲜明c表达情感含蓄、委婉、蕴藉d渲染气氛烘托情感三、链接课本,总结规律1试分析诗歌中的虚实手法并思考有何作用例1:《扬州慢》姜夔例2:《越中览古》李白例1:《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参考答案:(1)本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2)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安定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衰败的情形。(3)这一虚一实两幅图景对比鲜明强烈,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参考答案:(1)本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2)虚景是昔日越王胜利班师回朝、战士衣锦还乡的热闹宏大的场面;实景是宫殿中现在只有鹧鸪在飞的凄凉衰败的画面。(3)昔日热闹宏大的场面和如今凄凉衰败图景对比鲜明强烈,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1)虚实结合题型的答题步骤: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第三步:析效果用虚实结合的手法(a.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主旨、情感)(b.烘托渲染某种氛围,表达作者某种情感)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2)虚景和实景有几种关系?a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b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辅相成,四、牛刀小试,点击高考1(2005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唐)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参考答案:(1)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2)实写诗的一二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虚写三四两句“家中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等是,是想象,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3)虚实结合,我思念着家中,家中也思念着我相辅相成,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寂思家之感。2(20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1)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2)实写前两句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的送别场面。虚写后两句,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猿啼的孤寂愁苦情景,(3)虚与实相辅相成,渲染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氛围,烘托出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五、课堂回顾,学习小结:本堂课我学到了什么?六课后作业请从虚实角度对本词略作赏析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4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