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思维方式
第四节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思维方式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马艺飞一、思维方式误区二、思维方式转型三、综合运用不同思维方式主要内容:•所谓“思维方式”,“是人们思维活动中用以理解、把握和评价客观对象的基本依据和模式。”•同样是参与教育改革,不同改革主体在不同的思维方式指导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改革策略和改革成效。•因此,诊断改革过程中思维方式的误区,形成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的思维方式,成为改革主体的两大任务。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思维方式误区1.割裂式思维•其特征是将本来具有内在关联的要素,彼此割裂成两个互不相干的要素。•这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最常见思维方式,几乎在教育的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例:“知识中心”与“能力中心”的割裂;“学”与“学”的割裂。2.二元对立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由割裂式思维方式而来,其特征是将割裂后的不同要素或不同维度对立起来,形成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例:“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3.演绎式思维•特征:从适用于一个系统的概念、范畴和方法,直接推导至另一个系统之中,或者从一个具有普遍抽象意义的思想和方法,不加转化的推导延伸到特殊的情境之中。极为常见。•例: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改革经验,直接照搬照抄,套用在自身的教育改革之中;将别的领域或别的学科有关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不假思索地套用到教育领域的改革中去。4.点式思维•“只见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对这种思维方式特征最形象最恰当的描述。例:教师在课堂上撒豆子式提问,问题与问题之间彼此孤立,没有明显的内在联系。5.结果式思维•持这种思维方式的改革主体,习惯于只关注结果而不是过程。•例:校长的目光只盯在学校各项指标,如升学率、各种评比竞赛活动的达成度,即锦标荣誉的获得上。对于达成目标过程中的困难、障碍和亮点则不甚关注,对于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成长与发展更是漠不关心。二、在思维方式转型中推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1.关系思维关系思维是相对于“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提出的。关系思维不再把任何客观的事物仅仅当作没有自身结构的、孤立抽象的实体,而是从内外部结构、联系、系统等关系状态来深入把握它的存在形态,从结构上动态地理解存在、理解对象,从运动、相互作用、联系和关系上来进一步把握丰富、深刻、动态的现实。例:离开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则不复为教,反之亦然。2.整体综合型思维•整体综合型思维是一种强调整体而非仅仅是各个部分的视角,强调整体内不同要素的综合融通,而非不同要素的累积叠加。•这种思维方式强调,如果只关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某一视角、维度、方面,或某一细节,很容易丧失对改革整体的把握。3.复杂性思维方式•复杂性思维方式由法国著名思想家莫兰提出,他创立了基于复杂思维的复杂理论范式,这一理论范式的主要思想及其对当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如何认识超级复杂系统(2)如何回到理论思想最初的原点和出发点(3)如何认识人在理论重组中的重要性三、综合运用不同思维方式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的种种思维方式的误区彼此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所有新型思维方式既与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克服有关,其彼此之间也有内在关联,不能将其割裂和对立起来。•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内在关联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在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改革主体在促使思维方式转型的同时,还要整体看待不同思维方式的关系,自觉在各种思维方式之间进行沟通转换。更重要的是,在思考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改革主体要对不同思维方式进行“具体综合”,在综合融通中创造性地运用不同思维方式。这样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复杂性。谢谢!
本文标题: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思维方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10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