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公共管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请简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及脉络?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并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的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和公共利益的一种管理活动。根据历史分期的方法,我们倾向于用欧文*休斯和罗森布洛姆的标准,先将公共管理总体上分为公共行政(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和新公共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两大时期,而对于公共行政时期,依据科学研究的焦点和方法的不同,又可以把它大致分为两个具体的阶段:一是传统公共行政阶段(1887年—1960年);二是新公共行政阶段(1960年—1980年)。1.公共行政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公共行政时期也可称为传统的公共管理时期,历时约90年。从总体上来看,它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这两大基本框架之下的。在不同的阶段,公共行政关心的焦点和学科范式也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公共行政时期可分为传统的公共行政时期(1887—1960年)和新公共行政时期(1960—1980年)两个阶段。前者多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重点关注正式的政府组织机构;主张政治与行政分开;致力于探讨行政管理的一般性原理;强调以效率为最高标准。后者主张摒弃政治与行政两分法,更多关心社会公平和有关的价值问题,研究重点也由政府组织机构的静态制度层面转为关注公共政策过程与公共行政过程等动态层面。2.新公共管理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新公共管理作为一个新的时期,与公共行政时期的主要区别在于:不仅关注政府运行,也关注其他公共管理主体的活动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不仅关注政治与行政的关系,也注重当代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以及工商管理经验的引进。在实践上,新公共管理主要力图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以求政府只管那些应该由自己来管的事情。二是尽可能实现社会自治,鼓励公共管理社会化,即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来提供公共服务,以弥补政府自身财力的不足。三是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包括尽可能地在一些部门引进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从而使政府从根本上走出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的困境。以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和韦伯的官僚制为主线来看待学科的分期,传统行政学采取的是“效率至上”主义,即通过行政与政治两分法来排除政治对效率的干扰,通过官僚制组织的工具理性化实现效率;面对公平的缺失,新公共行政提出了公平问题.要求在效率目标中增加公平内容。对于新公共管理来说,则是通过对传统模式的突破和制度创新,以实现公平前提下的效率改进。从这个角度上,新公共管理更多地借鉴经济学等重要学科的成果,打破公共行政学的局限,对公共管理的核心——政府,通过“再造”工程,摆脱官僚制模式。此外,极力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更加重视管理主义的导向作用等。二、请简述公共政策的类型有哪些?答:一是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根据政策对社会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可以将公共政策划分为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凋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四种类型。分配性政策涉及将服务和利益分配给人口中的特定部分的个人、团体、公司和社区。调节性政策与将限制和约束加之于个人、团体的行动有关,它减少那些受调节者的自由和权力。这使它明显区别于分配性政策,后者的实施只会增加受调节者的自由和权力。自我调节性政策如同调节性政策一样,涉及对某一事物、团体的限制或控制,但这种政策与调节性政策不同,它不是别的团体强加上来的,而是受调节的团体主动要求,并作为保护和促进自我利益的手段而出现的。再分配性政策涉及政府在社会各阶级(层)或团体中进行有意识的财富、收入、财产、权利的转移性分配。二是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从政策层次的角度,可以将公共政策划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三种基本类型。总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决定社会发展基本方向的政策,包括总路线、总方针、总纲领、总政策、总任务、基本路线等。基本政策是次于总政策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部门或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实质性政策。一般可以将基本政策称为基本国策。具体政策处于政策金字塔的底部,是实现基本政策目标的手段,或者说是基本政策的具体规定,是为落实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三是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文化政策。按照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及其问题的不同,可以将公共政策划分为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文化政策。政治政策就是政府处理政治问题或调整政治关系方面所采取的行动或制定的行为规范。经济政策是政府处理经济问题或调整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所采取的行动或制定的行为规范;或用沃特森的话说,经济政策是政府采取的以影响经济生活为目的的行动。社会政策是指政府用来处理狭义的社会(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问题所采取的行动或制定的行为规范。文化政策是指政府处理文化问题或调整人们的文化利益关系时所采取的行动或制定的行为规范。三、请论述公共伦理基本特征、建设的意义?答:公共伦理是指公共管理过程中被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准则,这些准则不受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尊重、诚信、公正、廉洁、负责、民主、程序正当等价值取向。公共伦理的必然性是:1)公共管理过分追求科学化、技术化而忽视公共管理的伦理化,会导致公共管理的畸形化;2)公共管理的政治学解释和经济学解释在实践中也表现了明显的缺失;3)政府无法在政治和经济职能之间取得平衡,必须走公共管理伦理化的道路。(举例说明)公共伦理的结构可分为: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公共管理伦理行为、公共管理伦理评价和教育活动三个方面。其中,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包括:公共管理主体的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公共伦理的功能是:1)导向功能;2)规范功能;3)效益功能;公共伦理的内容包括:(1)公共管理理想;(2)公共管理态度;(3)公共管理义务;(4)公共管理技能;(5)公共管理纪律;(6)公共管理良心。公共伦理的建设需要做好:(1)公共管理伦理的立法;(2)加强公共管理伦理的管理,包括:设立公共管理的伦理道德机构和加强公共管理道德的职业训练。公共伦理建设的意义:1.公共伦理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党中央所确定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有着深厚的公共行政伦理内涵,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常修为政之德”,需要不断认真总结执政经验,努力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2.加强公共伦理建设是深化行政改革的内在要求。实现行政改革的总体目标,需要不断强化公务员的公仆意识、绩效意识和法治意识,公共伦理问题已成为行政改革和建构新型公共管理模式的重要突破口,要不断吸取西方行政改革的经验,发挥公共伦理的价值导向,在行政体制设计中充分体现公共管理的伦理精神。3.建立服务型政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公共伦理观。树立正确的公共伦理观,就要强化公共服务意识,要尊重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放在政府工作的突出重要位置,不断了解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4.加强公共伦理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要措施。我国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公务员行为规范;公务员行为规范致力于解决公职人员私人利益和行使权利时与公共利益的冲突问题,分为伦理规范和法律规范;目前我国公务员制度的行为规范还不完善,现有的公务员行为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缺少量化的具体规定和强制性的惩罚措施,我国公共伦理规范体系尚待建立,在公共伦理方面还缺乏有效的严格要求。因此加强公共伦理建设与完善公务员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加强公共伦理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要措施。四、请论述公共部门战略规划的步骤(着重阐述SWOT分析内容)?答:1.启动制定战略规划过程并取得一致意见。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就战略规划的重大问题,如战略规划的价值,需要介入的单位和人员、特定的步骤以及方法等,达成初步共识。2.确认组织的权限与使命。确认组织的职权范围,审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和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同时,要确认组织的使命即组织存在的目的。战略规划的主要工作在于明确组织的使命及其价值。规划者要在利害关系人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组织的使命。3.分析组织的内外环境。对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进行分析,认清组织的优势与劣势和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为组织战略的确定提供客观依据。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对组织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市场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分析。分析的任务是运用系统思考去识别与组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组织外部系统,探讨组织在与其有关联的外界环境中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内部环境分析主要是对组织自身的组织状况、运行状况、人力资源状况、财务状况、信息系统状况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认清组织的优势与劣势,以便决定采取某种可能的行动方针(战略)。4.SWOT分析。SWOT分析是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劣势,把握外部机会,规避外部威胁,从而制定良好战略的分析方法。SWOT分析的关键是进行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行动战略。SWOT分析的步骤如下:(1)列出组织的关键外部机会;(2)列出组织的关键外部威胁;(3)列出组织的关键内部优势;(4)列出组织的关键内部劣势;(5)将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匹配,形成优势—机会(SO)战略;(6)将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形成劣势—机会(WO)战略;(7)将内部优势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形成优势—威胁(ST)战略;(8)将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形成劣势—威胁(WT)战略。5.提出组织面临的战略问题。在对组织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将组织面临的战略问题呈现出来。组织面临的战略问题,可能是一个服务方向的选择问题,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人事问题。在环境分析、认清组织的优势与劣势和来自外部的威胁与机会后,要将组织面临的战略问题逐一罗列出来,并按优先顺序予以排列,这是提出和形成组织战略的基础。6.制定与选择战略方案。针对提出的战略问题,制定并选择解决战略问题的方案。制定战略方案实际上是寻找解决战略问题、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与策略,确定与实现这些目标有关的重要步骤、责任、期限和所需要的资源。战略方案的选择是在综合分析各种可能战略方案的基础上,依据组织发展的使命和内外条件,从中选择一个适合组织发展使命的、可行的战略。五、请论述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答: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要体现公平公正、系统全面、连续稳定、可靠客观、操作简便、适用宽广的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一个内容上公平且标准上公正的评估指标体系是整个绩效评估体系的前提和基石。内容上的公平意味着评估指标对于每个被评估部门的要求在理论上是一致的;标准上的公正意味着相同的评估信息将出现相同的评估结果,即两个属性条件(此处属性条件指的是层级、职能和外部环境)相同的被评估部门如果出现相同的评估结果就可以说明他们的工作绩效是一样的。这不仅是绩效评估结果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绩效评估体系生命力的基本保证。2.系统全面原则。公共服务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绩效评估体系必须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这样一个开放系统可以划分为彼此相互联系的若干维度,而每个维度又有若干相互联系或相互补充的评估内容(示标),每个示标由一项主要评估指标和几项修正指标构成。这个由多层次指标构成的理想模型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并以此来对公共服务的多层次、多目标、多结果的绩效信息进行衡量。3.连续稳定原则。如果系统全面是对指标体系空间上完整性的要求,那么连续稳定就是对指标体系在时间上完整性的要求。4.客观科学原则。这一原则包含两个要求:首先是客观。建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必须采取严谨的态度,不能带有个人的主观偏见,更不能任意歪曲事实。其次是科学。要求指标体系建构过程和结果符合实证性和逻辑性。5.操作简便原则。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之初就应充分考虑它在操作中的方便程度,并尽可能为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评估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提供可能。6.适用宽广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不可在设计指标时过分专注于某种情况,而应充分考虑各种环境中可能出
本文标题:公共管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15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