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高层建筑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一:高层建筑的概念··············································1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用机械设备······························1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1四:高层建筑大模板施工1········································1五:建筑方面····················································2六:设备和电气方面··············································2七:综合问题····················································2八:基础施工监测················································3九:工程脚手架施工方案设计······································3十:悬挑卸料平台水平钢梁计算简图·······························14十一:建筑机械设备管理·········································17十二:介绍·····················································17十三:编辑本段任务··············································17十四:编辑本段使用特点···········································17十五:混凝土试件合格,结构物混凝土不一定全部合格················19十六: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19十七: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19十八:预防混凝土缺陷的发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20十九:混凝土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变形也要引起足够重视·············20高层建筑的概念(1)世界高层建筑委员会1972年建议,将高层建筑划分为以下四类:H第一类:916层,高度不超过50m;H第二类:1725层,高度不超过75m;H第三类:2640层,高度不超过100m;H第四类:40层以上,高度100m以上。(2)我国对高层建筑的分类: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中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民用建筑和总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用机械设备塔式起重机:高层建筑施工中主要是附着式(自升式)和内爬式两种要求:起重臂要长;工作速度要高且能调速;采用小车变幅臂架;改善操纵条件。选择与布置: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高度、结构形式、构件重量、现场布置等,同时要兼顾装、拆场地和建筑结构满足锚固、爬升要求。施工电梯:又称人货两用电梯,是高层建筑施工设备中唯一可运送人员上下的垂直运输设备。如不采用施工电梯,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净工作时间损失将达30%左右。主要运送对象是施工人员、材料、设备和工具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高层框架结构的施工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主要解决模板组合问题、高强混凝土的制备、泵送和无粘结混凝土的施工问题现浇柱、预制梁和楼板框架结构的施工:一是先浇柱,后吊装预制的梁、板;二是先吊装预制的梁,后浇柱,最后吊装板。高层建筑大模板施工内浇外挂体系:全部纵横剪力墙均用大模板现浇内浇外砌体系:外墙挂板改为砌砖;内墙用现浇钢筋砼全现浇体系:适宜16层以上高层,队内隔墙,纵横承重墙均采用大模板现浇钢筋砼。高层建筑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支撑牢固;设安全网、防护板等。高层建筑施工的防雷保护措施:做好接地;装避雷针等高层建筑施工其他安全措施:四口(楼梯口、电梯口、垃圾口、预留洞口)设盖板;五临边(阳台边、屋面周边、井架侧边、楼层周边、斜道侧边)设双层围栏或设安全网。另要防电、消防安全等。建筑方面主要有:①总平面布局要加大防火间距,处理严重的日照干扰,为大量集中的人口疏散和停放车辆安排通道和场地。②在符合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将多层重复的建筑平面布局标准化、统一化,以满足主体结构、设备管线、电气配线分区、防火疏散等竖向设计技术的要求。③合理布置竖向交通中心,确定楼梯、电梯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保证使用效率和防火安全。④内外建筑装修、构造、用料和做法必须适应因风力、地震、温度变化等所引起的变形和安全问题。⑤在建筑艺术方面要考虑高大体型在城市和群体中的形象和全方位造型效果。结构方面主要有:①考虑高层建筑遇到巨大风力和地震力时所产生的水平侧向力。②严格控制高层建筑体型的高宽比例,以保证其稳定性。③使建筑平面、体型、立面的质量和刚度尽量保持对称和匀称,使整体结构不出现薄弱环节。④妥善处理因风力、地震、温度变化和基础沉降带来的变形节点构造。⑤考虑在重量大、基础深的地质条件下如何保证安全可靠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条件问题。设备和电气方面主要有:①设计供暖和给水排水系统时,必须考虑因建筑高度增大的压力,保证管道、炉片具有耐压能力。②特殊处理消防和排烟问题。③在供暖、通风中考虑因高处风力增大而增加的空气渗透和中合面以上、以下的热压变化对于散热量计算的重要影响。④考虑由于增加了电梯,水箱供水和消防动力用电,对电气设计的区域配电和干线、支线布置提出的要求。综合问题主要有:①关于城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问题,应遵照城市规划部门指定的地段和控制高度建造,而不能完全根据建筑本身的需要。②高层建筑由于应力增加,设备和装修水平必须提高,施工难度增大,因而造价必然大大高于多层建筑。因此,需要各专业设计人员密切合作使平面布局合理,提高使用系数,做到构造简洁,自重轻,便于安装,综合降低造价。③高层建筑最突出的是防火安全设计,各专业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守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基础施工监测1从基坑开挖至基坑回填完成期间软土地区尚应延长个月应对影响区范围内的邻近建筑物和管线垂直与水平变形进行监测。2实施降水和回灌方案时应进行降水观测井和回灌观测井的水位测试以及邻近建筑物管线的沉陷与水平位移观测3采用护坡桩系统时,、应对挡土桩的变形桩的内力变化进行监测。4当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时,应监测墙体位移、平面变形、结构整体稳定、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土体位移和地下水位等项目。5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对水平支撑系统和锚杆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和监测。6施工中应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工作。测温点的布置应便于绘制温度变化梯度图,可布置在基础平面的对称轴和对角线上。测温点应设在混凝土结构厚度的1/2、1/4和表面处,离钢筋的距离应大于320MM.。工程脚手架施工方案设计一、工程概况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工作已基本就绪,外地面已做硬底化。二、设计依据及构造要求1、本计算根据中国建筑出版社《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2、施工中不允许超过设计荷载。3、小横杆、大横杆和立杆是传递垂直荷载的主要构件。而剪力撑、斜撑和连墙件主要保证脚手架整体刚度和稳定性的。并且加强抵抗垂直和水平作用的能力。而连墙件则承受全部的风荷载。扣件则是架子组成整体的联结件和传力件。4、搭设要求:(1)梯间外墙线搭设24m双排钢管脚手架;(2)其余各搭设21.5m双排钢管脚手架。5、采用本方案取最大搭设高度24m进行验算;6、采用Φ48×3.5mm双排钢管脚手架搭设,立杆横距b=1.0m,主杆纵距l=1.5m,内立杆距墙0.2m。脚手架步距h=1.8m,脚手板从地面2.0m开始每1.8m设一道(满铺),共11层,脚手架与建筑物主体结构连接点的位置,其竖向间距H1=2h=2×1.8=3.6m,水平间距L1=3L=3×1.5=4.5m。根据规定,均布荷载Qk=2.0KN/㎡。三、使用材料1、钢管宜采用力学性能适中的Q235A(3号)钢,其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炭素结构钢》(GB700-89)中Q235A钢的规定。每批钢材进场时,应有材质检验合格证。2、钢管选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焊接钢管。立杆、大横杆和斜杆的最大长度为6.5m,小横杆长度1.5m。3、根据《可铸铁分类及技术条件》(GB978-67)的规定,扣件采用机械性能不低于KTH330-08的可锻铸铁制造。铸件不得有裂纹、气孔,不宜有缩松、砂眼、浇冒口残余披缝,毛刺、氧化皮等清除干净。4、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mm。5、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mm。6、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7、脚手板应采用杉木制作,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大于等于200mm,长度为4--6m,其材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木结构设计规定》(GBJ5—88)中对II级木材的规定,不得有开裂、腐朽。脚手板的两端应采用直径为4mm的镀锌钢丝各设两道箍。8、钢管及扣件报皮标准:钢管弯曲、压扁、有裂纹或严重锈蚀;扣件有脆裂、变形、滑扣应报废和禁止使用。9、外架钢管采用金黄色,栏杆采用红白相间色,扣件刷暗红色防锈漆。二、搭设技术措施1、外架搭设(1)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200。(2)立杆接头除在顶层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必须采取对接扣件,对接应符合下要求: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两相邻立杆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同一步内不允许有二个接头。(3)立杆顶端应高出建筑物屋顶1.5m。(4)脚手架底部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垫铁块表面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5)大横杆设于小横杆之下,在立杆内侧,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大横杆长度不宜小于3跨,并不小于6m。(6)大横杆对接扣件连接、对接应符合以下要求: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mm。并应避免设在纵向水平跨的跨中。(7)架子四周大横杆的纵向水平高差不超过500mm,同一排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1/300。(8)小横杆两端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9)每一主节点(即立杆、大横杆交汇处)处必须设置一小横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大横杆上,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靠墙一侧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250mm,外架立面外伸长度以10Omm为宜。操作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立杆间距的1/2,施工层小横杆间距为1m。(10)脚手板一般应设置在三根以上小横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小横杆,并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以防倾翻。脚手板平铺,应铺满铺稳,靠墙一侧离墙面距离不应大于150mm,拐角要交圈,不得有探头板。(11)搭设中每隔一层外架要及时与结构进行牢固拉结,以保证搭设过程中的安全,要随搭随校正杆件的垂直度和水平偏差,适度拧紧扣件。(12)拉杆必须从第一层与窗口连接,拉杆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可稍微下斜,不容许向上翘起。保证垂直4m、水平6m拉接。(13)脚手架的外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每道剪刀撑的净距不应大于15m。(14)剪刀撑的接头除顶层可以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均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15)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小横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16)用于大横杆对接的扣件开口,应朝架子内侧,螺栓向上,避免开口朝上,以防雨水进人,导致扣件锈蚀、锈腐后强
本文标题:高层建筑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16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