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5年高中数学-2.1.5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教案-苏教版必修2
2.1.5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教学目标:1.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方法;2.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分析及教材内容的定位:本节内容研究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让学生体验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优越性,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魅力.在解题中渗透函数和方程思想,是本节内容的关键.教学重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教学难点:运用解析法证明平面几何问题.教学方法:研究学习法.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情境问题:已知A(-1,3),B(3,-2),C(6,-1),D(2,4),四边形ABCD是否为平行四边形?二、学生活动1.回顾初中判定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分别尝试用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进行判断;2.小组交流讨论(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让学生感受从初中所学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求法到两点间的距离求法之间的联系;3.讨论归纳:总结出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21212()()dxxyy).三、建构数学1.由学生回忆初中知识并小组研讨提出的问题(考察学生的转化能力和对已有知识的使用和实践能力);2.指导总结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21212()()dxxyy,并从形式上分析记忆公式;3.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在解题中遇到的方程思想和函数思想及时进行总结,时刻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1)求(-1,3),(2,5)两点间的距离;(2)若(0,10),(a,-5)两点间的距离是17,求实数a的值.例2已知△ABC的顶点坐标为A(-1,5),B(-2,-1),C(4,7),求BC边上的中线AM的长和AM所在直线的方程.例3已知△ABC是直角三角形,斜边BC的中点为M,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证明:AM=12BC.2.练习.(1)已知(a,0)到(5,12)的距离为13,则a=________(2)若x轴上的点M到原点及到点(5,-3)的距离相等,则M的坐标为______(3)已知点(1,2),(2,7)AB,在x轴上求一点P,使PAPB.(4)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分别是A(1,2),B(-1,3),C(-3,-1),求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21212()()dxxyy;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应用(方程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3.数形结合思想的使用.
本文标题:2015年高中数学-2.1.5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教案-苏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169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