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部分外国近代教育第一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第二章欧美主要国家及日本近代教育第三章西欧近代教育思想第一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它兴起于意大利,后传至北欧,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旗帜,被用来反封建神学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提出了重新认识人的主张——人文主义教育;宗教改革产生于16世纪,是文艺复兴运动在宗教领域的继续。宗教改革者并不是要消灭宗教而是主张改良宗教,并不是要废除教会而是主张建立新的教会以取代名声不佳的天主教会,宗教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主要层面——新教教育。欧洲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的统治,这也引发了天主教会的反对宗教改革运动——天主教教育。第一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一、人文主义教育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提出了新的教育理论,开办新学校,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一)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维多里诺的孟都亚宫廷学校(快乐之家)为代表特点:①注重儿童身心特征和个性差异;②重视学生德智体和谐发展;③设置广泛的课程体系;④要求学校有自然优美的环境;⑤师生之间关系和睦融洽;⑥注重启发诱导,讲求兴趣;⑦反对压制和体罚。(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以伊拉斯谟和莫尔的教育思想为代表1、伊拉斯谟,基督教人文主义教育家,代表作《愚人颂》、《基督教王子的教育》。①批判陈腐的经院主义教育,提倡个性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②主张古典文化与基督教并重;③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张师生友爱和睦。2、莫尔,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乌托邦》。①要求废除私有制,实行公共教育制度,并首倡普及义务教育,主张男女教育平等;②所学知识主要是古代作家尤其是希腊作家的作品;③重视体育和劳动教育,主张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注意】比较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与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的异同点:共同点:①古典科目构成人文主义课程的基础和主体;②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重视治人治世之学,力图通过教育改造社会,至于自然的改造、自然科学的研究尚未收到重视;③重视古典语言,漠视本族语言教学;④早期人文主义教育后来走向了形式主义。不同点:①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较强的世俗性,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则强调虔诚与道德的价值。②教育的政治功能迥异。意大利在文艺复兴前期实行城市共和制,共和政体要求培养富于自由、平等精神的公民,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崇尚君主制,希望通过教育培养理想的君主和朝臣。(09年论述题)2009年考研真题试比较14-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与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的异同。(三)法国的人文主义教育----以拉伯雷的教育思想为代表拉伯雷,法国著名人文主义教育家,代表作《巨人传》。他无情地批判和讽刺了中世纪封建主义教育,提出了人文主义教育的主张,如尊重儿童人格,激发儿童兴趣,注意教学的吸引力,采用新式教学方法(直观教学、谈话、参观访问、旅行等),提倡体育、美育等。(四)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五)对人文主义教育的评价人文主义教育,充分肯定了教育在培养新人方面的巨大力量,扩大了教育实践,初步探索和总结了教育的发展规律。在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着历史局限性: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阅读古代经籍一味贪求摹仿文体,结果导致了古典主义、形式主义的泛滥,出现了西塞罗主义。(10年选择题)2010年考研真题15世纪末,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形式主义化的标志是()A西塞罗主义B昆体良主义C新托马斯主义D新柏拉图主义答案:A二、新教教育(一)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马丁·路德出于与天主教争夺信徒的现实需要,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并提出一些新的教育见解:①国家掌握教育权,兴办学校;②由国家推行强迫的义务教育;③建立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国家教育体系。梅兰克顿,《萨克森学校计划》;斯图谟,古典文科中学实践。(二)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①加尔文重视教育对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宗教生活的意义;②不仅提出普及、免费教育的主张,还亲自领导了普及、免费教育的实践,被称为“普及教育之父”,“免费学校的创始人”;③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重视法语教学;④高等教育方面,加尔文创办了日内瓦学院。(三)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英国的宗教改革对教育影响不大,新教会行使旧教会的职责,国家通过教会管理教育等,主要特征有:①对教师的言行、宗教信仰严格监督;②教育目标更注重培养在社会生活中能有所作为的绅士;③加强英语教学等。三、天主教教育(一)耶稣会和耶稣会学校耶稣会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后,天主教掀起的“反宗教改革运动”中成立的一个反宗教改革的组织,创始人是西班牙人罗耀拉。耶稣会设立的学校,称为耶稣会学校,分为初级(文科中学)和高级(大学文科)两部。(二)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特点)1、在教学内容方面,除神学之外,也开设古典学科,用拉丁语教学;2、在教学方法方面,重视教师讲解,推崇记忆、注重复习;3、采用高水平的师资;4、有完备的组织管理;5、采用寄宿制和全日制,学生按能力分班,教学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集体授课;6、教学过程中提倡温和纪律,强调亲密的师生关系,很少使用体罚。(三)评价不管它的制度多么完善,组织管理多么周密,师资水平多么高,却都服从一个逆历史潮流的目的——重新建立天主教会对欧洲的统治,必将遭到各民族的排斥和冷落。(四)三种力量的冲突与融合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三种教育势力之间相互冲突、相互融合,人文主义和天主教都具有贵族性,而新教具有较强的群众性和普及性;新教和天主教都是宗教教育,而人文主义更强调世俗性等。(08年选择题)共同点:三者都重视古典人文学科;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也有相同之处。(12年选择题)不同点:服务的目的不同。新教和天主教都把教育作为宗教的工具在利用,对个人发展的考虑、对世俗利益的考虑一直放在次要地位。2008年考研真题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的教育是()A人文主义教育B新教教育C天主教教育D耶稣会教育答案:B2012年考研真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所具有的共同点是()A实施贵族式精英教育B重视古典人文学科C实施世俗性的义务教育D重视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答案:B一、英国近代教育(一)教育概况1、17--18世纪英国的学校教育(1)初等教育一种是国教教会控制的学校;另一种是非国教教会的个人或团体创办的慈善学校,名称各异,如免费学校、贫儿学校,最有代表性的是星期日学校。这些学校的教学内容极为简单;教师不是专门职业,多由手工业者、教堂人员、伤残军人、老年人充任,地位很低;以贫民儿童为教育对象。第二章欧美主要国家及日本近代教育星期日学校,(亦称“主日学校”),1780年由传教士雷克斯在英格兰创办,这是一种在星期日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的免费学校。它在星期日把贫民阶层的儿童聚拢起来,既可防范、减少社会秩序的混乱,又可用宗教宣传来麻醉儿童的精神,因而得到统治者的支持。第二章欧美主要国家及日本近代教育(2)中等教育(12年选择题)文法学校和公学。①文法学校是沿用传统名称,目的是培养一般官吏。②公学,相对于私人延聘家庭教师的教学而言,由公众团体筹资兴办,教学设施好,收费高,目的是培养一般的公职人员。二者都比较注重古典文科教学和宗教课程且与初等教育不衔接,体现出明显的双轨制。(3)高等教育中世纪建立起来的古典大学,最著名的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它们以上层社会青年为主要教育对象,以古典文科与神学为主要教育内容。2012年考研真题17-18世纪英国的公学采用寄宿制,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这种“公学”的含义是()A公立学校B重视古典人文学科C公共机构管理的学校D为培养公职人员而由公众团体资助兴办的学校答案:D2、19世纪--20世纪初叶的英国学校教育(1)教育领导体制的发展19世纪以前,教会控制英国的教育。19世纪初,国家开始通过颁布一系列法案、法令,实施财政补助和监督,建立国家教育领导机构等手段逐步干预教育,(2)初等教育(重点)导生制学校,1798年由英国传教士兰卡斯特和贝尔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又称为兰卡斯特--贝尔制或相互教学制度,即由教师选择一些年级较高或年龄较大、成绩优秀的学生充任“导生”,作为助手,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短缺的困难,又有助于初等教育的发展,故在英国广泛流行,对欧美等其他国家也有影响。但采用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学质量下降,最终被人们所抛弃。1870年《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主要内容:①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和监督权;②全国划分学区,设立学校委员会管理本区的教育;③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的初等教育;④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立公立学校;⑤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分离等。意义:《福斯特法案》是英国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它宣告了强迫的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由此奠定了整个英国教育制度的基础。(3)中等教育1861年--1864年,克拉雷顿委员会对九大公学进行调查,并针对其存在的弊端提出改革建议。在该报告的影响下,公学发生了一些变化:①课程内容有所扩充,虽以古典学科为主,但英语、现代语、数学和科学等学科日益受到重视;②公学董事机构的改革,成立了校长会议。1864年--1868年,汤顿学校委员会对900余所文法学校进行调查,并提出了报告,建议按社会阶层设立三类学校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尽管没有被采纳,但对后来的中等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4)高等教育(重点)新大学运动:1828年,伦敦大学学院成立,揭开了新大学运动的序幕。这所学院不进行宗教教学,重视自然科学,1829年,国教派成立英王学院(国王学院),除在宗教教学问题上的分歧外,这两所大学开设的课程大多相同。1836年,两院合并为伦敦大学。19世纪下半叶,在伦敦大学的带动下,许多城市学院纷纷成立,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城市学院的兴起改变了英国高等教育传统,从此,科学步入高等教育的殿堂,除贵族和上层阶级、中产阶级也有机会进入高校大门。大学推广运动(08年选择题):19世纪40年代,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将教育推广到非全日制学生。它加强了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促使社会中下层阶级和女子有更多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推动了课程改革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2008年考研真题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向社会中下层及女子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史称()A高等教育普及化运动B新大学运动C高等教育大众化运动D大学推广运动答案:D(二)教育思想1、洛克的教育思想洛克,17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1)论教育的作用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倡导“白板说”,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一切知识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因此教育对人的形成与发展意义重大。由于教育对个体的意义重大,教育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幸福与繁荣。第二章欧美主要国家及日本近代教育(2)论教育的目的和途径(08选择题)教育目的:培养“绅士”,既要身体强健又要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教育途径:绅士的培养应通过家庭教育而不能通过学校教育。因为学校集合了各种被教育坏了的学生,儿童在其中可能受到“恶习熏染”;此外,儿童天性不同,需受个别指导。(3)绅士教育的内容(13年选择题)①体育或健康教育:针对当时娇生惯养的风气,强调要吃苦耐劳(“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②德育:方法有重视榜样和示范、重视练习、强调说理等;③智育: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发展智力,通过各种技能技艺课业的练习获得技能技巧。2008年考研真题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优孰劣问题上,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优越的西方教育家是()A夸美
本文标题:外国教育史(近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231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