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查报告
1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查报告摘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节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全国总人口的80%是农村人口,然而作为社会减震器和社会公平调节器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却长时间内只是关注于城镇居民,对占人口多数的农村居民投入很少。要建设好现阶段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就应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完善和普及合作医疗制度,同时,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思路,尝试新方法。本报告基于以上背景通过文献研究、整理归纳、抽样调查等方式来调查我乡镇的一些社会保障的现状论,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存的层次低、范围小、覆盖面窄、保障功能差以及社会保障管理分散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难以保证保值增值等问题,提出了政府为主导,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适时与城镇医疗保险接轨和建立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合作医疗制度的补充等对策。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公平;解决举措2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1)当地乡镇相关人员(2)当地的乡镇企业(3)当地村民(二)调查方法(1)实地了解(政府主管部门、其他社会人士)(2)座谈交流(主要针对一些关键对象进行深入了解)(3)文献检索(党和政府的相关改革措施文件、学者研究成果等)二、调查背景(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和功能(1)概念: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与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应的,在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定阶段,为广大农村人口提供社会保障服务的所有政策举措的统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对象是农村人口,农民,农业工人。是一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程中的中间产物,是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的必然结果和必由之路。(2)功能: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轻广大农民面临的疾病,养老等压力,进而协调社会矛盾。32、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使农民平等的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3、有利于深化农村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因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但是,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农村“五保”制度、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个方面。(三)目前农村农民经济状况与社会保障状况(以里田镇田味村为例)在对田味村的调查过程中,从一部分愿意透漏其收入和支出状况的的农户中可以得出平均月开销:A.2000元以下:45%B.2000元至3000元:35%C.3000元以上:20%再来看看农村的社会保障状况在关于对是否感到生活有压力的一项调查中,感到:4A.生活压力很大30%B.生活压力较大55%C.生活压力较小10%D.没有生活压力5%三、我国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单一,水平低,覆盖面小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健全,保障的形式主要是农村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少数地方推广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保障的对象基本上也是贫困的人,光荣的人,农村大多数人还无法享受社会保障。(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目前,农村以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试点工作仅在小范围内实行,并没有法律规定凡是符合条件的地区农民必须参加。而且,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渠道是以农民自我缴费为主,这样,本应由社会统一负担的保险待遇转嫁给了农民个人,与原有的家庭保障变化不大,使养老保险的社会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三)缺乏统一管理,效率低下我国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管理混乱,表现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从管理机构上看,部分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农村职工的社会保障统筹归劳动部门管理,医疗保障由卫生部门和劳动者所在的单位或乡村集体共同管理,农村养老和优抚救济归民政部门,足以看出管理格局的混乱之处。加之这些部门在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和决策上经常发生矛盾,导致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的局面。5(四)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被挤占、挪用现象严重由于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尚未确立,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有形成法律体系,使得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工作无法可依,资金管理存在风险大,不能解决保值增值的问题。并且由于我国从事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一些基层领导人员素质差,私欲严重,把农民交来的钱挪作他用、私分、等现象层出不穷。(五)社会保障管理分散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是城乡分割、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政。条块之间既无统一的管理机构,也无统一的管理立法。从管理机构上看,部分地区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农村职工的社会保障统筹归劳动部门管理,医疗保障归卫生部门和劳动者所在单位或乡村集体共同管理,农村养老和优抚救济归民政部门管理,一些地方的乡村或乡镇企业也建立了社会保障办法和规定,有的地方,人民保险公司也搞了保险,形成了“多龙治水”的管理格局。由于这些部门所处地位和利益关系不同,在社会保障的管理和决策上经常发生矛盾。由于多家分割,条块分割,政事不分,缺乏监督,使本来已经够乱的管理体制更加混乱。另外,农村社会保障还存在发展不平衡,发展缓慢,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差等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四、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一)政府为主导,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政府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制定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并监督其执行,6建立、完善和管理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承担最后的财务责任。政府之所以要介入社会保障领域,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保障的公共物品属性,同时,社会保障领域的市场失灵、政府权威及其强制力所带来的管理上的成本收益优势以及政府的最终财政责任也是其介入社会保障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由政府来精心策划养老、医疗、救济等社会保障计划,以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二)继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适时与城镇医疗保险接轨我国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然而,由于筹集资金总量有限以及政府为了控制道德风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设置了起付线、共付水平和封顶线。当前共付部分仍然很高(共付比例在多数地区达到30%~50%),对于低收入的农民来说更难支付现金部分,这就限制了这种保险对贫困家庭的用处,贫困家庭依然因无力垫付大病的全额医疗费用而放弃求医;其次,自愿参加必然形成对经济困难群体的排斥,能够参加的是农村中相对富裕的群体,也就更有可能享受政府提供的补贴以及相应的医疗保障。这样客观上形成了富人越富越有保障,穷人越穷越没有保障,政府对参保者的财政补贴,就变成了一种典型的逆向转移支付,违背了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对贫困者转移支付和缓解社会不平等的基本原则。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下步政府应尽可能加强投资力度和宣传,改革医疗保障享受条件,寻求科学的缴费方式,同时建立医疗费用控制机制,缓解医疗基金的压力。与此同时,适应城镇化的需要,逐渐提高医疗基金的统筹层次,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大病统筹保险7接轨乃至合并。(三)实现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共筹资金,建立多渠道的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体系社会保障资金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总体上社会保障资金应由个人、集体、政府三方共同负担。它体现了责任主体各自对社会保障的责任,同时也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我国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在于,本应有三方承担的社会保障资金基本上只是农民个人缴费,几乎变成了农民的个人储蓄。由于我国农村很多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而在短期内完全以社会保障取代家庭保障是不现实的,政府就要加大用于农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相应的资金比例,通过提高政府和集体对农民参保补助比例,激励农民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形成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的有效保障格局。五、结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指明了我国社会建设的方向。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前提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促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建立并由政府主导的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构建社8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经过此次调查,虽然围场县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比前几年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还有不足之处,相信在政府与农民的配合下,社会保障制度会更健全。参考文献:[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卢海元.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条件分析[J].经济学家,2003,(5).[3]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辩[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本文标题: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28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