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批判地吸收了传统教育、西方教育的精华,创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它对我国的学校教育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学界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十分活跃,其成果对推动新课程改革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尚未见到从家庭教育角度研究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文章和成果,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及其特点/生活即教育0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念,有学者称之为本体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0[1]267。/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0[1]164,所以要/用生活来教育0;而生活是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的,故必须/拿好的生活来改造坏的生活,拿前进的生活来引导落后的生活0[1]252,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0;同时,/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0[1]164,是/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0而办的。陶行知关于生活教育的定义,足以使我们看到:生活离不开教育,教育同样离不开生活。至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陶行知认为,/是生活决定教育0[1]267,/生活是教育的中心0[1]49,/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0[2]106。生活教育理论的生活中心说,完全摆脱了传统教育理念中的/书本中心0、/文化中心0的束缚,为教育开辟了一片生机和崭新的天地。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以下特点:11生活教育理论的开放性生活教育理论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在/社会即学校0的命题下,/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0[1]116。从内容看,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的范围0[1]110;从场所看,家庭、学校、社会都是课堂;从施教和受教的对象看,/不论校内校外,都可以做师生的0[1]116,即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教人,也都可以接受教育。21生活教育理论的可持续性生活教育理论提倡对人的终生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0[1]267。/整个寿命现代化,不仅是四个月、一年、二年、四年之义务教育。教育最重要的成就在使众人养成一种继续不断的共同求进的决心。我们要对众人养成的态度是: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1]151。这些观点,已经涉及到/终生教育0的内涵,即教育必须与人生相始终。陶行知反对传统的把对人的教育分为学龄前、学龄中及学龄后三个阶段的说法,因为只有终身教育才能保证人的可持续发展。31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性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做0。/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0[1]148。陶行知的名字从/知行0到/行知0,反映了他对知行关系的探究和认识,/行0即/做0,即实践,行不但是获得真知的前提,还是创造的基础。不做,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更不要谈创造了。二、生活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1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是狭义的家庭教育说。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和影响[3]2。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塑造,品质的培养,潜能的开发,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在家庭打下基础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人格,在孩子6岁前就已基本形成。正因为如此,现代社会中没有不重视家庭教育的。教育社会学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的人转化为社会的人。从家庭的角度看,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实际上就是引导孩子使其社会化。社会化的内容大体可归纳为三大系统,即知识系统、行为系统和价值系统。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着这三大系统文化的传承任务。但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自的职能和特点不同,所以它们所承担的教育任务是各有侧重的。/家庭教育侧重的是文化中的行为系统,学校教育侧重的是知识系统,而大众传媒教育侧重的是价值取向系统0[4]54。传统文化中的行为系统主要包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行为方式、习惯及其背后起支撑作用的亲情、道德观念、生活制度、风俗习惯等[4]55。家庭教育就是要通过家庭生活把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观念、生活制度等)9)内容传承给子女。然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学校教育的延续,所以把家庭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的现状亟待改变。21生活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生活教育理论产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陶行知年青时曾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先生。学成回国后,陶行知运用杜威的/教育即生活0的思想改造中国的教育,实践中碰到许多问题难以解决,于是他边办学边修正自己的思想直至创造性地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他的理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强调行动,这正是家庭教育最需要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大众理论,它用浅显直白的语言阐述教育规律,老百姓一读就懂;生活教育方法可操作性很强,每一位家长都可以在自己的家庭中施行;生活教育理论是平等的理论,在这个理论框架中,人人都是先生,人人也都是学生,因而有利于教育中的互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检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至今仍有极强的生命力。用他的/生活即教育0的教育观指导家庭教育,不仅可以教育子女,还可以教育家长,提升家长的素质。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接受着什么样的教育。要子女接受好的教育,那么家长就必须营造好的家庭生活,比如健康的、文明的、和谐的、具有创造意味的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子女就会成长为健康的、文明的、和气的、具有创造性性格的人。用陶行知的/在劳力上劳心0的方法训练子女,子女就必能成为生活技能强、善于手脑并用、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陶行知的终身教育思想对构建学习型家庭、对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发展都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所以,无论从广义还是从狭义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比生活教育理论更适合指导家庭教育的理论。三、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家庭教育的原则11生活中心原则)))家庭教育切勿离开生活在现代社会,每一个家庭都在重视家庭教育,但其方向却有失偏颇。尤其在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上,家长往往只把目光投向智育及子女的特长的培养上,较少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更有甚者,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做家务,认为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家庭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使其社会化,培养孩子使其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应具备的素质如情感、意志、品格、生活技能及家庭伦理等,都必须在家庭中得到训练。这些素质绝不是智育或特长训练能涵盖的,只有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中,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与家人的互动才能逐渐养成。只有经常参加家务劳动,才有可能使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关心他人、有孝心等,也都是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养成的品格。所以,家庭教育千万不能离开生活这个中心。现代家庭生活,内容十分丰富。淘米洗菜搞卫生,是劳动生活;读书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是文化生活;买股票购国债是理财生活;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是旅游生活。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参与家庭生活,能够使孩子得到全方位的训练。21行而后知原则)))家庭教育首要的是行动,即/做0在家庭教育中,/做0是有明确目的的,那就是获取真知,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基础。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并非每做必得。为了/行0而有所得,陶行知发明了/在劳力上劳心0的做法。陶行知说:/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0[1]195只有用心做,才能把事情做好。比如烧菜时不注意油温或其他技巧从而造成了蔬菜中营养成分被破坏的做法,几十年一贯制,人们从不思改进。生活教育理论认为,这就不是真正的做,只是劳作而已。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做0的人没有劳心,没有动脑思考改进。手脑并用,做中思考,是行而后知的内涵之一,即便做最简单的家务也该如此。行而后知的内涵之二,是创新知识。在做事的过程中劳心,/做0就不是单纯的劳作了。陶行知说:/我们做一件事便要想如何可以把这件事做好,如何运用书本,如何运用别人的经验,如何改造用得着的一切工具,使这件事做得最好。我们还要想到这事和别事的关系,想到这事和别事的互相影响。我们要从具体想到抽象,从我相想到共相,从片断想到系统。这都是在劳力上劳心的功夫。0[1]95在陶行知看来,这种/劳心0是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循着这样的思路劳心,就可能产生新的知识。牛顿、达尔文的成就就都是这样/做0出来的。所以,在家庭生活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与双手,让孩子养成/在劳力上劳心0的习惯。31民主平等原则)))家庭成员人人都是教者,人人也都是学者家庭教育中的教与学的过程是双向互动的,而不是单向灌输的。家庭成员中,人人都是教者,人人也都是学者,教与学双方是在沟通、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受到教育的,这是民主型家庭中理想的教育状态。然而,现在在许多家庭中依然缺乏民主平等意识,其表现有二:一是孙子最大,孙子说了算。在一些家庭,孙子要什么,爷爷不敢不立即行动。二是老子为大,即在一些核心家庭,老子掌握着家庭里绝对的话语权,老子的话正确的要执行,不正确的也要执行。这两种情况都不适宜孩子的健康成长。前者,容易使孩子妄自尊大,目中无人,缺乏修养;后者则可能使孩子畏首畏尾,优柔寡断,没有主见。非正常生活只能教育出非正常的人来。正常的家庭环境气氛应该是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及家教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教育理论提倡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可让孩子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中健康地成长。41自然随机原则)))在社会的大课堂里随时捕捉教育机会自然随机是家庭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根据生活教育理论,/社会即学校0,家长即老师。家庭是非正规教育机构,所以家庭教育不可能也不需要如同学校教育那样的制度化。家庭教育是柔性的,家庭教育寓教育于生活之中,因为生活即教育。运用这一原理,家长应该抓住生活中的一切有利时机,有意识地教育孩子,这样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前面所谈的/做0,家长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倘若没有一定的引导,/做0就纯然成为了劳作,即只劳力而不劳心,就不可能获得真知。手脑不同时运用,就不可能获得真知识,更不可能创造新知识。自然随机,还有一层含义,即生活教育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的。尤其是对学龄前儿童,散步时看到什么就可告诉他什么,且给孩子讲清是为什么;当孩子与小朋友发生了冲突时,要告诉孩子如何解决。吃穿住行中的学问大着呢!家长可以在休息、娱乐、闲谈、家务劳动中,在走亲、访友、逛商店、参观、旅游等活动中,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和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个性、思想、价值观就是在这种自然随机的生活教育过程中悄然形成的。
本文标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00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