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走进客家——客家传统民居研究-1-客家传统民居研究摘要:作为一个的客家人,面对丰富蕴厚客家民居建筑和文化,以客家人的基点,去审视客家传统民居。客家是中国汉民族一个特殊的民系,而本课题则在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下研究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并对其行成的客家民居聚落进行一定的探讨。关键词客家传统民居;聚落;文化;ABSTRACT:FacingwiththerichconnotationanddeeprootHakka'straditionaldwellingsandculture,asaHakka,weshouldstudyitbyourownview.HakkaisaspecialraceoftheHannationality.Inthispaper,basedonthegeography,socialandremarkablehumaneenvironmentofHakka'straditionaldwellingswerestudied,andthecolonyoftraditionaldwellingswereanalyzed.KEYWORDS:Hakka'straditionaldwellings,colony,culture-2-目录:1.前言…………………………………………………………………………32.研究背景………………………………………………………………………33.客家民居建筑………………………………………………………………33.1四合院中轴线的圆形平面布局……………………………………………43.2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43.2.1建筑体形与山势的结合……………………………………………43.2.2古村落与水相依……………………………………………………43.2.3建筑材料的原生化……………………………………………………43.3适宜的建筑尺度………………………………………………………53.3.1建筑体量与周边环境的和谐………………………………………53.3.2建筑自身尺度的适宜………………………………………………53.4绘画复杂,色彩浓重……………………………………………………53.5高质量的施工…………………………………………………………64.客家民居的聚落………………………………………………………………64.1自然环境层面……………………………………………………………64.2社会生活方式层面……………………………………………………74.3文化意境层面…………………………………………………………75.客家民居文化………………………………………………………………75.1门楼和堂号的名称……………………………………………………75.2祖训和家训……………………………………………………………75.3大量的书斋、书院和书房………………………………………………76.结论……………………………………………………………………………8参考文献……………………………………………………………………………8-3-1.前言:客家人的发展,源远流长,在近千年里,由于历史原因,不断迁徙。而在迁徙过程中,由于每到一地如同过客,当地人称他们“客”或“客人”,而他们也以客人自居,久而久之,就有了“客家”的族系。随着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客家民系逐步发展壮大并成为当地的主流,客家民居也逐渐形成较为统一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居住建筑并稳定地沿传下来。近几年,由于强劲推行的现代建筑缺乏文化内涵而又千篇一律,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把目光转向传统的、地方的、民族的建筑元素上,尝试传统与现代结合,创造出地方主义的现代建筑。因此,将凝结着客家传统文化精髓的传统民居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其精华应用于现代建筑当中,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2.研究背景:“客家”是指“客而家焉”之意,由此可见,客家并非是由中国南部固有的体系,实际上,客家是由北部而迁徙而来。由于客家不断由北而南迁徙,他们居住范围很多,遍布全球,人口也很广。据有关统计,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在中国,客家人主要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除此之外,还分布在四川、湖南、广西和台湾等省。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亦有“东方犹太人”之称。3.客家民居建筑:客家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它一方面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如主次分-4-明,左右对称,南北中轴等。另一方面又深受山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如上下结构,前低后高等。充分表现了它的传统风格,实用价值及建筑艺术的融合,也反映了客家人的生活历史所处的环境。由于先有土著居住,为防御外人的骚扰和盗贼的浸犯,客家人在民居建筑设计方面增加了防御功能,在结构上形成对外封闭的形态。具体分析其民居建筑风格具有如下五个特点:3.1四合院中轴线的圆形平面布局。客家民居建筑,从开敞的圆形建筑,逐渐按“堂、横”单元组成的四合院式样发展起来。如今天常见的围龙屋,其平面是前方后圆,左右对称,布局呈正中有厅堂、正房、南北厅、天井。左右横屋也有厅房、天井,后面是花头,从而组成半圆形围龙屋。屋前面是半圆形池塘和禾坪,使整个建筑形成一个圆形。至于“二堂二横”、“三堂四横”都是以中轴线对称的平面布局。3.2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客家民居与山水相邀,建筑是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3.2.1建筑体形与山势的结合不论古村落形成之初,还是后期发展,客家人都非常尊重自然,不会盲目地大规模挖山平地,甚至乡村的小路也是顺应山势,或拾级而上,或蜿蜒曲折,不屈苟同。许多传统民居利用山体的错落,形成不同的楼层,外观层次感强,造价相对降低。既充分利用自然,又对自然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由于这种建筑方案的处理只适应于已选定的某处地址,很难移为他用,建筑最终成为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2.2古村落与水相依客家人在定居之前的选址中,对水的选择尤为挑剔,不仅水质能满足生活的需求,水的来势和走向都有一定的要求。3.2.3建筑材料的原生化-5-由于建筑材料的原生化,加之构造上考虑依靠自然采光和通风来维持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成为原始意义的生态建筑,这种与山水同呼吸的客家民居建筑与环境构成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3.3适宜的建筑尺度客家传统民居不论规模大小都具有人性化尺度,建筑不论远观还是近看,都使人觉得亲切宜人。适宜的尺度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3.3.1建筑体量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多数的客家传统民居以一、二层为主,体量较小,易融于周边环境。3.3.2建筑自身尺度的适宜性客家传统民居坡屋顶的高度一般是层高的二分之一,且坡屋顶的举折较小,故无盛气凌人之势。屋脊多曲线,而且高低错落,具有丰富的外轮廓线。再如檐口的高度与宽度比例的适宜。由于屋顶两坡度相等,因此外檐较高,使得外立面轻盈活泼;内檐较矮,凸显内庭院亲切宜人的感觉。此外入口处空间的处理和门的尺度及装饰都显得平易亲和。3.4绘画复杂,色彩浓重客家民居建筑以木材为主,在绘画雕刻部分加上各色油漆装饰,绘画多样复杂,目的是既保护建筑材料,又美观好看。山水花鸟交错在一起,红红绿绿,色彩浓重,反映了客家人的文化水平和风俗习惯。此外,客家人还十分注重民居的附属建筑,如前后围墙,石铺花台、沙灰作栋屋背,外加门楼,附设天井等。同时几乎每一个聚居地后面都种有一片茂密的树木或竹林俗称风围树,它既可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和崩易、滑坡,又可调节小气候和纳凉。-6-3.5高质量的施工家传统民居能够通过大量现存实体展现其地域性特色的主要原因,是具有高质量的施工技术,可以使建筑历经数百年光阴。梅县保存最早的民居之一是梅南镇古氏祖祠,距今已七百年的历史。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的高质量施工技术主要体现在两部分,一是建筑结构实体本身。家传统民居一般为墙承重,只厅堂部分用框架,屋顶为木檩条铺小青瓦。多数墙用三合土夯制,也有砖石砌筑的。建筑的施工有严格的时间和步骤控制,为确保施工质量,一座建筑往往要几年才能建成。另一部分则是建筑表面的装饰。4.客家民居的聚落:客家民居聚落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极具特色的聚落之一,历史上客家人从中原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客家聚落居住模式,即同姓同宗的大家族。事实上,每个宗族或部落都拥有他们各自固有的空间概念,聚落的规划和设计不论尺度大小都可看作是为不同目的和按不同原则形成的空间组织,它们反映从事这种组织的个人与群体的活动价值观及意图。而客家民居的聚落,被赋予的多元而独特的意义,简而言之,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4.1自然环境层面客家聚居建筑的选址、布局与构造因地制宜,结合地形,灵活自由,其形态与功用都体现着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共生,能够良好地处理能源、土地、水体等资源的保护和节制性开发利用。以围合、向心、中轴为特点的聚落空间图式允许在需要的情况下加建居住空间而毫不影响原有建筑的格局,是一种可生长的聚居形式。在当前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语境下,客家聚落以低碳、环保、生态的组织与构成方式体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实现了人居环境的完全生态意义。-7-4.2社会生活方式层面公私层次分明的聚落空间体系给楼内居者提供了各种生活方式与活动相适应的领域环境,很好地解决了私密与交往的不同需求。4.3文化意境层面客家民居聚落是客家民系文明的重要象征。从聚落的整体空间图式到局部细节无不体现着客家人对传统中原文化意象的传承与改造。这种传承不是固步自封的符号移植,改造不是牵强附会的分解拼贴,而是因地制宜、因时而异的将地理风水、宗法礼教、艺术哲学、建筑构造等逐渐渗透、积淀到聚落环境的建造发展中,赋予各个部分以意义,构筑起整体聚落环境丰富深厚的文化意象。5.客家民居文化实际上,客家人历来崇文重教,传统民居是客家人对文化崇尚精神反映的载体,因此,传统民居常常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5.1门楼和堂号的名称客家传统民居在主入口和堂上都设有匾额,字体的书写都非常讲究,入口匾额的内容广泛,如量怀居、秋官第、品一公祠等,都有深刻的内涵和喻意;堂号的内容多是祖籍地的称谓,如颖川堂、河南堂等,这些名称使传统民居文化气息浓厚5.2祖训和家训祖训和家训是教育后代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强调忠孝等儒家思想。客家人将祖训和家训以对联的形式置于堂上祖宗牌位的两侧,非常醒目,以此提醒子孙后代对祖训和家训的铭记。祖堂在传统民居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祖训和堂号使建筑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5.3大量的书斋、书院和书房-8-客家人重视文化的传授和才学的培养,办书院集体授课是大家族对子孙的文化培养方式;规模小一些的书斋和个人使用的书房,都是崇文的表现。最著名的书房是梅州市黄遵宪先生的�人境庐,是与住宅毗邻独立建造的一个园林式书房,超脱了一般书房的概念。6.结论:客家民系作为我国汉族体系中一个独有的体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而客家文化是这个群体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作为一种无形的载体,客家民居则在无声地去传承客家文化。无可厚非的是,客家民居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也正是这种聚集的精神,客家人一直薪火相传,永不停息。参考文献:韩素音.《客家人的起源和迁移过程》林嘉书.《客家土楼与文化[M]》原广司.《世界聚落的教示100[M]》.于天炜,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潘安.《客家民系与客家聚居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黄汉民.《客家土楼民居[M]》福建教育出版社李婷婷.广东客家传统民居资源调查研究———以梅州镇传统民居现状调查为例[J].郭建川.四川客家民居和广东客家民居的比较研究.西南交通大学林皎皎.客家聚居民居及其室内研究.南京林业大学
本文标题:客家民居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0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