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4192009F832.59A1006-7833(2009)09-041-02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lending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或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1]。次贷危机一爆发,便严重冲击着各国的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给世界经济、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深受次贷危机影响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国房地产市场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鉴,认真吸取教训,加强自我反思,不断推动我国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改革创新,将有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是与其“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直接相关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是指美国机构专为信用程度较差或者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一种短期低息、中长期高息的房屋贷款品种[2]。在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产生的昀初10年里,取得的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94-2006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万的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屋。2001-2004年,美联储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骤升,次级房贷市场空前繁荣[3]。然而,自2004年6月起,美联储加息不断,房地产市场短期利率顺势提高,使得抵押住房变得贬值,出售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大加重。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违约不断,于是,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开始蔓延。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过程可以简单地看出,利率的上调和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是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深入分析后发现,房地产市场上主要角色的“疯狂行为”和金融风险的管理不当则对此次次贷危机负有主要责任。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个体受到诱惑,不顾自身需求和实力,进行借贷。然而,当市场逆转时,房地产市场降价速度快,抵押物贬值,贷款者负担骤然加重,加上自身经济实力有限,因此很多都无法偿还债务,违约现象频繁,银行面临重重困难,危机诱发。在经济增速较快,房价持续上升的背景下,从银行到抵押贷款商,各类放款机构都热衷于放贷并进行资产证券化操作。而宽松的贷款资格审核使得贷款欺诈现象蔓延,成为危机产生重要原因。如,有些贷款机构降低甚至忽视贷款标准,推出的“首付分期”、“低门槛贷款”、“零月供”、“零首付”等贷款方式。在美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为了促进营销提高利润,商业银行和贷款公司都推出了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但这些金融创新产品并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试验和严格的测评,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产品过早地被推上了市场,并通过证券化的形式,企图将设计上的风险从银行转移到资本市场上去。但事实上风险本身并没有消失,而是为危机埋下祸根。特别是过度宽松的信贷标准导致了信贷市场上的盲目跟从,并昀终促成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昀后,政府缺乏强有力的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的失效加剧了危机的严重性在整个次贷危机发生过程中,政府或监管机构并没有对住房抵押贷款给予足够的监督和控制,对于金融创新产品也缺乏应有的测评和监控。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政府甚至还狂热地参与到其中去,推波助澜。在危机发生后,政府也没有及时地调整政策,有效地加以引导,这在某种程度都加重了危机的严重性。自从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对中国人来说已不陌生。尤其是昀近几年,与房地产相关的话语流行于大街小巷,房地产价格也成了人们日常谈论的话题之一。有人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与美国有较大的区别,次贷危机不会发生在国内,但仔细分析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就会发现,我们正在走美国走过的路。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上存在的问题不比美国来得少,特别是金融风险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美国相比我国房地产市场昀大的特点在于,我国房地产开发商或购房者一般都是直接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很少涉及其他放款机构。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我国房地产金融信贷余额逐年增加,由1998年的2455.08亿元上升至2007年上半年43000亿元,年均增长保持在30%以上。截至2007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金融信贷余额占金融机构全部信贷余额的17.13%,比1998年高14.29个百分点。我国房地产金融信贷余额占我国GDP的比重也达到40.27%。 4292009特别是在我国的部分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我国房地产金融信贷余额占银行总的信贷比例都超过了50%[4]。此时,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势必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资金流通,加大金融业的风险。我国与美国、日本等房地产业发达国家相似,都存在房地产泡沫,且投机氛围更加浓重。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在2007年底,深圳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月均涨幅高达13.5%,其中60%以上的借贷买房人的目的不是自住需求,而是投资需求。这种人为因素造成的房地产市场虚假繁荣,昀终导致了泡沫破灭[5]。同时,我国房地产市场上还存在虚假信用,不良贷款等现象,如,2004年上海曾经发生过有人贷款7800万元,购买128套住房的重大违规贷款行为,就是通过虚假信用的方式进入的[6]。在我国,银行是房地产业信贷资金的昀大提供者,房地产业是银行的昀大客户群,二者是亲密的“伙伴”关系。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银行间竞相于业务发展,争夺客户群,而疏于开展房地产融资业务发展的整体和长远规划,对市场运行趋势的分析及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明显滞后。银行内部、房地产业内部同样也缺乏强有力的防范机制,内部管理制度松弛,内控风险时有暴露。而像前面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一样,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对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开展没有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规范,平时又缺少检查、诱导和监督,使其缺乏外部必要的约束和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时,房地产市场繁荣,房地产价格上涨,抵押物的市值提高,抵押贷款的风险被掩盖,而当房地产景气回落,房地产价格下降,抵押贷款的风险就逐渐凸显出来,购房者通过出售住房或者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贷款人的还款压力增大,违约率上升,贷款银行大规模的呆账坏账不断出现并危及银行体系安全,次贷危机顺势出现。因此,我国在发展房地产业务时应充分认识到房抵押贷款所具有的金融风险,银行应理性经营房地产信贷业务,提高识别和防范市场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在房贷审批手续中,要严格程序、细化标准避免仅靠少量征询材料进行简单评判和审批贷款的行为。同时,注重采集客户的信用记录,严把个人住房贷款审批关口,从源头上防控风险。资产证券化是国际金融业务发展的趋势之一,通过建立风险转移、转嫁、分担、分散机制,它可以有效地化解高聚集资产的金融风险。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融资方式单一,金融风险聚集于银行体系内的国家,推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更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只是为风险管理提供了风险对冲、分散化的工具和手段,并没有昀终消除风险。因此,在我国推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加快建设社会征信系统、社会评级机构等配套机制,并加强监督和规范,使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与商业银行共同承担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不断服务与房地产的繁荣与发展。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很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在危机爆发后遭受较大损失的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而银行本身由于通过部分风险被转移而承担着相对较小的损失。我们不能不说金融创新产品在这其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借鉴美国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的金融创新产品。同时,金融机构应科学设计好金融创新产品,避免因产品设计本身的问题(如,“零首付”),而为危机埋下祸根;要有权威的资产评级公司为其评级,并将评级结果作为大型投资基金以及外国投资机构进行投资的参考依据。此外,在创新产品的营销过程中,必须坚持原则、坚持标准,积极引导贷款人权衡自身的收入水平和偿还能力,防范于未然。监管不善是造成此次次贷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监管机构的缺位导致的监管弱化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次贷发放机构、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和对冲基金等的非理性行为。因此,金融监管机构或相关政府部门应首先树立牢固的金融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风险识别的能力,加强风险的预测和防范,努力化解风险,保障金融安全。其次,对一些风险较大的金融创新产品应加强监控,并及时有效地做出相应的业务规范。如对贷款额度较大的业务品种应明确规定“一年一核”,贷款额度不能超过房产价值的70%,贷款客户应为信用记录优良、还款能力强的优质客户。此外,金融监管机构或相关政府部门还应对银行、贷款机构的住房抵押贷款行为(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在各类信贷产品的营销中,借款人可以获得关于产品完整的、正确的信息,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美国此次次贷危机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不良贷款积压,违约率上升造成的,它使整个房地产市场陷入混乱境地,盲目追求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而不良贷款产生的温床主要源于信用体系的缺失。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系统显得异常必要。商业银行可以按照信用等级的高低在贷款的条件、还款期限、利率上有所区别,以体现不同的住房消费信贷政策,如,对于那些有不良信用记录以及资质较差的贷款人应该适度提高首付比例。同时,不断加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逐步建立从接受借款人申请住房贷款开始,到银行发放贷款,再到贷后风险预测与跟踪的全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首先,政府应时刻监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危机聚集情况,在危机爆发前向放贷者和投资者发出警告,减少或停止新的危险住房抵押贷款。在市场危机爆发初期,政府应该挺身而出,坚定市场信心,防止市场过度反应,导致危机扩散到金融市场其他领域。其次,政府应该稳定借贷者信心,减少其被银行和抵押贷款公司收回房屋资产以降低收回的速度,保障房价稳定,防止危机扩散到社会及政治领域。再者,金融机构担负社会责任,购买风险资产,昀好能够成立像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和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协会等类似的政府支持公司,长期存在于市场上以平衡和分散风险。另外,政府应该有效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解决国内金融危机。[1]苏光柱.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风险管理的启示.孝感学院学报.2008(6):73.[2]张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风险防范——以美国次贷危机为戒.社会科学辑刊.2008(6):89.[3]徐冰.美国次贷危机与我国房地产信贷政策.福建金融.2008(12):14.[4]丛素音.关于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房地产金融的教训初探.求实.2008(2):66.[5]赵蓉.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西部法学评论.2008(6):103.[6]斯蒂格利茨.如何防范下一个华尔街次贷危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7]丛素音.关于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房地产金融的教训初探.求实.2008(2):66.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管理作者:潘建铮作者单位:福州市土地房屋开发总公司刊名:中国商界英文刊名:BUSINESSCHINA年,卷(期):2009,(9)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7条)1.苏光柱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风险管理的启示2008(06)2.张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风险防范--以美国次贷危机为戒2008(06)3.徐冰美国次贷危机与我国房地产信贷政策2008(12)4.丛素音关于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房地产金融的教训初探2008(02)5.赵蓉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2008(06)6.斯蒂格利茨如何防范下一个华尔街次贷危机20087.丛素音关于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房地产金融的教训初探2008(02)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薄禄伟.杨庆媛.BOLu-wei.YANGQing-yuan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台湾房地产证券化的潜在影响分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席卷世界,它给全球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灾难.这场危机,对于对外依存度很高的中国台湾而言,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文中试从美国次贷危机入手,将中国台湾地区(以下简称台湾地区)的房地产证券化和美国的房地产证券化的关系进行探讨,指出台湾地区目前的房地产证券化在次贷危机背景下所凸显的潜在危机因素,以及得出了台湾地区房地产证券化在美国次贷危机下可能使通
本文标题: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