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些探索陈金义(福建省南靖县金山中心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学习中容易被忽略但又非常重要的技能。在学习新的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都离不开数学阅读。因而,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目前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一)不能准确、连贯地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许多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完整,断章取义;书写解题过程时条理杂乱,主次不明,无法准确完整地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小学生平时阅读数学课本。由于学生把数学理解为解题,加上部分教师以自己为讲题的主导,留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时间和空间又很少,进而使学生在解题时依赖于教师的数学阅读。(二)无法有效、快速地审题学生经常片面审题,导致答题快且失误多;不能从题目中找出关键词提炼出有效的数学信息。(三)重视数学结论的记忆和应用,忽视结论的推理过程数学结论的推理过程蕴含着严密的数学语言的表达方法和数学思想。要达到对数学语言和数学思想的理解,就需要在数学阅读时多思考。二、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一)在课堂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在课堂上留出5分钟以上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训练,阅读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概念定理、公式、规律,强调学生仔细阅读推理和解题的过程,也可让学生进行读题目训练。在学完一单元后,让学生在全面阅读本单元的课本教材后,尝试自己对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找出之前还没有完全理解的知识点和数学问题,及时再次阅读和理解。学生通过再次阅读,并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提炼出本单元学习的关键知识与问题,明确了学习目的,使得条理更清晰,概念理解得更准确。(二)引导学生会阅读数学课本在阅读例题时.让学生仔细审读.抓住关键点,分析其中过程,尝试解题并与例题的解法进行比较,注意解题中的表述方法和格式,总结解题思路,探索解题的新方法;在阅读概念时,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分析,巧妙点拨其中的重难点和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仔细阅读概念中每个字、句,反复推敲并让学生联系生活找出例子或模型,弄清概念的内涵和适用范围;在阅读公式时,要着重阅读并理解公式的来源情境和应用的范围与条件,能活用数学公式;阅读定理时,要弄清定理的前提条件和结论,研究定理的证明方法与证明的表述方法,要掌握定理的应用与推广。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多提出质疑。比如,省略或加上某些字或词,可以吗?把其中的某些词换成其他的词,可以吗?让学生从中读出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重难点和疑点,读出数学表述方法的严密性,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在不透明的箱子里有一些球,除了颜色外其余都相同,其中黄球7个,红球2个,白球1个。任意连续摸3个球,每次摸一个球,摸出的球又放回箱子里。求:三次都摸到黄球的概率。变式:(1)求三次都摸到白球的概率;(2)把“摸出的球都放回箱子里”改为“摸出的球都不放回箱子里”;(3)把“连续摸3个球”改为“一次摸3个球”。通过变式,促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感受数学阅读的重要作用,进而学会关于“概率”题型的读题方法和所包含的数学模型。(三)加强数学阅读与读听说写的结合听教师的讲课思路,即听教师对问题如何发现、如何分析、如何提出假设、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的思考过程;听同学的交流发言,从中知道同学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对问题的处理方法,并且可以从教师的引导与评价中,拓展和整理思维,从而加以反思。说说在解题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和解题方法的经验与总结;说说针对某一道或一类题的解题突破点和涉及的相关知识;说说对一类题型所总结的解题技巧与数学思想方法。读课本上的概念和定理,读透概念的内涵与延伸.尤其是关于几何的题目要读懂并且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述;读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逐步熟悉和理解本年级的大纲要求。写出易错题,整理易错的题目和正确的答案,注意分析出错的原因,标注教师讲解中的更优秀的解题方法;写出每一单元考试后的总结与知识的归纳,及时做好针对考试前的知识准备和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的总结,了解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四)加强对审题效率的训练刚拿到题目的时候要认真细致地审题,抓住问题的关键条件和一些很不起眼的补充条件,从而获得尽量多的数学信息,快速整理出解题的思路和涉及的知识;如果在解题时思路受到阻碍,就要重新审题,看看是否漏掉了哪些条件,是否有隐含条件没有找出来,然后想想解题切入点和解题方法是否得当,进而选择合适的切入点知识和解题方法;如果解题完成后,需要迅速地再次阅读题目,把题目中的要求与所做出来的解答相比较看看是否相符,解题过程是否合理。三、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L注重学生的数学阅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参与数学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规划数学阅读进程,并适时检查和指导,促使学生能独立地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和材料,逐渐学会数学阅读。2.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技能与方式、思维发展程度等各方面的不同导致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不同。因此,教师必须要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给予合理差别化的关注与指导。在数学阅读的训练中,教师要通过巡视课堂,重点指导数学阅读能力差的学生。3.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数学阅读活动,是数学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评价,指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技能和方式、结果进行自我反馈和评价。并且,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和指导,针对自己数学阅读活动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方法、策略进行改进,从而逐步提高数学阅读能力。(责编赵建荣)中,除了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掌握表达方法之外,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高思想认识。五、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养成观察的习惯大家都知道,写作与思维密不可分,可以说写作的过程就是复杂的思维活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不能忽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发散、求异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可以说,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意味着作文水平的提高。观察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观察能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新的精神。观察既是积累素材,又是一种思维训练。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这样,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轻松多了。当然,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很多。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如果针对学生的实际,为学生量身制定一个作文序列训练,选取适合学生的方法,那么,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提高的。参考文献:l[]索增贵.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新课程:教师,2012(3).z[]武凤霞.写作文也是有方法的.(责编张翼翔)小学数学阅读学习方法探析◆王洪德(潍坊市峡山区郑公小学)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充分调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所有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主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怎样才能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主要方法在于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阅读学习阅读习惯一、数学阅读学习方法与教师指导1.训练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学习方法”核心是方法。小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量的积累,阅读理解能力逐渐提高。而且,到了中、高年级,一般还能自发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但是,由于经验的限制,他们还不能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提高数学阅读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给予科学的、合理的指导。依据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可着重运用提纲挈领法、咬文嚼字法、融会贯通法几种方法进行训练。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自主学习,是阅读学习方法的本质。一般情况来说,阅读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只有当学生真正确立起一种超越兴趣的阅读观,基于学习的不同需要而主动阅读时,阅读学习方法的优越性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当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阅读学习的能力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1)自觉阅读的习惯自觉阅读,是主体从无意识投入逐渐转变为有意识投入的过程,它既能激发起学生对信息获得与理解的心态,又能跃动起深层次的理性思维。从心理学角度看,即使非自觉目的的随意阅读,也常常能通过这种自觉的心理趋势,使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从而使阅读过程从兴趣到乐趣,再升华为志趣,实现理解力的飞跃。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自觉阅读习惯应从课前预习阅读和课后温习阅读入手。(2)阅读思考的习惯阅读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就是按照一定的思路、顺序或步骤去感知信息。更重要的是透过表面的文字信息理解其表达的内涵,通过充分的分析与思考,去获得理性的概念或结论。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只读不思,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其义”也很难“自见”。就数学学科而言,由于其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无一不是思维的结晶。离开积极的思维,根本无法掌握数学知识,更谈不上灵活运用。(3)读练相结合的习惯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与其它基础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需要操作、练习。在阅读学习中,最好做到读做结合、读练结合,也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问题。二、课堂教学中的阅读学习环节阅读学习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阅读学习方法也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学习内容与场合。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学习目标、任务、内容的不同,学习方法也应该有所变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依据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变化、学习内容的不同,适时提出阅读要求,力求使阅读学习方法发挥更佳的效果。总体来说,可在以下一些教学环节中进行阅读学习。1.为引新而读小学生学习新知识,不仅需要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且也需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恰当地安排一个阅读环节,常常能激发起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从而产生新知学习的“自我需要”。如求“平均数”,学习时要求学生先通过阅读,自己解决教材中的准备题:三个笔筒里装着铅笔,怎样移动才能使每个笔筒里铅笔支数同样多?学生被题中的问题所吸引,纷纷动手画图或实际操作,很快大部分同学找到了“移多补少”的方法。这一阅读操作环节更为巧妙的作用在于,不少学生阅读准备题同时,也悄悄地阅读了例题的解题过程。此时,认知矛盾产生了:当笔筒个数超过了3个甚至更多时,“移多补少”还方便吗?例题中的求平均数方法与“移多补少”有什么联系?这时教学例题,学生的思维就会非常活跃,因为新知的学习已成了其自身的需要。2.为探路而读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认知水平的限制或思维方向的偏差产生思维阻滞,此时引导阅读教材,常常能使学生突破定势、激活思维,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如“圆锥的体积”,在认识了圆锥的一些基本特征后,教师提出求圆锥体积的要求。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快认识到应该设法把圆锥转化为熟悉的形体,从而得到求积方法,甚至也能意识到这个“熟悉的形体”应该是圆柱体。但怎样才能把圆锥体转化为圆柱体呢?学生一筹莫展。此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从阅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读了课本上介绍的实验后,顿时恍然大悟。不待老师要求,纷纷拿起课前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实验。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愉悦溢于言表。3.为释疑而读主要是指在听课、讨论、解题中出现怀疑或困惑时,而进行阅读。由于这样的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自发进行的,需要一种不迷信、不盲从的独立思考的品质来支撑,因此教师要注意保持儿童的好奇心与怀疑精神,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从而达到自我释疑的目的。4.为悟法而读是指在新知学习后,为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学习内容中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使知识本身具有更广泛的迁移性而进行阅读。指导此类阅读,要求教师具有自觉渗透的意识,同时还要善于从平常的教学内容中,提炼出对学生素质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31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