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48页1、编制依据1.1新建准神铁路专用线设计文件;1.2类似工程施工经验;1.3现场踏勘调查资料;1.4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1.5涵洞施工图;1.6采用的主要规范:1.6.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1.6.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1.6.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1.6.4《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1.6.5《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1.6.6《关于发布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等两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07)140号);1.6.7《铁路工程环境框架桥涵》(TB10501-98)。2、编制原则2.1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2.2整体推进,均衡生产,保证总工期的原则。2.3保证重点,突破难点,质量第一的原则。第2页共48页2.4保持施组设计严肃性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的原则。2.5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2.6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2.7文明施工,保护环境,保护文物。3、编制范围DK30+765框架涵、DK31+071框架涵、DK31+484框架涵、DK31+735框架涵、DK33+112框架涵、DK33+540框架涵、DK33+613框架涵、DK34+403框架涵、DK34+645框架涵、DK35+085框架涵,共10个框架涵。4工程概况、自然地理特征4.1工程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国铁II级。(2)正线数目:单线。(3)限制坡度:13‰。(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800m,困难地段600m。(5)牵引种类:电力。(6)机车类型:SSj3。(7)闭塞类型:继电半自动。(8)牵引定数:5000t。(9)到发线有效长度:1080m。4.2工程范围(1)DK30+765框架涵:为交通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30+765;第3页共48页(2)DK31+071.2框架涵:为排洪灌溉用途,中心里程DK31+071;(3)DK31+484框架涵:为排洪灌溉用途,中心里程DK31+484;(4)DK31+735框架涵:为排洪灌溉用途,中心里程DK31+735;(5)DK33+112框架涵:为交通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33+112;(6)DK33+540框架涵:为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33+540;(7)DK33+613框架涵:为交通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33+613;(8)DK34+403框架涵:为交通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34+403;(9)DK34+645框架涵:为交通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34+645;(10)DK35+085框架涵:为交通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35+085。4.3自然条件及工程环境4.3.1、地形地貌线路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北侧和毛乌苏沙漠的东部边缘地带,地势整体北高南低,海拔高程一般为960~1120m,相对高差30~100m,线路沿悖牛川河谷展布,河谷宽阔,两岸阶地发育,河谷两侧地形切割强烈,沟、壑、梁、峁、丘地貌均发育,沟、梁多垂直河谷相间分布,沟谷多呈掌状,谷坡山体基岩裸露,岸坡多为风积沙和冲积沙覆盖,风积沙分布呈不对称分布,山坡和地面的植被稀少。4.3.2、气象特征沿线的气候属中温带亚干旱气候区,其基本特征为:夏季炎热,冷热多变,温差悬殊,蒸发强烈,冬春干旱,风沙频繁,夏秋季降雨集中。年平均气温9.1oC,极端最高气温39.0oC,极端最低气温-29.0oC,最热月平均气温22.7oC,最冷月平均气温-6.2oC,每年7~9月为雨季,第4页共48页年平均降水量413.5mm,年最大降水量646.5mm,年平均蒸发量1821.1mm,年最大蒸发量2165.7mm,年平均风速4.0mm/s,主导风向NW,最大风速34m/s,年最大蒸发量2165.7mm,年平均风速4.0m/s,主导风向NW,最大风速34m/s,最大季节性冻结深度1.50m。按对铁路工程影响的气候分区为寒冷地区。4.3.3、地震基本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036-2001)1/400万,线路通过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4.3.4、工程地质特征沿线所经地区,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冲积层、坡积层、风积层;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层;侏罗系中下统以及三叠系上统地层。4.3.5、水文地质特征沿线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其中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沿线阶地和河漫滩中,以及沿线较大支流、支沟的冲洪积地层中,含水层一般为砂类土层和碎石类土层中。地下水一般在河谷附近埋深较浅,地下水一般埋深0.5~10.0m,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基岩的节理、裂隙中,遇到沟谷切割常会溢出地表形成泉水。各层水一般不能互相连通。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补给。本区的河流主要是悖牛川,及其一级支流乌拉素沟、东小河、蛮第5页共48页兔塔河、东沟门河、磨房沟、徐家沟、小河沟、杨家沟、老高川、上石拉沟等。悖牛川为常年流水,流量和水位受季节影响较大,雨季暴涨暴跌。水质良好,对普通混凝土一般无侵蚀性,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水质良好,对普通混凝土一般无侵蚀性。4.3.6工程环境新建铁路沿线经济较为落后,但发展较快,公路交通较为落后,运输条件较差。既有铁路、公路均可为本工程施工运输材料。5施工总体规划5.1施工组织机构的任务划分见图1经理部施工组织机构图5.2搅拌站及钢筋棚本项目工程设混凝土搅拌站1处,位于DK36+500右侧,搅拌站共设置4个储料罐、6个储料仓;另根据框架涵用电施工实际需要设置变压器1处(搅拌站内);钢筋加工在DK36+500处钢筋棚内加工,现场绑扎。5.3生活、施工用电本段线路所经地区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电网密布。各级电网相应变电站分布有序,为本工程施工提供了良好的电源条件。本合同段桥梁工程相对较多,用电量大,而沿线地区经济较发达,用电负荷较高。为此,本工程施工供电采用以地方电源供电为主、自发电为辅的方案。根据全线重点工程及其他大临工程的分布情况,用电量较大的重点工程、搅拌站、梁场等采用外部电源供电;用电量小、第6页共48页分散地段考虑采用分散自发电方式。图1经理部施工组织机构图5.4生活、施工用水施工用水就近利用检验合格的河(塘)水或打井取水,生活用水全部引自当地自来水或打设深水机井。5.5内业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移交)为规范内业资料立卷归档工作,对内业资料的形成、收集和编制实施全方位管理,保证专业档案质量和文件材料的真实、规范、完整、项目分部经理:周金才副经理:周斌刘晓明技术负责人:王亚东综合办公室:高小军勇物资机械部:汪字翔安全质量部:黄猛超工程技术部:王亚东试验室:张刚作业班组施工员财务部:吴小芹第7页共48页合法,有效克服竣工文件滞后于工程进展的通病,使相关工作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日常化。本工程开工至竣工期间,内业资料设专班,确定专人,明确责任,自始至终将内业资料编制工作置于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到文件材料的形成、收集、整理、组卷工作与工程进展基本同步。杜绝平时放任自流,临时突击整理,发生胡编滥造等违规行为。5.6施工程序征地拆迁→场地清理→测量放线→现场核对→开工报告→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检签证→试验检测→质量评定→工程验收→下道工序6.施工方法、关键技术、工艺要点、工艺要求6.1施工方案6.1.1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施工前复核线路与道路交叉里程、交叉角度是否正确;对框架涵处地下水地表水抽样取验;对框架涵处地下管网用探测仪进行探测。确保设计与现场符合,并保证施工安全。2、场地平整,在四周挖好临时排水沟或设置隔水带,防止基坑开挖后地表水浸泡基坑。然后根据设计资料进行框架桥中线及控制点的放样工作,引好护桩以及高程控制桩。6.1.2基坑放样施工前,首先确定出框架涵中心及纵横轴线,施工放样时应注意框架在圆曲线和在缓和曲线上的定位方法,准确的定出涵洞轴线与线路中心线的准确位置。第8页共48页基坑边坡坡度可依土质情况按《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所列基坑坑壁坡度。开挖宽度应能保证施工需要和有利于涵背回填。6.1.3基坑开挖、基底换填框架涵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辅以人工清底,机械开挖至距设计标高30cm时采用人工清底避免扰动地基。基坑底面平面尺寸应按基础换填尺寸大小每边加宽0.5米,基坑范围以外四周设排水沟和集水井,采用人工或水泵将基坑内的积水排出坑外,防止基坑遭水浸泡,影响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及开挖深度进行放坡开挖,一般坡度取1:0.75。弃土堆距离基坑坡口线不得小于1米,堆土高度小于2米。框架涵基坑开挖后,立即以静力触探法对基底承载力进行检查,如地质情况与设计相符,立即对基底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换填使用砂卵石粒径不得大于10cm,含泥量小于5﹪,采用分层夯填,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0cm,重型压路机压实,压路机无法压实的采用人工夯实,对换填层逐层检测,需同时满足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和地基承载力要求。检查合格后人工清理整平设计标高。基底高程允许误差为:土质+50mm,石质+50、-200mm。然后由质检工程师报监理工程师检查,报验合格后,按设计浇筑混凝土垫层。6.1.4基底检验6.1.4.1、基坑开挖后,应检查以下内容:a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及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b基底地质承载力是否与设计相等c基底排水是否满足要求6.1.4.2、基底容许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土质:±50mm第9页共48页石质:+50mm,-200mm。6.1.4.3、基底高程基底高程必须按设计严格控制,松散浮土必须清除,若有局部超挖,严禁用松土填补,要用级配碎石找平。6.1.4.4、地基承载力当挖至设计标高,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要报监理工程师与设计单位,经设计单位与监理工程师提出处理意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当开挖到设计高程且基底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基坑,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以免地下水或地表水浸泡地基,影响基底承载力。6.1.5涵身混凝土施工6.1.5.1、墙身底部放线在垫层上测量放线并画出钢筋布置大样及立模边线,然后绑扎底板及侧墙钢筋,绑扎侧墙钢筋时在外侧用钢管搭设临时支架以防钢筋笼变形。钢筋主筋保护层为≥5㎝(墙身钢筋靠内模侧绑双峰式垫块),钢筋搭接及弯钩符合规范及验标要求。6.1.5.2、内支撑、内模及顶板施工基础及框体模板采用竹胶板,为保证混凝土面美观,交通框架墙身采用无内拉杆模板施工(内模利用满堂支架向两侧顶紧,外模采用双联槽钢竖向加固)。内支撑采用φ50钢管搭设,纵横向布距不大于0.8m,竖向布距不大于1.2m,顶部用可调托撑顶纵梁,纵梁上布置横梁,横梁上为顶模。内支撑的横向钢管应与内侧模在横竖带节点处用钢管卡子连接,起到横向内支撑作用。第10页共48页6.1.5.3、钢筋加工、绑扎钢筋在加工棚内集中加工,平板车运到施工现场,现场绑扎。钢筋加工安装要达到6.3.2节中的检查精度要求,否则重新调整处理。(1)钢筋的直径、规格及质量要求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钢筋的焊接工作应由持证上岗的专业人员操作,其焊接质量由指挥部中心试验室取样鉴定。(2)钢筋的保护层采用细石子砼垫块支垫在模板与钢筋之间来保证,砼垫块强度同等于框架涵砼强度,保护层垫块数量不少于4个/m2。(3)受力钢筋接头应设置在应力较小处,并分散、错开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闪光对焊的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超过50%,在轴心受拉构件中不得超过25%,在受压区可不受限制。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超过25%,在受压区不得超过50%。(4)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绑扎,支撑箍筋应适当予以点焊,保证上层钢筋网片不变形。6.
本文标题:涵洞施工组织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68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