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说话魅力,决定你的人生品质
说话魅力,决定你的人生品质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认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他还对此列出了一个公式:信息的传递:7%言语+38%语音+55%表情这个公式中言语、语音、表情在信息传递的过程里,信息承载量的比例虽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但它强调无声语言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还是有很大的意义。因此,真正会说话的人,不仅会用嘴说,还会用表情和肢体语言。事实上,肢体语言本来就是人们用来传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方式,只要通过眼神、表情、手势或姿态等,就能把自己的心意传达给对方知道。早在30年代初,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就在其著作《修辞学发凡》中把语言划分为“态势语”、“声音语”和“文字语”三种。他又把态势语分成三种:表情的、指点的和描绘的。他还指出:“在口说或记录口说的文辞中,态势实际也和修辞有着相当的关系,它能反映说话时的情境,而本身也是说话时的情境之一,修辞须同它相应合,但并不需要调整语辞本身。”在这段话中,陈望道先生已将无声语言和有声语言的关系,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揭示出来。在许多活动中,如谈判、演讲、交谈、宴请等,有时候有些无法或不适于以言辞表达的意思,往往必须借助于表情、动作和姿态的作用,利用这种表情、动作、姿态可以起到加深语义和语感的功效,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说话魅力。有时候,经过精心设计、周密考虑过的言语往往不能表露一个人的心态;有时也会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而使口中传递出来的信息,不完全等于心中所欲传递的信息。这时肢体语言就能发挥它不可或缺的辅助效果。因此,不仅信息传播者需借助无声语言的辅助作用,而且信息接受者也需要借助对方的脸部表情及身体动作、仪表举止,来捕捉隐藏在有声语言之后或之外的“真意”。在人际交流过程中,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确能帮助信息接受者更清晰更准确地获取信息,减少信息传递中的误差,增加信息传递量,达到更好的了解和沟通。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表情动作不仅伴随着传播者的有声语言出现,而且作为接收者一方在信息接收过程中也会出现一连串的表情动作。这是一种重要的反馈,是接收者心理作出的反映。因此,传播者一方便可从接收者一方的表情中知道自己所说的,是被接受了还是被否定了,是相信还是怀疑。甚至可以从这些反馈的动作信息中了解到对方的态度、个性、文化水平、知识状况和真实动机。一个人一生的成败,都跟生活周围的其他人有关,只要你会说话,懂得抓住人心,运用说话策略让大家乐于帮助你,你的人生就是彩色的。相对的,不会说话的人,注定一生要吃自己的亏。一个真正会说话的人,必然可以做到拒绝人家又不得罪人家,且拒绝人家后,又能得到人家的谅解,把对方的失望或不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如此才是一个及格的人际语言专家。冷冰冰、硬邦邦的简单回绝,必将增加对方心中的不满和不快,并对你产生反感,影响彼此之间的感觉。相反地,用诚恳的态度及恰当得体的语言表达,多少可以减少对方心中的不快或失望,甚至可得到对方的谅解和认可。因此,要成为有说话魅力的人不难,只要你肯用“心”来说话;毕竟,人生在世,谁都不想和日子过不去,惟有会说好话的人,才会有好日子过。幽默,一鱼两吃的成功说话术幽默是一种最生动的语言表现手法,与幽默的人相处、谈话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而与人发生争执、各有坚持时,幽默常常可以让人立于辩论的不败之地,并化争执为会心一笑。辛辣风趣的幽默,虽不同于严密科学的理论与驳辩,但由于幽默同样具有真实性、威慑力以及逻辑力,因而具有很强的辩论力量。在辩论中,幽默显然不同于证明和反驳,它既无辩论过程,也没有反驳的程序,而是以诙谐逗趣的方式,暗示事物的本质,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因而在辩论中常常可以发挥证明与反驳所无法达成的作用。公元1946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以东条英机为首的28名日本甲级战犯,10个参与国的法官们曾因排定法庭座次,展开一场激烈的争论。中俄法官理应排在庭长左边的第二把交椅,可是由于当时中国国力不强,因此被各强权国所否定。在这种情况下,惟一出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便面对列强展开了一场机智的舌战。他首先从正面阐明,排座次应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这是惟一正确的原则立场。接着他微微一笑说:“当然,如果各位不赞成这个办法,我们不妨找个体重计来,然后依体重排座,体重重者居中,体重轻者居旁。”各国法官听了全都忍俊不禁。庭长笑着说:“你的建议很好,但它只适用于拳击比赛。”梅法官接着回答说:“若不以受降国签字次序排座,就依体重排座。这样纵使我被排在末位也心安理得,可以对我的国家有所交代,一旦他们认为我不该坐在角落边上,可以另派一名比我胖的人来换我呀。”话音刚落,法官们均忍俊不禁,庭长韦伯笑着说:“梅先生这一办法真好,可惜只适用于举重和拳击比赛。”梅汝璈以笑对笑,绵中藏针:“若不以受降国签字顺序排列,还是按体重排列为好,我即使被排在最末一位,也毫无怨言,对本国政府也算有了交代。政府如果认为我坐在后边有辱使命,可另派体重者取而代之,再来较量。”法官们哄堂大笑、韦伯不失风趣地说:“梅先生真会讲话,是法官更是个幽默大师。”他见没有人反对按签字国顺序排列,便把话题转向下一个事项。在梅汝璈看来,座次问题似已解决了。转眼已至开庭前一天,法庭作“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幕的预演,11名法官个个穿戴整齐,各国记者的相机都对准了法庭入口处。殊不料庭长韦伯宣布出场顺序唱名时,第二名竟是英国法官!原来韦伯经不住西方大国的压力,临时作了改变。梅汝璈已作了应付“万一”的准备,立即脱下法官袍,对韦伯说:“我的按受降国签字顺序排列的建议,那天你没有表示异议,同仁中也几无反对意见,为什么不照此办理?我正式要求,马上对我的建议进行表决。”韦伯支支吾吾说:“今日预演已作公告,记者也都等在场上了,还是先作演习后再作磋商吧。”“不!”梅汝璈断然拒绝,“正因为有记者在场,一见报一广播岂非成了既成事实?如不立即表决,我只有声明退出预演及原因,回国向政府辞职。”梅汝璈的要求正当而又公平,词强理直,苏联等国代表表示支持。韦伯无法回绝,只好同意表决。由于梅汝璈游说争取在前,表决结果不出预料,他的建议获半数以上通过。1946年5月3日上午,举世瞩目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11点17分,法庭执行官高声宣布:“全体起立,法官入席。”庭长韦伯在前,率众法官步入法庭,就座于各国国旗之前,梅汝璈落落大方坐在了庭长左边的高背椅上。目睹中国法官获此荣誉席次,各盟国记者皆窃窃耳语。在场的上海《申报》记者以自豪的神色告诉外国同行:“中国抗战长达8年,战胜日本功劳莫大,应当占有这光荣的一席。”在论辩中反驳对方,有时舍弃锋芒毕露、相互抨击的语言,而采用风趣含蓄、诙谐生动的语言,其效果会更好。又如汉武帝晚年很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一天,他对侍臣说:“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能活一百岁。不知是真是假?”东方朔听了这话,知道皇上又在做长生不老之梦了,脸上露出一丝讥讽的笑意。皇上见东方朔似有讥讽之意,面有不悦之色,喝道:“你居然胆敢笑话我?”东方朔脱下帽子,必恭必敬地回答:“我怎么敢笑话皇上呢?我是在笑彭祖的脸太难看了。”汉武帝问:“你为什么笑彭祖呢?”东方朔说:“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岁,如果真像皇上所说,人中一寸就活一百岁,彭祖的人中就该有八寸长,那么,他的脸岂不是太难看了吗?”汉武帝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在这个故事里,东方朔以幽默的语言,用笑彭祖的办法来讽劝皇帝。整个批驳机智含蓄,风趣诙谐,令正在怒不可遏的皇帝也不禁转怒为喜,并且愉快地认输。当然,幽默不一定都用在敌对的争吵和攻击中,有时也可以用在轻微的讽刺、戏谑、谈笑风生中,这时巧用幽默,既能达到驳斥对方观点的目酌,还能产生和谐友好、轻松愉快的气氛。有一次,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应邀赴宴,正好和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士坐在一起。这位美人用戏谑的口气向达尔文提出质问道:“达尔文先生,听说你断言人类都是由猴子变来的,那我也是属于你的论断之列吗?”达尔文漫不经心地回答道:“那是当然的!不过你不是由普通猴子变来的,而是由长得非常迷人的猴子变来的。”达尔文并不用科学的道理反驳那位美女,而是以戏谑反驳戏谑,因为美女的提问属于偷换概念的诡辩。尊重对方利益既然沟通的目的是协调利益,那么,沟通的必要前提就是对对方利益的关注和尊重。孔子的一句名言表达出这层意思:“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立”者,立足、立身;“达”者,通行、通达。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让人家站得住;要想自己行得通,也要让人家行得通。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的最后一仗,刘邦追项羽到阳夏,事先与几位诸侯约好会兵合击。到期,韩信、彭越之兵不至,刘邦孤军独进,被打得落花流水。刘邦问张良:“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张良说,楚军眼看就要垮了,而韩信、彭越还没有明确的封地,他们不来是很自然的。如果君王能够与他们共享天下,马上就能叫来他们。刘邦于是派使者告知两人:发兵来合力攻楚,楚破后,自陈地以东到海边,分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到谷城,分给相国彭越。这一下两人高兴了,迅即发兵。诸侯兵大会,项羽就兵败垓下,霸王别姬了。(《史记·项羽本纪》)关注和尊重对方利益,它本身不是沟通,但却是沟通的必要前提。必要,就是无之必不然;没有它就没有沟通——当然是指实质性的沟通,而不是靠招摇撞骗,迷惑对方于一时的虚假沟通。所谓实质沟通,关注的是建立主客双方的合作关系。每一次沟通,都是通过协调利益对这个关系的投资。合作关系建立起来,具体的沟通也就容易得多。正像恩爱夫妻能从一个眼神了解心意,正像刘邦派出一个使者就能调动诸侯。1972年,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同苏联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的科技合作协定,内容涉及许多领域。他认为,苏联的全部企业和公司均由政府统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庞大的公司;公司的大老板就是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当时是勃列日涅夫。为使协定成功,他想得到大老板的直接帮助。可勃列日涅夫忙于国内外大事都搞不赢,根本无暇顾及贸易,他也不接见任何个体的美国商人。不管哈默如何努力,他连个粗略表示都没有。一段时间,哈默几乎绝望了。但他不屈不挠在盘算。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某人手里有两封列宁的亲笔信,证明真实无误,他大喜过望,称为“天赐良缘”,立即紧紧抓住,出高价买回。为什么呢?因为哈默要当“己立立人”的仁者了!决心先帮总书记。他注意到,苏共领导人都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列宁的继承人和忠实学生,对有关列宁的东西都相当重视。仁者有杀身成仁,哈默则破财成仁。现在,他带上用昂贵代价换来的珍品飞往莫斯科,将列宁亲笔信送交苏联官员,并附上给勃列日涅夫的信,表明将那两件“不可估价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珍品”,“无条件地赠送给苏联政府和人民”。勃列日涅夫当时外出,由苏共中央书记苏斯洛夫接见,先向哈默宣读了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他表示感谢的决议,并说,“总书记对自己不能前来会见感到抱歉,但是他将在回莫斯科后给你写信,并将在下一次访问苏联时接见你,亲自向你致谢。”哈默暗暗得意:“这就是几个月来我所寻求的突破。”不久,他果然收到了勃列日涅夫的亲笔感谢信;后来又接到通知,总书记要亲自接见——后者也要利用这件事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他简直是不得不回信,不得不接见哈默,不然他对这件事就太冷淡了,哪里还像个忠实学生的样子!——哈默再次飞到莫斯科,与总书记会晤两个半小时,后者乐意支持哈默的商务,当即拍板定下一系列项目,并说以后遇到重大问题,可以直接找他。哈默心满意足:“这正是我最需要的东西,有了总书记的特许,就能保证西方公司对苏贸易的成功。结交了‘董事长’勃列日涅夫,我就能够逾越那些无疑存在的官僚主义路障。”“生意做到20世纪末期,西方公司就会成为在苏联的头号公司了。”这件事还有个喜剧结局。第二年,即1973年,有一个电视节目“苏美间的纽带”。勃列日涅夫在结尾时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满脸笑容,大讲特讲他与哈默的交情:“在我们两人之间,我帮他,他帮我,携手共进。”——大人物毕竟是大人物!孔子、哈默、刘邦、勃列日涅夫……星星在天外,剑在古代,几千年,几万里,高山流水,隔不断大家相视而笑,心有灵犀一点通。沟通是协调利益。在底部支撑整个沟通大厦的,就
本文标题:说话魅力,决定你的人生品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74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