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宏观经济学超全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一.名词解释:l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范围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总价值。l国民生产总值:即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l个人可支配收入:DI=NI-个人所得税+GT。即国民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并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才是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课本第27页)l一般价格水平:用P表示。是指产品市场上的物价总水平。l失业率:其被定义为已经失业但是正在积极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即:失业率=(已失业但正在找工作的人数/劳动力总人数)100%l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l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注意:l支出乘数:总支出的任何组成部分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都是一样。我们把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称为乘数或支出乘数。用K表示。(课本第51页)l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而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而形成的货币持有量。l交易性货币需求: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对交易媒介的需求,合称货币的交易需求。用MDT表示。l投机性货币需求:投机动机是人们为财富储藏而持有货币的动机,由此形成的货币需求是对限制的货币余额的需求,即对资产形式的需求,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l灵活偏好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当利率低到某一点时,所有的人都预期利率不会下降而会上升,从而都抛出债券持有货币,此时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达到无限大,货币供给量无论怎样增加也不会使利率下降,货币政策失效。)lIS曲线:IS所代表的含义是投资等于储蓄,即I=S。这一公式所表示的实际上就是商品市场均衡,即商品市场上总需求与总供给相当的状态。(西方学者用IS曲线来说明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所谓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lLM曲线:货币市场的供求相等就是L=M。LM这一缩写所表示的意思就是货币的供求相等也就是货币市场达到均衡。(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所有实际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的轨迹。)l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通过利率中介变动导致的私人部门支出降低,被称为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l宏观经济目标: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政府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变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变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达到预期目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时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l投资陷阱:投资对利率完全没有弹性,即投资函数中,b=0,从而投资函数为。(课本第157页)l充分就业: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只有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时社会的就业状况。l财政政策:是在一定的财政体制所设定的活动规则条件下,通过运用这些规则所提供的经济机制来实现宏观管理目标。l自动稳定器:自动的财政政策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那些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自动起到缓冲作用的财政调节工具,是经济中一种自动的作用机制。l货币创造乘数:我们把由于一笔新存款引起的整个银行体系增加的存款与最初增加的新存款之间的比例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或货币供给乘数,用KM表示。货币创造乘数即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用M表示货币供给量,即KM=M/H。(课本第98页)l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特点:控制货币供给最主要的手段,比其他手段有更多的灵活性:数量可以控制,方向可以纠正,影响可以预测。)l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可以在法定的范围内改变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准备率来调节货币和信用供给。(使用:中央银行逆经济风向改变银行准备率。特点:是一项强有力的手段,当影响太强烈而不常使用,如果准备率变动频繁,会使商业银行的正常信贷业务受到干扰而无所适从。)l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可以根据经济情况改变再贴现率。(特点:贴现出口的作用是允许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其短期的现金压力作出反应,因此不常使用;贴现率不具有主动性,只有商业银行借款的时候才能起作用。往往作为补充手段和公开市场业务一起使用。)l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中央银行---通过对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的控制以及对整个金融体制的管理,来影响实际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措施。l基础货币:银行体系中的准备金和经济体系中的现金之和构成了全部货币供给量的基础,因此它们被称为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或货币基数,用H表示。即基础货币H等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R和公共持有的通货C之和:H=R+C(课本第98页)l奥肯法则:该法则说明的就是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经验统计规律。即:相对于潜在的国民收入而言,实际国民收入每减少2%,失业率会增加1%;反之,实际国民收入每增加2%,失业率会减少1%。(课本第340页)l需求拉起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而对于引起总需求过大的原因有两种解释:一是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或净出口等实际因素引起总需求变动的影响;二是货币供给对总需求的影响。(课本第345页)l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从前的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与以前同样的产量水平,即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这种价格上升就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即,由于成本增加所引起的,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课本第346页)l结构性通货膨胀:这种理论从各生产部门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各生产部门之间收入水平的赶超速度等角度分析了由于经济结构特点二引起通货膨胀的过程。(课本第347页)l菲利普斯曲线:一条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的依存关系曲线。(课本第349页)l恩格尔曲线:反映的是所购买的一种商品的均衡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二.简答题: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核算l概念:即GDP。是指一个国家范围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总价值。a)GDP是用市场价值来计算的,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使用货币加以衡量的。b)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c)GDP是一定时期生产的而非售卖的产品。d)GDP是一个流量概念。e)GDP是一个地域概念。l核算:GDP的核算主要有生产法、收入法或支出法、增值法。a)GDP是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理论上将所有最终产品市场价值加总就可以得到GDP了,即GDP=∑PiQi。但是存在两方面困难,一是最终产品的判定,二是即使能够判定,最终产品也非常多,用它们乘以各自价格并加总,实际几乎不可能。b)生产法:只从最终产品来计算GDP。只要是社会生产了一种产品,并且它不是中间产品,我们就按照市场价格乘以生产数量等于产品价值的原则记录下该产品的总价值。有多少种产品我们就可以得到多少种产品的价值,最后我们把所有产品的价值加总获得GDP。(不计算中间产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c)收入法或支出法:收入法是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是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加总,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成为国民收入,即NI。GDP=工资+租金+利息+利润+间接税+折旧。支出法是把一个国家一年期间投入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按购买者支出的金额分类汇总而成。(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总卖价来计量GDP。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消费者还有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即,GDP=C+I+GP+NX。因此,收入流也可以看作支出流。在理论上国内生产总值GDP应与国民收入NI恒等。即,GDP=NI。d)增值法或部门法:是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所有企业单位投入的生产要素新创造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销售价值,按产业部门分类汇总而成,也称为部门法。2.国民收入循环l两部门-两市场模型:l两部门-三市场模型:(课本第29页)因为消费者不会将其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而会将其收入中的一部分存入金融机构,即储蓄起来。这样收入就被分成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储蓄是消费者收入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部分,这部分资金将成为货币市场(或金融市场)中借贷资金的来源。于是我们在两部门的模型中引入了第三个市场——货币市场或金融市场。储蓄的资金流入货币市场之后,运动并没有终止。如果同时企业部门将家庭部门的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即储蓄等于投资。(PS:C为消费、S为储蓄、I为投资)l三部门模型:(模型图可以看课本的第31页)其含义为三部门指企业、政府、家庭。三市场指要素、产品、金融。在这种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是通过税收与政府支出来实现的。政府通过税收与政府支出和家庭、企业发声联系。税收T是政府从国民收入中抽走的一部分资金,因此是国民收入的漏出量。政府支出G又会将一部分资金注入国民收入的循环中,因此被看作是国民收入的注入量。政府支出G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政府用来救济贫困家庭和支付社会保险费用的资金,由于这部分资金要流回家庭部门,因此被称为政府转移支付,即GT。另一部分是政府用来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资金,称为政府购买,即GP。因此政府开支G=GT+GP。从税收T的构成看,转移支付GT是从税收中还给家庭部门的部分。因此,政府得到的净税收NT=T-GT。(T=NT+GT)当政府税收等于政府支出时,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因此有T=G即GT+NT=GT=GP。即政府的净税收等于政府购买(NT=GP)。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相等就是C+S+T=C+I+G,即S+T=I+G。l四部门模型:(课本第32页)国外市场包括两个因素:出口EX和进口IM。3.简单和完全的NI-AE模型1.简单的NI-AE模型(课本第45页到第52页,要认真领悟)l只有两部门的NI-AE模型,即假定只有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不存在政府和对外经济关系。l两部门模型中,净税收NT、政府购买支出GP以及净出口NX三个量都等于零。而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国民收入减去净税收以后的余额,即DI=NI-NT。由于净税收NT在简单的模型中等于零,所以个人可支配收入就等于国民收入,消费就可以直接看作是国民收入NI的函数,即。假定总投资I是不随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自主投资,为常数,总支出为AE=C+I=+MPC*NI+。如果总收入等于总支出,即NI=AE,就意味着总供求相等。我们把总收入与总支出相等时的国民收入称作均衡国民收入,将NI=AE称作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均衡公式,也是最终产品市场上的总供求均衡公式,此时可计算出均衡的国民收入。1.完全的NI-AE模型(课本第56页到第64页,重要公式在第64页)l一个完全的NI-AE模型既包括政府开支与税收,又包括进出口。但是,完全的NI-AE模型仍是以最终产品市场为基本对象的,它虽包括了企业、家庭、政府和国外这四大部门,但不包括金融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在内,因此完全的NI-AE模型并不等于完全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l投资函数与乘数III投资函数:,即l完全的NI-AE模型与乘数IV进口函数:IM=+MPM*NI净出口函数:NX=--MPM*NI完全的NI-AE模型中的总支出AE为AE=C+I+GP+NX消费函数:C=+MPC(NI-NT)税收函数:政府购买支出是由政府决定的,在模型中仍为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学超全名词解释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477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