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小学数学案例《体积和体积单位》精彩教学片段
第1页小学数学案例《体积和体积单位》精彩教学片段教学片断实录一、认识体积1.激趣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听过。师: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生1: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2.实验证明。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两个玻璃杯中盛有同样多的水,取两块大小不同的鹅卵石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中,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引导学生比较它们所占据空间的大小。3.揭示体积。同学们请大家用手在书桌的抽屉里摸一摸,说说有什么感觉。生摸并说感觉。第2页师:请把书包放进抽屉,再用手摸一摸,现在又有什么感觉?生1:手在抽屉里活动起来不方便了。生2:手要从书包缝里才能放进去。师:这是为什么?生3:因为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占了。师: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生4:书包占的空间比石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师出示课本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学生回答后,师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通过实验观察、实物比较,理解体积的意义,并会举例说出生活中一些长方体体积的含义。(2)、通过自学、直观教具演示和模型观察,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及体积单位大小清晰的表象。(3)、通过比较、练习,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第3页位的区别和联系。================小学数学公开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评析执教:龙岩市新罗区凤凰小学董秋銮点评:龙岩市新罗区西安小学马红红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1.体积。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都不易理解。为此对于体积的教学我先通过诗句引入,让学生在师生地交流中感悟到空间的相对大小。然后让学生用手放到抽屉中活动一下,再把书包放进抽屉之后再活动下,感受到抽屉的空间被书包占了,所以活动起来不太方便,但仍能放进一个文具盒,让学生体验物体有大有小。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一些具体物体的大小,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的概念。2.体积单位。体积单位教材是通过迁移类推引出来的。教第4页材呈现两个不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让学生想怎样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引导学生由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体积单位的必要性,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学生的自学,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说明各体积单位是棱长多长的正方体,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建立这些体积单位的表象。教材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让学生动手操作及体验来感悟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先通过动手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最后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2)学生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兴趣浓厚;第5页(3)学生小组协作的能力和数学语言概括的能力不强;(4)学生对体积概念比较生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并看它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联想、表达,强化对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的感知,初步形成对体积单位大小比较明确的表象;(2)能够进行比较,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2)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具学具准备:1m3,1dm3,1m3的正方体,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橡皮泥和一个1dm3的正方体。第6页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教学过程:一、诗句创境,自主学习体积课件出示:人民大会堂图片。师介绍人民大会堂可以容纳上万人,让学生感知人民大会堂的空间很大。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空间”一词(板书:空间)师:大家觉得我们上课的空间怎么样?生:比较小师:找得到更小的空间吗?生:抽屉。(设计意图:用诗句切入课题,引出讨论的话题,并让学生找一找更小的空间,从中体验抽屉里有“空间”,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师:把手伸进去活动一下。(学生活动后)再把书包放进去,现在再活动一下,感觉怎么样?生:不好活动。因为书包占了抽屉的空间了。师:能再放下一个文具盒吗?(能,因为文具盒所占的空间第7页比较小)师:这些说明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书包所占的空间大我们就说它的体积大,文具盒所占的空间小,我们就说它的体积小。谁能说说什么是书包的体积?学生试着说师:谁能说一说什么叫“体积”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师:你能说一说我们周围哪些物体占了一定的体积?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其中一人说一个物体另一人说出比这个物体体积大一点的物体。)举例。(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物为素材,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体的含义,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二、创设矛盾情境,引出体积单位1.课件出示:冰箱,电视,手机三个物体。问:认真观察,哪个物体的体积最大,哪个物体的体积小?(学生观察反馈)2.课件出示:两个体积相差不大的长方体。师:猜一猜,哪个长方体的体积要大些?怎么比较?(无法判断时,引导学生回顾面积单位的学习过程,从而引出可以用分割成小正方体的方法来测量)3.课件出示切好的两个长方体。第8页师: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含有几个小正方体,现在能判断哪个长方体大了吗?生:能。师:是不是含有小正方体个数多的长方体它的体积一定就更大呢?生:……4.出示下面两个长方体,让学生判断哪个长方体的体积更大一些?生:第一个更大些。师小结:所以我们在测量物体体积的时候一定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也就是要用统一的标准。(设计意图:创设比较两个长方体体积的情境,让学生陷入了认知冲突之中,此时老师引领学生回忆面积单位的获得过程,通过迁移类推引出体积单位。)师:那谁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学生通过预习,并经过老师的引导说出“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3.自学体积单位(出示自学要求)师:请大家自己阅读课本,学习体积单位的知识,在学习中,要多用手比划比划。(学生看书)(1)学习1立方厘米第9页师: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是1立方厘米?师:1立方厘米是怎样规定的呢?生:棱长是1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师板书)师举起一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并用手比划一下师:你能用橡皮泥捏一个一立方厘米的物体吗?(学生操作)师:量一量这个小正方体相邻的三条棱长的长度,看看是不是都是1厘米?(师:用什么办法能知道你们捏的就是1立方厘米?生:用尺子量棱长。师:该量几条?生:师:你说的是这样吗?课件出示后,学生动手操作后问:你捏的大了还是小了?)师:(没关系,你们捏的都很接近了。)现在请大家闭眼想一想,1立方厘米到底是多大?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体积是用立方厘米的?你能找到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学生举例(2)学习1立方分米师:那1立方分米是怎么规定的呢?每人拿出一个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师:这是我们同学课前做的,你做的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第10页少呢?(1分米)师:是的,这么大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师:现在请大家两手握着这个正方体,感觉一下它到底有多大?学生操作。小学数学教学实录师:每个同学比好之后,把正方体放下,(再用双手比出1立方分米的大小),同桌给他测一测他比得(准不准)?学生合作。师: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体积是用立方分米的?你见过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大约是1立方分米?学生举例。(3)学习1立方米。师:1立方米是怎么规定的呢?(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师出示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师:这个正方体棱长是不是1米呢?我想请三个同学上来验证一下。(请三个学生分别用米尺量一量这个正方体相邻的三条棱长)。学生量了之后汇报每条棱长都是1米。师:这样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师: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体积的时候是用到立方米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的?学生举例。第11页(设计意图:小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与他们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关系。教材中描述的概念学生一看就懂,但要在头脑中真正建立各个体积单位的表象却不易,所以在教学中引导他们边看书,边想像,边比划,再举例,让学生真正感悟“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三、反馈矫正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这三个单位相差非常大,所以我们在测量物体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1.选择合适的单位(书本第44页的第2题)2.(课件展示)书本第40第1题,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设计理念: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3.下面两个长方体是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师:在体积单位统一的情况下,我们只要数一数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是它的体积了。四、课堂总结,体验成功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体积和体积单位》案例点评龙岩市西安小学马红红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人是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第12页图形,使学生空间观念得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都不易理解。整节课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探究空间。一、生活引入,感受空间教学活动从学生的生活引入,使学生真实地感受生活中空间的存在及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使体积概念的教学有了形象可感的依托,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对物体所占空间的感受,不是单纯地观察物体论其所占空间,而是把物体放在一定的空间中,感受其空间的存在。如:课始出示人民大会堂,使学生初步感受空间,接着让学生在教室里找空间,最后让学生在课桌抽屉拍手,放书包后拍手等活动,使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其中的物体均占有一定的空间。这样避免了让学生用抽象的语言描述眼前的物体,说不清道不明,更无自主需要的尴尬。2.注重知识迁移,找到知识生长点升华新知学生早已学习过长度和面积单位,因此在体积单位的教学中,以“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引发出矛盾冲突,再通过用不同体积单位比较两个长方体,再次引发矛盾冲突,直至引出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突破难点。3.多种活动的实施,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第13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教师调动了学生的所有感观参与学习,通过看一看判断物体的体积大小、通过摸一摸去感受物体体积大小、通过想一想建立物体的体积大小、通过猜一猜去想像物体体积的大小,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把抽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案例《体积和体积单位》精彩教学片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2250 .html